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3136.42亿元总量及16.8%增速高居全省首位
2016年,广东各地市的钱袋子收入如何?记者梳理广东各地市近期相继披露的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现,相较于2015年,2016全省16个地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其中6市同比负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小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是一个城市财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专家指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增速的变化,实质反映着地方经济体量、经济活力与增长质量的变化,通常收入规模和增速越高,经济体量越大,经济更有活力。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各地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颇大,珠三角九市是粤东西北十二市总和的近7倍,而深圳一地则超过了省内18市之和。
记者梳理全省20个地市数据发现,有13个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高于30%,其中4个高于40%。而由于2016年实施减税降费改革,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广东多个地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出现负增长,且降幅明显。
15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正增长
2016年,广东全省GDP增速最低的是肇庆,全年仅增长5%,比2016年目标值低了3.5个百分点。而2016年肇庆市预算执行数据显示,肇庆市2016年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1.7亿元,比2015年同比减少34.6%,降幅全省最大。
肇庆市有关预算报告指出,2016年剔除化解超常规收入和“营改增”、免征涉企收费政策性减收因素后,肇庆市2016年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1.33%,但非税收入占比从上年的48.92%大幅下降到30.5%,财政收入质量在全省的排名从第21位大幅跃升到第6位。
在今年1月召开的肇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肇庆市财政局局长刘庆良在所作的报告中坦言,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营改增”政策性减收和历史积累的收入结构性问题影响,肇庆市财政增收面临很大压力,增长持续低迷乏力。
纵观2016年广东全省21个地市,不独肇庆的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2015年,全省仅汕尾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负增长,2016年肇庆、阳江、清远、湛江、潮州、揭阳6市同比负增长,降幅依次为34.6%、11.4%、7.8%、4.9%、3.8%、3.2%。
除此之外的广东其余15个地市,2016年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差距颇大。增速最高的是深圳,同比增长16.8%;最低的是云浮,同比增长0.3%。汕尾、珠海、佛山、惠州4市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3.8%、12.4%、12.3%和10.05%。
整体而言,相较于2015年,2016年全省16个地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除了外在的经济下行压力,也与减税降费改革有关。去年开始,各地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在减轻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减少。
深圳一个顶18,收入“富可敌省”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深圳市财政收入2016年表现抢眼。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3136.42亿元,同比增长16.8%,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高居省内首位。
2016年广东省除广州、深圳、珠海之外的18个地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和才3092.25亿元,而深圳一地就超过省内18市之和。深圳从2010年突破1000亿元到2014年突破2000亿元用了四年时间,再到2016年突破3000亿元仅用两年时间,位居国内各大城市第三,仅低于上海(6406.13亿元)、北京(5081.3亿元).
数据还显示,2016年来源于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901亿元,比2015年增长9.1%,增速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前列。据统计,深圳以全国约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国近5%和全省31%的收入份额,对全国地方级和全省收入增长的贡献分别达8.2%和39.4%。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汤暑葵在今年1月所作的预算报告称,深圳“收入规模稳步攀升,已具备与经济大省相当的体量”。深圳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大,与财政结构有一定关系,因为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在税收方面直接与中央分成,不上缴所在省,但更与深圳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有关。
2016年深圳第三产业税收占比突破七成,新兴产业税收快速增长,去年头11个月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税收实现1631.4亿元,增长21.9%。这凸显深圳产业升级成果明显,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使得经济税收增长后劲足、潜力大。
而反过来,“深圳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引领作用,通过财政政策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投入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夯实了财政收入增长基础。”2016年,深圳仅市本级扶持产业经济发展资金即实现317亿元,增长59.4%。
13市非税收入占比超过三成
非税收入就是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除了税收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来自各种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一般而言,在相对规范的税收体系中,非税收入占比过高或增长过快都被认为是财政增长“不健康”的表现。
2016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完成额达10390.3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非税收入完成229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06%,同比增长7.6%,低于税收收入增速(11.1%).
记者梳理数据就发现,除江门市外,其余20个地市披露的预算执行情况均列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占比情况。分地市来看,除东莞、珠海、深圳三市外,其余17市非税收入占比均高于全省。
数据显示,各地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云浮,达42.35%;最低的是深圳,为20.63%。整体而言,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非税收入占比越高,像全省非税收入占比前五的地市,均为粤东西北地区。粤东西北非税收入占比达37.10%,高出珠三角地区14.23个百分点。
中山大学林江教授曾指出,财政支出是刚性的,在税收拉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形势下,非税收入占比过高意味着地方经济不乐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超过20%,就应该引起政府重视。”林江说。
不过,记者注意到,因政府推行对企业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影响,广东多个地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出现负增长。像广州推行普遍性降费, 减免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6年行政事业性收费仅为25.78亿元,比2015年的42.05亿元同比减少了38.69%。 (金羊网记者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