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4 11:58:09讯:
自今年10月份新发审委组建以来,市场就对其投以来关注的目光。新发审委是延续上一届审核从严的作风,还是另辟蹊径,或者是更加严格,在其正式履职以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随着新发审委10月17日的首秀,以及其后审核结果的披露,总体而言,审核更加严格是市场给新发审委贴上的标签。
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新发审委10月17日首秀,5家企业上会审核,4家通过一家被否决,IPO审核通过率80%;而到了10月31日,6家上会,2家通过4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33%;11月7日,6家上会,1家通过5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16.67%。整个10月份,新发审委审核25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6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16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仅为64%。截至11月7日,共有37家企业首发申请上会,21家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56.76%,达到去年新股重启以来的最低点。这与去年前三季度93.21%的通过率,以及今年前三季度80.99%的通过率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数据给人的感觉是新发审委审核更加严格,如果拿11月7日6否5来说事,则发审委的审核近乎“严苛”。事实上,投资者对于IPO的低通过率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以往发审委因把关不严产生了诸如万福生科、欣泰电气这样的“杰作”。这些造假的企业上市,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而在低通过率的背景下,某些造假企业就有可能被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从新发审委审核的内容上看,其在重点关注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同时,以往常常被忽视的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前景,以及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等又成为关注的重点。如果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或者募集资金的合理性成疑,那么就存在被否决的可能。如果一家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这样的企业上市除了圈钱、今后可能高位套现外,对于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如果企业不差钱,或者募集资金所投入的项目没有多大的必要,这样的企业将其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亦是应有之义。
当然,新发审委审核从严,并不意味着过会公司都是好企业;被发审委否决,也并不意味着企业质量较差。比如发审委否决的发行人中,既有年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也有年净利润高达1.7亿元甚至超过4亿元的。被否决的固然都是“问题”企业,但过会的,个中存在包装粉饰现象的也有可能。事实上,无论是原来较高的审核通过率也好,还是新发审委较低的通过率也好,不把问题企业放进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以为,新发审委的低通过率所产生的扩散效应更不容忽视。一方面,对于发行人来讲,如果不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IPO申请文件中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就容易遭到发审委委员的问询,一旦回答让其不满意,那么被否的可能性将大增。另一方面,对于保荐机构而言,选择较好的优质企业,以及符合政策导向的好企业保荐,胜算才更大,否则,就可能白忙活,这对保荐机构多方面的能力亦是一种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