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1 18:37:56讯:
导读:
贺宛男:新股发行审核必须从严
李志林:360借壳为何能激活A股?重大资产重组政策发生了转向
刘柯:全球股市狂欢下的A股投资思路
水皮:醉翁之意不在酒 茅台的股市使命是什么
黄湘源:IPO过会率突降发审委审核重心在哪儿
皮海洲:证监会处罚赵薇等为投资者找到买单人
郭施亮:投资白马股要有长期坚守的定力
应健中:融资的供给侧改革
朱邦凌:优质中概股回归将为A股注入新鲜血液
贺宛男:新股发行审核必须从严
随着10月中旬以来,新一届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审核从严,过会比例从之前的90%,大幅下降至目前的50%左右,有关新股发行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的讨论也多了起来,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一种意见居然是,发审从严是开新股发行改革的倒车。
这家由某报一位评论员撰写的“社论”,以“新股发行改革不能开倒车”为题,其基本观点是,最近新股“闯关”越来越难,主要出自非理性因素。因为“发审委员主要来自于监管机构,‘尺度’考量更多是监管角度”;“为了约束发审委员滥用权力,设租寻租,针对本届委员证监会提高了监管标准”,在委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委员主动进行风险规避”。“对发审委员来说,否决无责任、过会有风险”等等。
在由这位评论员撰写的“社论”看来,新股发行应该向注册制过渡。“理想中的注册制,应取消发审委,由交易所进行实质审核”。如今你证监会不但不放权,新成立的一届发审委大部分还由来自监管系统的人士组成,而且审核越来越严,这岂不是开新股发行的倒车。
发行审核不该从严吗?A股市场真的应该尽快向注册制过渡吗?否!
A股发审为何必须从严?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市场几乎不存在退市机制,只要拿到一个代码,顷刻之间便是黄金万两!哪怕业绩再差、一再违法违规,那板子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君不见最近热议的“小燕子”夫妇,空口说白话、空手套白狼,居然欲吞下100亿市值的万家文化,搅得股价上下翻腾,最后大跌63.88%,投资人被“小燕子”一声大吼斩得鲜血淋漓,可所谓的处罚也就30万了事!那万家文化的前身万好万家,前前身庆丰股份,还不是因为审核不严,上市第二年就亏损近亿!之后戴帽、摘帽、又戴帽,如今又换了个新东家名“祥源文化”,问问这些接二连三的大当家,还不是一个个都赚翻了!
反对从严审核、喊冤、说什么“对企业不公平”的,几乎都出自利益相关者之口。
有投行人士叫苦:“如果不能成功过会,项目组拿不到一毛钱的收入”;有投行坦言“其实我们做投行的也是在赌”;“感觉手头的项目希望渺茫”,甚至有的项目组还在“考虑解散”。
是啊,保荐人曾经是金领中的金领,年薪几百万、上千万都有。拿得多可以,高薪得出高质量的产品,既然觉得“希望渺茫”,甚至是在“赌”,为什么不主动撤退,职业道德都到哪里去了?
就拿最近被否决的国金黄金来说,投行最担心的就是质疑公司毛利率过高,大呼“这一点是致命的”!
国金黄金是一家做“贵金属文化艺术品销售”的企业,其招股书自称中小板上市公司金一文化是他的竞争对手,2014-2017年中报,国金黄金的毛利率分别为:28.51%、32.89%、45.9%和50.15%;而人家金一文化分别仅为:7.2%、10.92%、13%和11.64%;还有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明牌珠宝、萃华珠宝也都在10%上下。同行毛利差距竟如此之大,发审委难道不该质疑?如此质疑一下发行人和保荐人居然答不上来,这就算“很严格”了?
原来原因就在于,因为毛利率高于同行而被拒之门外,在被“毙”的项目中已经屡见不鲜。发审委这次可算是抓到了一些虚报利润者的痛楚了,为什么上市前三年打扮的漂漂亮亮,上市后很快变脸?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就是一杆很好的标尺。
最后,笔者顺便提一句,大呼发审从严就是开倒车的这位评论员,一贯主张“资本市场最大的功能是融资,一旦融资功能受到制约,资本市场的意义自然大减。”笔者想说的是,投资才是资本市场的最大功能,保护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重中之重。相信中小投资者是欢迎发审委从严把关,坚决反对带病上市的!
