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7 8:21:27讯:
中国证监会一直在强调打造机构力量,做大机构投资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机构力量的代表公募基金不仅没有做大,反而出现了式微,不得让我们思考,中国股市怎么了?中国基金业怎么了。
据证券时报网,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时间里,公募基金总规模从3.1万亿飙涨至11.14万亿,涨幅达到2.6倍。然而,在这期间,权益类基金规模却基本“零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达到2.90万亿元,占总规模的25.51%。而在10年前,这一规模数据为2.97万亿元,不仅高于目前的水平,而且当时偏股型基金的占比更是高达95.58%。
基金是专家理财的代表性机构,中国监管层和主流媒体一直规劝中小散户把资金交给专家理财,在资本市场的监管上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去散户化做大机构力量,来规避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专家理财可以胜任,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2011年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美国市场的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3%,美国以外的发达市场过去7年给投资者带来的复合回报率是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过去7年的年化复合回报率仅有2%。
2%的年化回报率就是银行存款的利率也比他高,何况投资基金还有巨大的亏损风险,既要承担亏损风险,收益率比存银行无风险收益还要低,投资者怎么有可能把自己的钱财交给专家理财投资。不如存银行或者直接自己买股票投资。
中国股市收益率低下,有系统性风险因素在内,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牛短熊长,让机构长期持股成为一种奢侈,主要在于扩容的没有底线,在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名义下,中国股市进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快速扩容,2011年,中国A股总市值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缩水近两成。截至年末,沪深A股总市值为21.38万亿元,较2010年末26.29万亿的水平回落了4.91万亿元,市值跌幅达18.67%,跌幅居全球前列,成为继2008年之后A股市值规模缩水最大的一年。2011年也是千千万万股民的“伤心之年”,每个股民账户市值平均缩水超过4万元。但是中国经济11年的增速是不低的,股市与经济走势完全背离,就在于11年是一个伪市场改革的年份,三高发行彻底摧毁了投资者的信心,2011年,沪深股市IPO共计282宗,融资总额2861亿元,虽然比10年有所下降,但依然领跑全球,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CCMVM)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A股市值年度报告认为,推动2012年沪深A股市值大幅上升的最大源动力来自于价值回升;IPO扩容依然是推动市值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实际上中国股市虽然也有一些牛股诞生,但是总市值的增加主要不是得益于股价的上涨,而是得益于上市公司的快速扩容。12年股市依然暴跌熊冠全球,上证综指下跌21.68%,据Wind数据,2012年A股市场共计实施增发157起,募资合计3436.5亿元,2012年共有150只新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926.951亿元,市值增加来自于扩容并非虚言。
虽然市场一直强调扩容不是导致中国股市走软的元凶,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过度扩容会导致市场资金失血,投资者产生担忧心理,原有公司的估值和价值会被大量新公司进来而逐渐稀释,股价不断下跌,持有老公司的投资者市值不断缩水。
再者大规模扩容下,事后问责缺少下,新公司的质地非常令人忧虑,很多公司一上市业绩就变脸,稍好一点的上市一两年后也出现业绩增长停滞,股价只能出现调整,投资者只能承担损失。
其次是基金收益率低既有市场系统性风险,也有基金理财缺少自己的价值观,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市场有一句俗语就是基金是最大的中小散户,投资已经散户化,也很热衷追涨杀跌,中国基金部分经理也是市场概念的忠实炒作者,15年是典型的成长股追捧者,17年这是白马股的忠实跟随者,15年的结果不言自明,让很多激进经理一度爆赚,但好景不长,市场反转从爆赚到大亏,17年则是完全跌到过来,彻底放弃成长股追捧白马股,虽然目前部分基金盈利丰厚,但如何兑现利润成为真金白银的财富,笔者认为难度不小,如果大家集体逃命,难免股价大跌,长期高位横盘,寻找接盘侠,恐怕很多机构不会在高位接盘,中小散户也是不愿意进场充当接盘侠,长横盘就是消耗资金战的游戏,在股息率无法支撑资金成本下,在成长性无法支撑股价下,白马股一旦杀跌就是多杀多的惨剧,就是机构之间的互踩,结果也不会太好。从成长股泡沫到白马股泡沫,关键就是抱团取暖,造就估值泡沫。说穿了就是没有自己投资风格,人云亦云的跟随大流。
造成资金抱团取暖还在与市场筹码太多,机构资金太弱小,无法影响市场,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通过抱团取暖获得局部收益。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市场扩容,机构力量不大,赚钱很难,机构资金来源有限,但扩容不能减缓,赚钱更难啊,基金扩容更难。
三是造成公募基金发展滞后,不仅仅在于收益率低下,还在与公募基金有太多负面新闻,最近公募基金再度刷屏,可惜不是好新闻而是坏消息,有一位妈妈为了孩子不被欺负竟然要求当基金经理的爸爸把股票砸跌停板,就是茅台也不例外,因为其掌管着35亿元的资金,可谓是财大气粗,可砸盘的结果是基民损失惨重,虽然行为没有发生,但反应出来的公募基金人员职业操守严重欠缺,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置基金利益于不顾,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回顾历史公募基金老鼠仓频出,我们数一数的话,可以数出一窜名字来,也让公募基金很受伤。其中最大的老鼠仓据深交所交易监控系统显示,马乐在股票操作上与两个账户高度关联。其中,有一个资金总量达10亿元的关联账户,其仓位尤其是小盘股仓位,与博时精选基金的仓位高度重合。据分析,马乐在2011年4月12日至2013年6月21日任职博时精选基金经理期间,通过“先进先出”的方式,私下购买该基金仓位中的小盘股进行获利。此外,监管部门还查出另一个隐秘账户,该账户可能由马乐间接控制,通过股票操作,该账户资金从不足1000万元被炒到3000万元。
老鼠仓获利一元钱,公募基金的损失远不止一元钱,因为市场还有大量投资者参与套利,因此老鼠仓获利2000余万元,持有该基金的基民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种好梧桐树何愁金凤凰,资本市场要发展机构力量策略很对,但仅仅依靠强调嘴上喊话是无法完成机构力量壮大的,关键在于股市首先要有赚钱效应,这需要投融资的平衡,而不是整天的强调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过度强调了股市支持功能,融资就会最大化的发挥,投资功能就会相对弱化,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只有投融资平衡,市场有一定的赚钱效应,而不是宝马进来单车出去,投资者才会鱼贯而来,不是投资基金就是投资股市,基金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其次是要加强公募基金的监管,防止老鼠仓事件频发,损害基民利益,从而伤害基金形象,这就是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基金形象好了,基民数量也就增加了,基金规模自然而然的增加,机构力量也就壮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