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27 8:08:04讯:
短短9天,证监会谈了4次提高直接融资,该怎样解读?
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投资情绪是比较波动的,而对于A股市场而言,其投资信心也是脆弱的,而在震荡市场乃至熊市市场环境下,往往经不起利空消息的考验。
近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这一次,在短短9天时间内,证监会就谈了4次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忧虑情绪。在此期间,反映到市场身上,则是白马股、大蓝筹补跌,而中小市值股票也呈现出加速下跌的走势,市场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骤然降低。
实际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不意味着仅仅针对于股票市场,这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一个理解误区。在实际操作中,市场中主要的直接融资功能有商业票据、直接借贷凭证、股票以及债券等。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工具,往往成为了最有力、最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之一。
多年来,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融资功能。在此期间,虽然近年来国内直接融资比重在逐步提升,但仍然难以改变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方式的主导地位。
受此影响,当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一直处于社会融资的主导地位时,往往会导致社会大量的金融风险聚集到银行体系之中,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潜在的问题仍然不可小觑。
然而,与之相比,直接融资方式却没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而借助直接融资手段,却可以高效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利于资金投放至企业的生产经营,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筹资的成本,同时可以把此前聚集在银行体系的大量风险,逐渐分散出来,降低银行的潜在风险。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实利于经济的转型,同时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但,反映到A股市场身上,却往往不被市场买单。归根到底,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潜台词,即继续保持国内股票市场的新股发行常态化,甚至有逐步提速的预期。由此一来,对于投资回报预期本来不具优势的A股市场而言,若继续加大融资比重,必然继续导致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失衡发展。
“重融资、轻回报”,这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鉴于当时中国股市的融资定位,也往往决定了当前股市过于重融资的发展状况。
在实际情况下,在股票市场中,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融资方式,莫过于新股发行常态化、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以及发行可转债等。
其中,以新股发行常态化为例,自去年11月份开始,A股市场基本上实现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且月均筹资规模水涨船高。如今,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速度,已然成为了新时期下A股市场的常态化现象,这对本已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而言,确实会产生持续性的冲击影响,但却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IPO堰塞湖的压力,同时也会加剧限售股堰塞湖的风险。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时下IPO新规模式下,投资者对IPO提速节奏略有适应,但过快IPO发行对股市的健康发行并不有利。
再者,以上市公司再融资为例,这些年来,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定增等方式完成再融资的目标。与此同时,随着可转债信用申购的推行,可转债的发行速度也快速提升,逐渐成为当下市场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实际上,在此前再融资新政影响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热情骤然下降,而以往以定增作为主导的再融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A股再融资现象就不再存在,而在实际情况下,可转债的快速崛起,也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导力量,而最近一段时期内,可转债发行的热情也骤然升温。
事实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以往以银行贷款作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影响,也并无不妥。但,关键之处,则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保护,同时也需要提升股市优胜劣汰功能,不应该一味注重融资,而忽视了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实现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均衡发展,让投资者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才是最好的市场发展状况。退一步来说,如果投资者获得可持续的投资回报预期,而不再为市场的波动提心吊胆,那么在此基础上,适度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也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多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