李志林:360借壳为何能激活A股?重大资产重组政策发生了转向
在上周5天内出现3天大跳水后,周末市场一片看空。但是,本周凭借360借壳的消息公布,证监会表示支持,仅隔了一天借壳标的江南嘉捷就复牌,并连续4个一字板,从而激活了A股。
1、资产重组政策出现了积极变化
自去年2月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为了解决IPO堰塞湖和帮助国家队解套,先是停掉了上届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正紧锣密鼓地筹办的战略新兴板。随后在去年5月份,证监会又表态:“暂缓中概股回归”,并颁布了史上最严的重大资产重组新规,尤其将借壳上市视同新股上市严加审核。
从此,投资者感到最具魅力、最能促使市场活跃的催化剂——并购重组,纷纷宣告终止,借壳上市几乎绝迹。
而上周五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对360借壳作出表态,支持境外优秀中资企业参与境内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此表态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证监会不只是支持360一家中概股回归借壳,只要符合证监会的三个条件,即“符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境外上市中概股,都可以回归A股并购重组,借壳上市。
证监会选择中概股的标志性公司——360回归借壳上市,预示着股市重大资产重组政策发生了转向,这不能不引起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重视。
2、A股需要培育“新经济+蓝筹”
这一年半来,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旗号下,以平均每天发行1—2只新股的速率,发行了五六百只新股,堪称中外股市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扩容大跃进。
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呢?
市场除了上证50指数,以及“一瓶酒、两桶油、三大险、四大行、五大家电医药”股票持续上涨以外,其它的中小盘股票包括次新股炒作一阵子后,绝大多数都被边缘化了。
现实状况之一:多数个股的市场表现很差。截止2017年11月9日,两市3411家上市公司,上涨的只有1249家,占股票总数的36.55%,如果再扣除今年上市的391家新股,上涨的股票只有858只,只占股票总数的25.1%。也就是说,75%的上市公司(包括去年上市的新股)都是下跌的。
现实的状况之二:上市公司质量低下。在全部3411只股票中(截止11月9日),亏损股272家,占8%;微利或暗亏股334家,占9.8%;每股盈利0.05—0.1元的股票有334家,占9.8%;每股盈利0.1—0.2元的股有667家,占19.6%;每股盈利0.2元以下的股有1610家,占47.2%。也就是说,每股盈利0.2元以下的公司几乎占了一半。
现实的状况之三:市盈率仍然较高。全部3411只股票中,2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有340只,仅占9.97%;20—3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473只,占13.87%;30—5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823只,占24.13%;50—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876只,占25.68%;100—5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530只,占15.54%;50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有369只,占10.82%。如果从20倍市盈率有投资价值的观点看,人们就只能选沪深300股票。
面对外围股市一片牛市连创新高的气氛,唯独中国股市只能“干瞪眼”,至今仍在金融危机前高点6124点的半山腰徘徊。
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家的指数样本股只是30来个,不断融入优质新经济+蓝筹股,如美股牛市行情的动力主要来自大型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等5只科技股的市值,就超过2.5万亿美元,占股市总市值的10%,美国本土上市公司的10强榜中既有IT业明星、零售业巨臂、也有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翘楚,所以其指数上涨十分流畅,虽一涨再涨,但样本股的市盈率仍然很低。
而中国股市10强榜上,除了石化双雄外,几乎清一色是金融股。加上上证指数使用所有股票加权平均来作为指数样本,统计出来的估值先天就吃亏。
转换一下视角,中国并不缺乏新经济蓝筹股。前些年,由于对新兴产业的企业上市政策过于死板,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国新兴产业公司远赴境外上市。除了互联网企业集体赴美上市外,生物医药、新能源、教育培训、商业连锁等新经济企业,到境外IPO也非常集中。
因此,现在让这些优质境外上市的中资优质企业回归,无疑是务实、明智的选择。
3、并购重组才是股市的本质
照理,股市除了具有融资功能以外,还具有投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价值再发现功能。唯此,才能体现为经济晴雨表。
但是,在27年股市历史中,监管层只认为IPO常态化,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便,是股市的本质功能和首要任务。实际上,这是功利化色彩太浓,目光短浅的股市政策取向。
这一年半来,经过国家队和各路机构在大盘股抱团去暖、连续拉升,以及舆论的“洗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接受了“静态价值投资”的现实:按市盈率选股,市盈率越低就越有价值,越安全,只有大盘股才会涨,而中小盘股将日益被边缘化,甚至跌得一文不值。于是,纷纷加入“喝酒吃药”队伍、追金融股、白马股的潮流。
而今,当360借壳上市获准,许多人便提出了质问:“为什么不继续提倡价值投资理念,而要让借壳上市的投机死灰复燃?
