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2-11 21:47:13讯:
临近年终,2017年的创投市场可谓接近尘埃落定。日前,投中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数据盘点(1-11月)》,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在数据中发现了截至11月,2017年创投市场在募资、投资和退出三大重要环节的表现情况:基金募集普遍困难,投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中企IPO迎来丰收年。业内人士指出,在“双创”持续推进、政府引导基金资金充足的当下,钱多好项目少,更多的创投机构在较难获得社会资本的同时,投资的出手也更加谨慎。
基金募集普遍困难
募集是所有基金开始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17年国内的VC/PE开始募集基金763只,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在目标规模方面,截至11月达到3979亿美元,几乎达到近几年峰值。
但从完成募集基金情况来看则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17年完成募集基金828只,募集总规模近1.19万亿人民币。同去年相比呈下滑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募资环境相对困难。不过,在相对困难的状况下,FOF基金成为今年募资的亮点。前11月FOF基金募集完成41只,总规模达1240.65亿人民币,创下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高。
从募集基金的阶段来看,无论是开始募集基金还是完成募集基金,Growth(成长期)基金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中,在763只开始募集基金中,Growth基金数量为514只,目标规模超过2754亿美元;在828只完成募集基金中,Growth基金数量为568只,规模超过1314 亿美元。Growth基金均表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
投中研究院认为,尽管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非常充足,但是社会资本相对不足,导致今年基金募集普遍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事实上,随着一系列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从2015年开始呈现出全国遍地开花的井喷之势。但到了2017年,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趋于饱和,并未延续前两年爆发式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新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数量大幅下滑,截至11月全国共有994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3.22万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约为32.43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累计成立465只政府引导基金,总目标规模11143.371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华南地区以120只政府引导基金,首次在数量上超过华北地区,位居全国第二,但其目标规模为5077.1亿元,仍位居全国第三。华北地区的增长脚步持续放缓,在数量上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三,在目标规模上仍处在第二的位置。
投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在投资端,VC表现有所减弱。数据显示,前11月VC投资案例数量为2947笔,投资总规模为2623.19亿元人民币,呈现下滑趋势,整体看近一年创投市场的投资态势不比从前,势头不够强劲。
从企业融资阶段和轮次分析,依旧集中在发展期和A轮次融资,热点投资地域也依旧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
行业分布方面,互联网和IT投资仍为VC投资重心。在占比方面,互联网投资数量占到总体VC投资规模的29%,金额规模占到41%;IT行业的两个数据则是21%和20%。其余包括排名靠前的文化传媒、医疗健康、制造业、金融等领域比例均未超过10%。
从投资实践来看,投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少数明星单笔融资规模不断创新高,估值居高不下。但大部分项目融资规模较小,甚至未能获得融资。
PE表现则相对平稳。数据显示,近3年PE投资金额呈现出不相上下的情况。截至11月,2017年国内PE投资案例数量为1426笔,投资规模为4232.45亿人民币。北上广依旧是PE投资重心,行业则集中在制造业和IT行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VC/PE在今年投资未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投资变得更加理性了。其指出,过去几年,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跟风现象都非常明显。“现在做早期,如果你不快速决策是很难做的。往往创业者刚从你这边出门,就被下一家截胡了。”尽管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但该业内人士指出,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一些投资流程,投资标准,不能随大流去抢项目。“用专注来避免跟风,用感情投入来降低估值。在我看来,未来的投资效率会越来越高,还要面临跟BAT的竞争,业界压力其实很大。”
中企IPO迎来丰收年
今年首次公开发行(IPO)常态化让不少创投机构迎来IPO丰收年。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今年共有533家中企完成IPO。其中,11月IPO募资规模创下2017年新高,5家中企赴美上市,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掀起了一股赴美上市潮。
投中研究院表示,11月IPO的亮眼表现,主要原因归结于临近年底,A股IPO加速“去库存”,发审委持续提高审核速度。此外,港股和海外市场IPO平稳增长,并频现大规模上市案例。
PE机构Pre-IPO项目退出颇丰。从2017年初到11月底,深创投在参投中企IPO机构中表现最为耀眼:其参与融资的中企已有19家在今年顺利实现上市,分布于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等多个行业。
排名第二的是达晨创投,收获了17家IPO企业;第三是涌铧投资,收获14家IPO企业;第四是九鼎投资,收获13家IPO企业;第五是金石投资,收获11家IPO企业。
日前,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就“IPO丰收年”一事表示,互联网方面一直是本土创投相对薄弱的环节,本土创投更加注重中国制造业,而且在三五年前就在这个领域布局,这也是能够迎来收获季的原因。他指出,做投资大的方向根据中国国情走,达晨创投内部也提出,要跟着十九大报告去做投资。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则表示,在IPO常态化后,使得一些历史比较长的创投机构受益,也说明了深创投自2012年以后,特别是2015年增加股本以后,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自然以后也就慢慢有一些产出。但他也指出,深创投是在一个相对稳健、谨慎投资的文化环境中,尽管收获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多,但真正高回报的项目可能不会有外资创投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