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4 11:22:53讯:
中国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2%,预期6.3%,前值6.6%。中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预期10.5%,前值10.3%。中国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7.3%,预期7.3%,前值7.5%。中国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7.8%。
经济数据全面低于市场预期,生产、投资、消费、房地产数据全面回落,债市对此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大跌,究竟什么能拯救雪崩的债市?
10月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经济早已高点出现,2017年经济“前高后低”得到充分验证。支撑经济向好的两大支柱:出口+房地产投资,动能高点已经逐渐显现,经济面临高位回落,经济“前高后低”。
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2%,低于市场预期,主要与经济“出口+房地产投资”两大动能的回落有关,同时,10月重要会议召开,生产提前也部分拉低了10月工业增加值,这与进出口、PMI一致,即9月超涨,10月现出原形。
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7.8%,反映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正逐渐显现。尽管目前房地产企业拿地的动机较为充足,但在销售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没有预售款的情况下,会相对谨慎开工;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工到销售周期相对短期,房地产企业为避免大量的库存,同样不会在销售下滑的情况下,加快开工投资。总体上,我们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销售的回落会导致投资的下滑,而拿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导致投资的进一步增加,房地产投资下滑趋势明显。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同样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经济的回落下,消费的顺周期性,此外,中国消费的低迷局面,表明通过“消费贷”刺激消费是饮鸩止渴,寅吃卯粮,反而会导致更大的麻烦。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创1999年以来最低值,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7%,所谓“朱格拉周期”、“产能投资周期”再度证伪。此轮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本质上是通过行政之手获取了垄断利润,一旦开始投资新产能则其供给收缩的逻辑基点将被破坏,所以即使工业企业利润回升,也不会开启所谓“新周期”。
对于当前的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完全偏离基本面和央行的定价逻辑,用任何传统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均无法解释2017年10月份以来的频繁无利空暴跌,以及对利好的极端无视,市场对利多消息的解读是利多出尽,反而成为了更好的做空机会。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回落(三季度GDP回落,10月PMI、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均不及预期),信贷高烧得到遏制(10月信贷不及预期,消费贷大幅下滑),债市收益率相对货币市场利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10年期国债与R007之差历史均值20BP以内,当前已达50BP),均支持债券收益率回落。
从央妈态度看,提前开始2月逆回购、罕见辟谣同业负债占比调整、大量净投放等均表明央行维稳意图,但债市同样并不买帐。
即使从所谓“全球央行收紧”的逻辑来看,目前美债收益率还远未回到去年12月的高点,欧债也远未回到今年7月份的高点,凭什么中国债券收益率要率先频创新高?
我们认为,目前债市的核心矛盾在于,债券市场对新一届财经官员(新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新任央行行长)的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对潜在的“紧货币+严监管”的恐慌(目前市场传言的人选是明确反对“宽货币”和“松监管”的),导致债市呈现“出利空就大跌,出利好也大跌,没消息依然大跌”的罕见局面。
这一行情可以类比美国2016年底的美债“特朗普行情”,即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美国债市暴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2.64%的高点,之后市场发现对于美国未来透支过度,债券收益率开始震荡下行,即使到现在也仅为2.4%,并未回到“特朗普行情”的高点。
中国债券市场对于新一届财经官员的恐慌,恰恰是当前中国债市最大的“灰犀牛”。我们认为,从中国实际来看,“紧货币+严监管”超预期的可能性并不高,“底线思维”不是简单地通过“紧货币+严监管”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也需要避免由于处置风险引发更大的风险。我们仍然认为,即使考虑新任财经官员问题,当前债市也已有透支和超调之嫌,长期来看债券市场的配置价值非常充分。
在房地产已经开始趋势性回落的背景下,若出现持续“债灾”,可能导致债、房、股共振式下跌,这可能导致中国难以承受的金融系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