其实,资本市场的最本质功能不是发新股;不是让三分之二的大小非们靠上市套现而身价倍增,加入富豪榜。全球各国股市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并购重组、借壳上市、优化资源配置,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培育“新经济+蓝筹”的龙头,使资本市场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4、360借壳上市增强了A股的活力
本周江南嘉捷4连扳,给沉闷的股市以持续的强刺激,最大的获益板块无疑是并购重组。
一轮修复性行情、秋抢行情正在A股如火如荼地上演。随着场内资金追涨热情持续回升,A股的赚钱效应正从上周的二线绩优蓝筹,迅速扩散到优质中小成长股身上。于是,市场不再一味追逐股价高高在上的龙头股、白马股,而把目光更多地转向真正具有成长性价值的股票。
百花齐放,多热点、多风格投资并存,这样的股市才正常,才会不断吸引新增资金入场,让广大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能有实在的获得感。
刘柯:全球股市狂欢下的A股投资思路
今年是股市大年。全球股市在泛滥的流动性下继续狂欢,欧美股市已经在屡创新高的征途中越走越远,现在这些流动性又有从欧美股市溢出的迹象,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处于跟随状态的亚太股市开始崛起,日本、中国香港甚至印度、越南股市均创下新高。在这样一种牛市氛围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A股只能作壁上观?肯定不会,即便是结构性牛市,也应该有一波。
今天说说干货,如果这种全球共振性的牛市“传染”到A股,该怎样进行投资?我们一定要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价值投资,无论是静态单纯的业绩还是动态的成长,都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即便海外流动性大量涌入A股,也不会去炒垃圾股,好的公司还会更好,差的公司就应该被市场淘汰。
第一个思路是继续深挖价值投资里的潜力股。在贵州茅台已经为大市值公司打开空间的情况下,谁能成为第二梯队?除了银行股以外,大市值科技股呼之欲出。其实,从海康威视和恒瑞医药的稳步上升可以看出,千亿市值已经不是约束科技股龙头的一个门槛,如果贵州茅台能继续拓展8000亿人民币甚至更高的市值,大市值科技股将群起直追,要知道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是苹果,马上要突破10000亿美元市值了。因此,挖掘大市值科技潜力股是下一步市场的重中之重。
大市值科技潜力股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行业地位突出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护城河宽、品牌价值突出发展后劲强劲。我们再按照这个思路去挖掘一些股价还在低位的公司,有望获得戴维斯双击的效果。比如老牌科技股龙头同方股份,清华大学的嫡系科技公司,曾经辉煌无比,紫光股份曾是它的小弟但现在市值已经突破600亿了,同方却只有300亿市值。同方现在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服务与终端、数字城市、公共安全、节能环保四大产业链条,打造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全球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智能楼宇工程量全国第一、计算机产品销量国内品牌前三名、SIM卡芯片出货量国内第一等市场领先地位。
同方更像一个清华大学的科技孵化器,随便拿一个出来上市都是百亿市值级别的,比如同方威视,世界级的企业。
第二个思路是寻找有确定性机会的大风口行业。为什么要选择确定性机会?很简单,有产业资本大量投入,大的产业环境不错,再在这里面选好公司,则可以事半功倍。就目前全球产业资本新投入的方向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就是确定性的行业机会,再落地一下,个人认为以5G建设为基础的通信设备制造全产业链将是A股未来最有确定性的大风口行业。无论是今后的大数据还是物联网,必须依靠一个强大的智能通信网络,那就是5G,可以说未来三五年通信设备领域将牛股辈出,这里面有整个产业链的万亿级别投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溢价因素,每一个都符合产生牛股的基因。当然,现在很多通信设备公司已经上涨了很多,比如龙头公司中兴通讯,以后的5G设备就华为中兴和烽火几家瓜分,它怎么可能不涨?
最后是活跃资金的“菜”了——次新股,选股价相对偏低的优秀次新股。次新股由于市场成本几乎一致和送转预期,是活跃资金在年底必选的投资标的。而且由于发审环节的趋严,次新股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也为年底这段时间次新股的炒作提供了机会。选择次新应遵循几个标准:所处的行业一定是大风口行业、基本面优秀最好是高价发行但涨幅不大、总股本控制在4亿以内。我们还是举具体的例子,今年4月上市的瀛通通讯,主营手机外设如耳机线、无线充电设备等,是苹果供应链成员之一,每股发行价高达17.25元,目前的每股净资产为8.3元,每股未分配利润高达3.3元,今年的业绩有望达到0.8元左右,这样一个总股本只有1.22亿的小盘苹果概念股目前股价只有32元,按动态估值算不到40倍,要知道同样的苹果概念次新股估值可是几乎都在50到80倍左右了,估值砍了近一半,你买不买?
