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布的百位经济学家“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0%的专家预期2017年央行不会降准和降息;34%的专家预期央行会降准和降息,并预期会降准1-2次,其中选择降准1次的多预期在上半年(集中在6月),选择降准2次的多预期在上下半年进行各1次的降准。在这34%的专家中,超九成均预期不会降息;此外,也有26%的专家表示不确定央行是否会降准和降息。
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在15-20万亿元区间,预期的均值约为18.25万亿元;2017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规模在11-15万亿元区间,预期的均值约为12.86万亿元;也有25%的专家表示无法判断。
调查结果表明,46%的专家预期2015年M2同比增速在“11.1%-12.0%”之间;22%的专家预期在“11.0%以下”;19%的专家预期在“12.1%-13.0%”之间;10%的专家预期在“13.1%-14.0%”之间;只有3%的专家预期在“14.1%以上”。总体而言,调查结果表明,近七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7年M2的增速将在11.1%-13.0%之间,预期2017年中国政府将可能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外,针对2017年中国财政政策,98%的专家主张“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94%的专家主张应“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94%的专家主张应“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86%的专家主张“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82%的专家支持“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落实好其他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60%的专家主张“增加的支出应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其他建议主要有:增加在教育和支持创新方面的支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贯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脱虚向实、提质增效、提倡节约、减少支出,增加对三四线城市与特大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加赤字和公债发行等。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此次问卷调查由经济参考报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进发布。共113位专家参与了问卷调查,分别是(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柏培文、卞永祖、曾金利、曾五一、常欣、沈丹阳、陈昌兵、陈工、陈建宝、陈昆亭、陈浪南、陈磊、陈守东、陈学彬、陈彦斌、陈甬军、陈志勇、陈梦根、戴魁早、邓翔、董希淼、范从来、范子英、高波、耿强、郭其友、郭熙保、郭晓合、郭志仪、韩兆洲、贺京同、华而诚、黄剑辉、黄先海、简新华、蒋永穆、金祥荣、靳涛、李春琦、李建伟、李军、李雪松、李英东、梁志杰、林学贵、刘凤良、刘建平、刘金全、刘仕国、刘霞辉、刘云中、刘志彪、马颖、逄锦聚、彭素玲、邱崇明、瞿宛文、任若恩、邵宜航、石峻驿、史晋川、苏剑、孙巍、汤吉军、汪昌云、汪红驹、汪同三、王诚、王大树、王国成、王继平、王美今、王维安、王文、王曦、王衍行、王跃生、吴信如、谢攀、辛本健、许斌、许文彬、鄢萍、杨澄宇、杨翠红、杨瑞龙、杨志勇、易宪容、殷醒民、于立、于左、袁富华、臧旭恒、张帆、张立群、张连城、张龙、张明志、张茉楠、张平、张曙光、张晏、张屹山、张成思、赵明昊、赵振全、赵志君、郑超愚、周立群、周泽炯、朱保华、朱建平、庄宗明。
(原标题:百名经济学家调查:超三成预计2017年会降准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