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对“房地产”再次定调并首提“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会议指出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特点,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要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会议认为建立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特点,这和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多元化、市场结构分化等因素有关。第二是要紧紧把握房子居住的属性和定位,这也是为了防范后续房价过度炒作,进而挤压居住福利的风险出现。第三是要实现短期和长期的机制沟通,其含义在于限购等政策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缓冲期,同时一些中长期政策的陆续出台要能够更好地维护短期政策的效应。
严跃进认为,会议提出了“一揽子政策组合”的概念,说明后续要针对房地产复杂的市场特点提供一些多元化的多方位的政策把控内容,同时也需要对各政策管理部门正常出台提供一个更好的沟通和联系机制。
严跃进认为,会议提到了两个引导,即引导投资行为和引导预期。从投资行为角度看,主要是指购房市场的投资行为,“引导”一词比“抑制”一词显得更稳妥,所以与其采取堵的措施,不如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比如鼓励部分炒房资金转变投资理念,成为中长期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力的资金支持。而预期引导则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思路是有关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续预期管理和信息公开等动作会增加。
严跃进认为,会议提出了调整中长期供给体系,这主要是包括土地供应、房地产金融供应等内容。而会议提出的动态均衡的概念,也是希望房地产市场需要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到位置,防范过度的大涨大跌,这样才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关于“楼市长效机制”的讨论又掀起了一轮热潮。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建立长效机制的五大手段,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12月21日,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直提“房地产泡沫”,并提出要求规范租房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扩大有效供给。
2月23日,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发布会上回答关于“长效机制建立时间表”问题时,提到建立房地产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三大重要意义。同时陈政高还提到,现在具备了建立这样一个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条件。第一,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决策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确定了房子的定位,同时提出了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目标、标准、途径。这就为我们制定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都期望房地产市场能平稳健康发展,都期望能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第三,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市场方面形成了一些法律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些为制定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条件。
高层连续喊话“楼市”,是否意味着相关政策会陆续出台?
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和首提“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相对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说法更进一步。目前楼市调控以“限贷”、“限购”、“控房贷”、“整治违规融资”和“规范相关中介租售市场”等短期调控措施为主。会议的定调,是否意味着从短期到长期调控的措施将提上日程?
去年在谈到“长效机制”的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2017年)的任务之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应该说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研究,时机成熟相关政策会陆续出台。明年(2017年)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市场稳定,然后在稳定的基础上,来推长效机制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