水皮:醉翁之意不在酒茅台的股市使命是什么?
茅台的股价会涨到哪里去,会不会见到券商嘴中的810元价位,估值会不会突破1万亿人民币。
这些是谜,又不是谜。
对于那些持有茅台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博傻游戏,茅台涨的越高越好,反正茅台现在已经成了投资品,而成为投资品的茅台和具有使用价值的作为喝的酒的茅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如同房价一样,茅台的价格只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M2持续增长,理论上茅台就没有跌的道理,更何况,茅台的业绩居然有60%的增长,高成长也未过于此,虽然茅台的市盈率已经超过30倍,市净率也超过10倍,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一倍,但又怎么样?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茅台的投资者而言,这就是一出最好的值得观赏的活报剧。
究竟什么是理性投资,什么是价值投资,茅台会以最后的结果给出答案,吃瓜群众搬好板凳,泡好茶,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坐下来看戏。可以评头品足,可以说三道四,就是不要头脑发热,高位冲动。客观地讲,茅台酒是杯好酒,但是再好的酒也不能过于贪杯,一年涨一倍不是不可以,股价冲击810元也不是不可能,完了以后怎么办?对比其他的白酒股我们可以发现,五粮液现在的市值是2775亿,净利润是69.65亿,市盈率是32倍,市净率是5.48倍;洋河股份的市值是1736亿,净利润是55.82亿,市盈率是26.43倍,市净率是6.10倍;山西汾酒,市值是524亿,净利润是8.06亿,市盈率是54.66倍,市净率是10.29倍;茅台的市值是8470亿左右,净利润是199亿,市盈率是34.96倍,市净率是10.04倍。对比市盈率都差不多,但对比市净率则差很多;对比利润,茅台是五粮液的3倍不到,洋河的3.5倍,但对比股价,茅台是五粮液的10倍,洋河股份的6倍,山西汾酒的10倍,茅台如此鹤立鸡群,一树梨花压海棠能持续多久?说到底,茅台酒就是黄汤,一杯下肚变成什么大家难道不知道吗?真以为是黄金呢?
醉生梦死。
大消费引领产业升级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白酒行业在经历了“八项规定”的最初冲击之后重新焕发市场活力,说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刚需,喝点小酒,喝点好的小酒正在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期间参加贵州团讨论,和岩博酒老总的对话已经成为热门话题,99元的岩博酒便宜还是不便宜估计让岩博老总头痛不已,幸福的烦恼油然而生,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十九大前,茅台酒厂的党委书记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带领一帮技术大拿突然造访岩博酒厂主动提出帮扶建议,让岩博受宠若惊,茅台酒厂领导的政治敏感如此之强令人感慨,茅台酒有如此市场口碑和影响力也是实至名归。必须说,酒是好酒,不过这跟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则是两回事,所谓雪是好雪,风不正经。
股市上有正经人吗?
有。
也没有。
屁股决定脑袋是正常的。2017年经济学的诺奖得主塞勒是个行为经济学家,他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自己持有的产品评价就要高于没有持有的时候,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不奇怪,而在股市,股评家们对于股价的预测有时就是依据公众的情绪,为什么涨?因为涨,所以涨!这就叫水涨船高,越涨越高,越高越涨。换句话讲,这叫顺周期预测,比如2007年那波牛市,中国船舶涨到了300多元,不少机构包括公募基金经理实地调研后都给出要涨到500-600元的判断,但是行情结束,所有的一切都发生逆转,中船最低复权30元不到。
当然,茅台不是中船。
不过,中船也不会是最后的绝唱。
全球股市的牛气冲天已经时间不短,恒指都创出了10年的新高,A股上证50也走出了一波大牛市,如果行情逆转,茅台的股价还会如此鲜若桃李吗?
说到底,炒茅台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借茅台打开高价股的空间,大家可以借酒撒疯,酒壮怂人胆,割起韭菜来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这才是茅台在二级市场的使命。(华.夏.时.报)
黄湘源:IPO过会率突降发审委审核重心在哪儿?
