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上市公司不佳明天系靠什么赚钱?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运作上市公司不佳明天系靠什么赚钱?

加入日期:2017-2-2 21:50:36

  运作上市公司不佳 明天系靠什么赚钱?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余胜良

  明天系在资本市场一直被关注和猜测,几乎没人能梳理出这个庞大资本系的根脉,成为一个读不懂的资本江湖派别。从上市公司层面看,肖建华成绩乏善可陈,少有依靠自身积累取得辉煌成绩的经历,他为何还能不断攻城伐地,成为未解之谜。

  “明天集团高层负责人自创业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受过国家政法部门的调查、边控、讯问、处罚,所以种种潜逃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2013年肖建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2月2日明天控股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声明,大意是:明天控股及其子公司一切经营活动正常,感谢对肖建华及本公司的关注。

  此前,1月30日及31日,该公众号连续以“肖建华”名义发布声明,不过上述内容于1月31日被全部删除。与前两次声明不同,这次声明的具名为“明天控股有限公司”。

  不论如何,肖建华最近的日子并不太平。肖建华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神秘人物,关于他的消息,长久以来停留在只闻楼梯响的层面。

  关于明天系规模,《新财富》曾历时3月调查梳理,调查结果显示,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参股30家金融机构。这30家金融机构,具体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证券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保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机构资产总规模近万亿。

  肖建华27岁就成为上市公司总经理,资本市场一向讲究信息公开,可是肖建华依然是神秘莫测的。肖建华笑起来像一个纯真大男孩,穿运动衣,有时会戴一顶红色帽子,但是人们还是很难理解他。

  主要就在于明天系的股权若隐若现,他的做派也很神秘,很多巨型交易背后都传出有其身影,又遭其否认。难以了解,则难以评价。

  从明天系掌控的几家上市公司,公众可以一窥明天系和肖建华的治理能力。

  华资实业(600191)总市值65.56亿元,去年前三季度3463万元,净资产21.59亿元;西水股份(600291)213.04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9.62亿元,净利润3861元净利润,股东权益为267.74万元;ST明科(600091)目前市值为46.85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79.96万元,净利润5107万元。

  华资实业ST明科在明天系下经营已有十多年,也就几十亿元的市值,肖建华声称注入的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股权增值了几十亿元,但是这两个公司这么多年经营业绩几乎没有怎么增长,成为很简单的类金融公司。

  而且,明天系还要不断输血自救,比如2002年获得ST明科股权后,明天系曾几度运作ST明科,包括收购海外石油资产等。但都不成功。

  明天系曾大手笔投资海吉氯碱,无奈破产,ST明科西水股份分别持有海吉氯碱41.90%和4.33%的股权,导致明天系曾宣布放弃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目前西水股份市值比较高,靠的是注入保险类资产,其方式是巨额募集资金,大手笔增加注册资本,导致公司净资产比市值还高。但上市公司目前盈利能力并不强。

  这清晰显示了肖建华以及明天系的特点,拙于产业运营,长于资本运营。在资本运作上,他也并无化腐朽为神奇之力,只是简单的资本注入,但是这种驾驭资本的实力,只要够强,就已异常强大。

  比如,肖建华控制的上市公司没有业内佼佼者,还是差等生,他控制的券商、基金、银行、信托等也都不在一线之列。

  以新华信托为例,业务增长迅速但是房地产项目过多,2014年开始多个项目出现兑付危机,明天系选择让出新华信托控股权。

  肖建华声称是巴菲特信徒,他的公司和PE相似,他还称要做中国的JP摩根,但除了早期投资银行,至今很少看到他投资增值的案例,也没有看到他撮合产业合并提振业绩的案例。

  肖建华简单梳理了“明天集团”的历史:从1990年代中期在中关村“做电脑”;到1997-2000年,抓住投资法人股、金融股的机遇,获得“非常大的收益”;再到2000年以后转入PE投资。

  2000年以后,明天系资本运作重点和思路从传统产业企业转向了金融型企业。2004年,明天系通过控股太平洋证券的股东,实际控制了太平洋证券60%以上的权益。在太平洋上市之前,明天系退出。

  明天系股权复杂,很难厘清,似乎是为了让外界故意难以弄懂,他称这是历史原因。

  关于资金来源,他曾经回应来源于保险资金,只要有10%的回报率,几百亿元保险资金很容易借到手。肖建华建立的庞大资本网络,是否能够支撑年10%的回报?关键在于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权增值能力。

  很明显的一点,肖建华热衷和擅长的投资领域在金融领域,众所周知,保险、券商、信托和基金等牌照价格不菲,有些上市公司要花几十亿元成为一家公司的相对控股股东,肖建华能够不断在这些稀缺领域得手,他所倚杖的能力,已超越产业运营之外。

  依靠稀缺金融牌照的增值赚钱,这可能是其他民营企业家羡慕而又无法做到的地方:用不完的资金,拿不尽的金融牌照。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