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投资者应加大港股的配置比例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迅雷:投资者应加大港股的配置比例

加入日期:2017-2-19 15:14:49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年中国经济的“去杠杆”将集中在哪些领域?A股为何只剩下结构性机会?已经大涨的港股还值得投资吗?

  针对以上问题,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了华尔街见闻的独家对话,他指出,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偏高,货币政策由偏宽松回归中性就是要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理智的决策。

  针对今年货币政策是否“前紧后松”,李迅雷认为,今年年初中游产业增速较快,通胀所有抬头,故略微收紧货币是符合逻辑的。至于下半年会否放松,主要看经济运行态势,若投资增速回落较快,不排除放松可能。

  他还提到,目前居民家庭股票配置率相对较低,但是目前国内股价并不便宜,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陆续开通,国内投资者应加大港股的配置比例,它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的优势。

  以下为对话实录:
  华尔街见闻:如何理解中国央行“偏宽松回归中性”的政策基调?

  李迅雷:偏宽松表现在多方面,包括信贷增速依然保持在12%左右、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依然较大、利率水平相对偏低等,因此,整体而言我们货币还是偏宽松。现在要回归到中性,主要压力在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较大,如对投资的高度依赖,去年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80%,而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该比例只有20%左右。投资规模虽然巨大,导致了货币超发,但超发的货币中,很大一部分又滞留在金融部门,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如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偏高,中国为8.3%,美国为7.2%,日本只有5%。美日都是发达经济体,他们的本币又是国际货币,而我们人民币还远未实现国际化,故金融的过度繁荣正是经济结构扭曲的表现。因此,货币政策由偏宽松回归中性就是要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理智的决策。

  华尔街见闻:今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会否是“前紧后松”?

  李迅雷:这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果货币政策收得过紧,会致使利率上行,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泡沫破灭,最终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很多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利率上行所致,中国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回归中性就是让大家明白货币不会太收紧。过去两年中,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前松后紧的迹象,这可能是稳增长所需,今年年初,中游产业增速较快,通胀所有抬头,故略微收紧货币是符合逻辑的。至于下半年会否放松,主要看经济运行态势了,若投资增速回落较快,不排除放松可能。

  华尔街见闻:去年底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爆发后,今年“去杠杆”的进程会加块,抑或步伐放慢以稳市场为主?

  李迅雷:“去杠杆”会继续推进,这和去产能、去库存相辅相成。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肯定要去杠杆,这不能够简单理解为是指金融领域。这也包括居民去杠杆,也就是抑制房贷增长过快。我认为今年房贷规模会比去年略低,因为房贷政策估计会收紧,中等收入居民也承受不了杠杆率过高导致的付息压力。此外,企业去杠杆也是一个迫切任务,尤其是国企,要清理一批僵尸企业,同时也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债转股等来降低负债率。总而言之,今年是深化改革之年,相关的举措要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华尔街见闻:近期中国PPI的上行并未很快传导到CPI上,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迅雷:今年CPI估计会上行,但是应该不会超过3%,主要原因还是中下游产能过剩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2000年之前中国的通胀都跟产能不足有关,而目前大部分商品都是供过于求的,所以总量看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当然个别行业有例外。研究发现,过去五、六年人工成本的上涨还是很明显,导致CPI中的服务价格上涨,但消费物品的价格几乎是走平的,这意味着CPI上涨主要是由人力成本推动的。同样,PPI中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不多,说明下游的产能过剩非常明显,尽管中游产品价格在上涨。而中游价格的上涨又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热导致的,且中游本身早就压产能了。而下游的价格能否上涨,与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与否有关,这些年居民收入的增幅放缓了。

  华尔街见闻:中国应如何应对特朗普掀起的潜在贸易战威胁?

  李迅雷:特朗普是民粹主义者,他要让美国人得到更多利益,不要承担全球责任,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非常显著,所以,今年中国出口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16年,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已经下降,这也是比较罕见的。过去几年,虽然中国出口是负增长,但在全球出口的比重却一直在上升,而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份额下降了,今后确实不太乐观。实际上,过去中国出口优势很大一部分靠人力成本低廉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增速又下降,出口优势就会越来越小。

  至于贸易战,目前特朗普还未向中国出招,中国政府肯定也在做准备。比如,今年1月份中国对美国进口量大幅增加,特朗普对中国的抱怨程度可能会相应降低。然而,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要占美国逆差的近50%,而墨西哥、日本和德国大概只占10-15%左右。因此,特朗普对中国采取贸易打击措施是迟早的事情。

  中美贸易更多是互补型,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精尖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普通的实用性消费品,两国之间并不是竞争型的贸易关系。如果特朗普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也会实施相应对策,两国之间更需要通过讨价还价来求得妥协。

  华尔街见闻:您最近也提到,今年A股只有结构性机会,在这种结构行情下资产配置应该做哪些调整?A股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在哪?

  李迅雷: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利率上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债券对利率最为敏感,故不能过多配置债券;房地产在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占比过高,所以也不宜过多配置;居民家庭股票配置率相对较低,但是目前国内股价并不便宜,随着沪港通、深港通陆续开通,国内投资者应加大港股的配置比例,它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的优势。

  目前A股的风格切换还是围绕热点,比如周期性板块里的建材、水泥、钢铁和有色,这些都处于业绩增长的爆发阶段。此外,H股里有相对折价较多的股票,港股估值优势比较明显,属于全球估值水平最低的市场之一,而分红回报率又比较高。国内投资者因人民币贬值预期,会加大对港股配置的比重。

  华尔街见闻:中央“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对今年商品和资产价格将产生什么影响?

  李迅雷:“稳中求进”的核心点就是要避免经济发生大起大落,只有稳住了,才能够推进改革。“稳中求进”的意图就是改革,但是改革的前提首先要稳,如果市场不稳的话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风险,经济硬着陆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习总书记从2011年就开始讲“稳中求进”,我的理解是社会高杠杆、泡沫化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不能贸然加大推进力度。基于这一点考虑,估计今年资产价格不大会出现大起大落,这也是落实到各地方政府和部委确定的责任。

编辑: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