发审委通过率过低
并不能保证IPO质量的至净至好,市场环境和内在质量的净化归根到底靠法律靠制度靠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改善。
近期发审委通过率越来越低,不仅让IPO申请企业惶惶不安,市场也不免陷于迷惘之中。
一般说来,发审委忠于职守,严格把关,相较于过松过假和过于徇私舞弊,应该说是好事。问题是,发审委现在这种低至极端的通过率,与此前动不动就百分之七八十的通过率相比,毕竟落差一下子来得太大。有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7日,IPO首发通过率约近八成,虽然较去年全年的91.14%低了不少,但如果不是今年10月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二为一组成“大发审委”以来的通过率一下子拉低到55.6%,11月份以来甚至只有36.4%,整体通过率何至于下降如此之多。不难想象,假如年内的通过率继续像现在这样维持越来越低的低过会率,则市场即将迎来的势必是一片严寒的肃杀冬季。
假如现在发审委把关的低通过率是对的,至少说明此前的通过率不仅太高,而且,问题也必然不会太少。那么,这里面究竟是发审委委员的问题?还是发审机制的问题呢?监管层也许更倾向将问题归咎于于发审委员个人,证监会在严肃处理了胡世辉、邓瑞祥、温京辉及冯小树等之后,即以非同寻常的手段重组了发审委。这次的发审委不仅严格实施了委员资格的公开透明,而且还大比例增加了来自监管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成员,也就是说,增强了监管者的发言权。不过,巧合的是,就在新的大发审委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传出了乐视网IPO涉嫌造假,牵累已超过10人之多的前发审委委员被抓被查的消息。大发审委一边还没顾得上澄清或证实相关消息,一边却拿出一份比一份更低的通过率成绩单。这究竟说明发审委员是为了明哲保身而急于撇清与此前发审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舞弊情形的关系呢,还是为了表明现在的过会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显然对市场缺了一个合理的交代。
发审委员个人是否胜任,是否尽职尽责固然很重要,对于过会率的影响应当不至于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但如果过会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则不仅有可能令所有正在排队候审的企业无所适从,也将令市场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慌。
在发审委否决的IPO上会企业中,毛利率成为最大的杀伤力。不仅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要受到质疑,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也不行。试问,即使每个企业的经营环境都是千篇一律和没有区别的,各个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实际经营水平也不允许有所不同吗?这里,发审委是不是具体地询问了有关的企业,问询之后又是如何分析和看待各个企业对各自问题的具体解释的呢,这不能不是一个疑问。我们并不否认发审委员的专业水平,但是,具体到企业经营来说,如果每个企业都可以从发审委那里得到一份标准化经营的答案,那么,请这些发审委员去给企业当顾问,岂不比单纯让他们在那里当判官的作用要大得多?
至于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应该列入IPO审核标准,这一点市场一直颇有争议。市场当然希望IPO个个都具有很强的持续经营能力,这样,不仅上市后的经济效益可以一年更比一年好,给市场的分红和股价溢价回报也可以一年更比一年好。但是,将这种良好的主观愿望当成对企业IPO的通过标准显然并不是实事求是的,也是不客观的。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发审委在审核过程中较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发审委不仅不应代替市场去作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更不能用自己的判断去为企业背书。历史事实不止一次地证明,发审委代替市场去作这方面的主观判断并为这种并不能保证其客观性的判断背书,不仅很容易误导市场,而且,一不小心也就有可能将一个原本有可能很有成长性的企业扼杀于摇篮之中。
发审委的审核重心,与其说是在于代替市场判断IPO的财务真实性,不如说在于确保信息披露合规的严肃性。发审委通过率过低并不能保证IPO质量的至净至好,审核标准的过严和被卡下来的对象过多也不是IPO审核的真正目的所在。就此而言,发审委不应该是决定IPO生死存亡的铁面判官,没有必要且事实上也承担不起净化市场的职能。市场环境和内在质量的净化归根到底靠法律靠制度靠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改善,靠投资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有鉴于以往由于发审委权力过大而在发审过程中给市场所带来的太多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弊端,市场虽然对虚假信息披露恨之入骨,却从来就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单靠发审委把关就能给市场带来每一个诚信可靠的IPO以及在此基础上健康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
过于迷信发审委,不如期待注册制。只有在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明确IPO发行人和市场中介对信息披露真实性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承担起发展实体经济回报市场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真正做到有进有退,让好的上市公司更多的留下来,假的坏的差的不合格的统统退出去,这个市场才有可能是真正值得投资者所信任和期待的。(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证监会处罚赵薇等为投资者找到买单人
一旦证监会的处罚
决定正式作出,那么投资者就可以起诉万家文化,而龙薇传媒、孔德永、黄有龙、赵薇、赵政等也将承担连带责任。
曾经在股市上掀起轩然大波的赵薇收购万家文化一案,最终随着赵薇的放弃而不了了之。
2016年12月27日,万家文化公告控股权转让事项,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拟收购万家文化控股股东所持有的万家文化29.135%,成为万家文化第一大股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7年2月13日,万家集团与龙薇传媒签署《关于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将转让给龙薇传媒的股份总数由原先的18,500万股调整为3,200万股,转让总价款调整为52,928万元,股份转让比例降至5.0396%。
而到了2017年3月28日,万家文化发布《浙江万好万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转让进展公告》,称“截至目前,龙薇传媒未提供股份过户所需文件,也未派人前来配合办理股份过户手续,故尚未完成相关股份过户手续。”
随后于2017年3月29日,龙薇传媒与万家集团协商同意终止本次交易,并于2017年3月31日签署《关于股份转让协议和补充协议之解除协议》(以下简称《解除协议》)。根据《解除协议》约定,原龙薇传媒与万家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和《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解除,即万家集团不再向龙薇传媒转让任何标的股份,并将前期已收取的部分股份转让款返还给龙薇传媒,龙薇传媒不再向万家集团支付任何股份转让协议款,双方互不追究违约责任。双方因此友好分手,赵薇收购万家文化一事因此划上句号。
赵薇来了,赵薇又去了。在这来去之间,万家文化的股价却风起云涌。万家文化2016年11月28日停牌,停牌时万家文化股价为18.83元。2017年1月12日复牌后,万家文化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第三、第四个交易日继续收涨,最高涨至25.00元,涨幅高达32.77%。2017年2月8日,万家文化再次停牌,停牌时股价为20.13元,停牌期间公告股东股份转让比例由29.135%变更为5%。2017年2月16日复牌,当日下跌8.49%,第二个交易日下跌6.89%。2017年4月1日(休市),万家文化公告《解除协议》,次一交易日下跌2.39%,后续该股持续下跌。2017年6月2日,万家文化股价跌至最低点8.85元。截至2017年7月21日,万家文化收盘价为9.03元,较2017年1月17日股价最高点25元下跌63.88%,较2016年11月28日首次停牌前下跌45.20%。而这种股价的下跌,意味着投资者损失的增加。
谁来对投资者的损失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投资者来说,大概对此都不抱希望了。毕竟这场收购风波已经过去7个月的时间了,如今这场风波已经风平浪静了。而且万家文化又变更为了祥源文化,该公司的股价也波澜不兴。健忘的投资者都差不多忘记赵薇曾经拟收购万家文化这件事情了。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11月9日晚,祥源文化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在这份告知书里,不仅详细记录了龙薇传媒拟收购万家集团所持股权的演变进程与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对于这件事,证监会查获了龙薇传媒通过万家文化在2017年1月12日、2017年2月16日公告中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行为。共计有五点:(一)龙薇传媒在自身境内资金准备不足,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且贸然予以公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二)龙薇传媒关于筹资计划和安排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三)龙薇传媒未及时披露与金融机构未达成融资合作的情况。(四)龙薇传媒对无法按期完成融资计划原因的披露存在重大遗漏。(五)龙薇传媒关于积极促使本次控股权转让交易顺利完成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证监会作出如下处罚决定。一、对万家文化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二、对孔德永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罚款;三、对龙薇传媒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四、对黄有龙、赵薇、赵政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和《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第三条、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决定对孔德永、黄有龙、赵薇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于黄有龙、赵薇这样的人物来说,证监会作出的处罚确实不值一提。但从证监会对这件事情的查处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哪怕就是赵薇这样的影视明星、公众人物甚至富豪,证监会该查还是照样要查,不存在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问题,就是赵薇的屁股,该摸也一样要摸。只不过,从最后作出的处罚决定来看,也确实只是摸了一下屁股而已。
其次,是给了投资者一个交待,为投资者的损失找到了买单人。一旦证监会的处罚决定正式作出,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正式起诉万家文化,而龙薇传媒、孔德永、黄有龙、赵薇、赵政等也将承担连带责任。或许这才是证监会对该起案件作出处罚决定的真正意义所在。(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投资白马股要有长期坚守的定力
白马股属于今年以来表现最为亮眼的投资品种。从贵州茅台、格力电器,再到美的集团、海康威视等,除了新高,还是新高。换言之,对于中途下车的投资者,几乎都难逃踏空的命运,这无疑是投资上的最大遗憾。
一般而言,白马股是指长期绩优、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具有较好投资价值的股票。与此同时,对于颇具品牌效应、具有产品定价权以及市场占有率优势的上市公司,更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白马股。
多年来,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白马股并不少见,但真正具备品牌效应、产品定价权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优势的白马股却为数不多。纵观这些年来的市场表现,这类颇具投资优势的白马股,往往会成为市场持续炒乃求长期投资的重点品种。
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云南白药、片仔癀、福耀玻璃等优质白马股,其多年来基本上为长期持股的股东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对于这类白马股而言,除了价格上涨之外,还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能力,其多年来的股息率水平也是非常稳健的,这给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带来了诸多的福利。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捕捉到白马股尤其是优质白马股的难度并不高,但关键之处,仍在于长期持有的过程,而在这一阶段内,更考验着投资者的投资耐性。但事实证明,大多数投资者很难有持久性的投资耐性,而多数投资者往往获得些许投资利润,就急忙抛售,这往往犯了长期价值投资的大忌,并最终产生踏空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A股市场中部分家喻户晓的白马股,不仅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产品定价权以及较佳的市场占有率等优势,而且还颇具强大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长期性的现金分红能力等。换言之,对于这类上市公司,即使股价累计上涨幅度已经很大,但因公司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很强,加上大资金大机构的筹码处于低位锁定状态,由此也大大降低了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或许,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每逢遭遇非理性的市场杀跌现象,则往往也是一次较好的逢低吸纳机会。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白马股,任何时候卖出都可能会是一种错误的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赚钱效应持续向好,而随着股票价值运行中枢的持续攀升,实际上也在不断抬升股票价格的运行重心。长期下来,即使股价较发行价上涨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但其整体估值仍然保持优势。言下之意,则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魅力并未因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褪色。
强大的基本面优势、占据较大优势的产品定价能力、持续稳定的盈利增速、充满底气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持久性的现金分红能力等,这一系列因素往往成就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优质上市公司股价持续强势的根本推动力。只要这些优势并没有发生重要性的改变,那么支持其股价长期走牛的根基仍然存在,而投资这类优质上市公司,更需要的还是长期坚守的定力,而投资心态是成败的关键。(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融资的供给侧改革
最近在不知不觉之中,股市的融资和再融资出现了重大变化,自新一届发审委人员变化之后,新股IPO收紧了,再融资由原先的定向增发逐渐转变为发可转债了,这融资市场游戏似乎换种玩法了。
先说IPO,近期挤入IPO通道的公司似乎运气不好了,新一届的发审会全面收紧了审核,本周审6毙5的记录是有史以来最紧的,可以载入中国股市史册。其实那么多年来松松紧紧是经常碰到的,而且都有理由,以前松的时候不是提出实行“宽容”原则么?现在又紧了,能保证通过的公司日后没有问题?
融资政策的确悄悄地变了,新股增量通过审核从严而收紧,而再融资则是换种玩法。近期很明显地感觉到,定向增发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发行可转换债券。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上市公司这方面而言,强化了公司的债权意识,防止通过再融资恶意圈钱。现在发行的可转债基本上都是6年期的,这6年中公司拿了这个钱等于加上了一个紧箍咒,你必须做好业绩,必须让公司上市的股票不断增加市值,如果股价一蹶不振,公司将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这个再融资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这个方法估计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对投资者而言,也强化了对债券和股票的意识,早期做股票的人几乎都参与过债券买卖,特别是国库券的买卖,对利率以及套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接下来可转债的交易品种会越来越多,可转债和股票之间的套利也会越来越频繁,所以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投资理念的进步,这里面大有文章的。
其三,此次再融资的转变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推出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首次实施的“信用申购”,既无需股票市值、也无需现金、只要有股票账户就能申购,而且还可以按发行的规模顶格申购,一个账户上只有几千元的投资者可以申购500万元、1000万元,感觉很爽,投资者只要保证账户上中签后缴款即可,按现在的中签率中签只能购买1000元可转债,以后发行数量越来越多,中签率会变化的,这取决于可转债能否赚钱。
采用信用申购,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可说是众说纷纭,冠冕堂皇的说辞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股市,以分享中国股市发展的成果,看看东方雨虹,中签的1000元债券,上市第一天1200元随便可以走,无本钱地赚200元,对从来没有做过股票的人来说也是有吸引力的。而比较俗的说辞是股市“韭菜”不够了,吸引新一代“韭菜”的介入,不管怎么说,现在可转债还能挣钱,但投资者还是得提防风险的到来。
以往出现过股价跌破转换价,上市公司不得不调低可转债的转换价的事例,还出现过延期转化的事例,这都是可转债曾经有过的窘境,这是一类风险。现在要提防的是可转债上市价格盈利递减,这将导致中签率提高,申购者无钱缴款的风险,或者有钱申购最终吃进一肚子上市即跌破发行价的窘境,这种情况新股民没见过,而老股民见得多了。(金.融.投.资.报)
朱邦凌:优质中概股回归将为A股注入新鲜血液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就奇虎360公布借壳江南嘉捷方案一事表示,证监会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
这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的表态出现明显变化,中概股回归突然柳暗花明了吗?其实,对于中概股回归不可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并非所有中概股回归A股都是一路坦途。对于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A股应该大力支持,对于单纯通过私有化谋求跨市场套利的中概股还是应该说不。
优质境外上市中企回归将为A股注入新鲜血液,为A股带来更多的新兴产业投资标的,投资者将有更多的选择。此前,A股好企业太少的讨论曾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共鸣:“大家都说股市涨不上去是股票发多了,其实恰恰相反,最根本的是能上市的好企业少,真正达到价值投资标准的企业更少”。
一方面是A股“好企业太少”,一方面是一批新兴产业公司远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除了互联网企业集体赴美上市外,生物制药、新能源、教育培训、商业连锁等新兴企业境外IPO也非常集中,这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对部分新兴行业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但在目前的IPO政策下,有些公司可能因为VIE架构、盈利能力等原因,暂时无法登陆A股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是非常明智的。优质中概股回归,对于提升A股市场吸引力和交易活跃度、优化市场结构具有正面意义。
让更多的包括中概股在内的优质公司上市,将为A股牛市赋能,让A股上涨动能更为充足。投资者羡慕美股市场几大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在美股牛市的背后是大型科技股的强力上升。现在美国市值排名前5大股票都是科技股: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5只科技股市值就超过2.5万亿美元,而美国股市总市值为25万亿美元,5只股票市值占比有10%。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十强榜中,有IT业明星,有零售业巨擘,也有制造业、金融业翘楚,而中国股市十强榜上,除开石化股,几乎清一色为金融股。为了不让“A股老了”、“A股好企业太少”这样的慨叹成为现实,让优质境外上市中企回归是现实选择之一。
目前,中概股回归也并非一路绿灯,不少企业私有化之后折戟A股IPO,境外上市中企回归必须结合公司质地慎重选择。上周,即有一家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回A股遭否。稳健医疗此前曾登陆纳斯达克,后私有化欲回归A股,但被挡在上市大门之外。市场人士认为,私有化退市与国内政策规则的契合度、毛利率异常高于同行业问题、内控问题是稳健医疗两次上会仍被否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境外上市中企回归,是为了做大公司市值,让公司有一个更加有效的融资与发展平台。但也有部分中概股回归A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跨境套利。过去,A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育不足,新兴产业公司稀缺导致的高估值是中概股纷纷回归的直接诱因,而部分公司回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证券化套利。2015年以来,有超过30家中概股公司宣布将推动私有化。当年,率先回归的暴风集团股价从7元飙升到最高327元,市盈率一度达到千倍。巨人网络在美PE只有8倍,市值只有132亿元,借壳世纪游轮之后总市值一下就达到1282亿元,PE过百。正是基于境内外市场新兴产业公司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乱象,证监会去年5月表态“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
但今年以来,A股市场投资风格和市场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严格监管、IPO平稳放行、定增制度改变、减持新规出台等,使得A股价值投资成为主流,初步改变了过去炒小、炒新、炒差的过度投机风格,资金重新开始关注基本面。同时,A股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加速,外资持股突破万亿,国内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军,主力资金选择的正是最能代表中国竞争力的公司,市场整体投资风格出现很大变化。A股市场的积极变化,也为境外优质中资企业回归A股创造了条件。
在优质中概股回归过程中,应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抑制壳资源乱炒现象。中概股借壳上市易滋生内幕交易,知道内幕消息的人可能会在借壳之前购入壳公司股票牟利,构成内幕交易。同时,如果中概股回归“概念股”被当做题材大肆炒作,也会扭曲A股市场估值,恶化市场生态。(金.融.投.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