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IPO通过率骤降是好事吗?扩散效应不容忽视

加入日期:2017-11-11 18:35:2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1 18:35:22讯:

  在新一任发审委换届上任的这一个多月里,IPO发审通过率直来越低。而本周二上会的6家拟IPO公司中,5家被否,仅一家成功过会。至此,本届发审委的通过率降至56%。IPO通过率骤降是好事吗?

  过于迷信发审委,不如期待注册制

  黄湘源

  近期发审委通过率越来越低,不仅让IPO申请企业惶惶不安,市场也不免陷于迷惘之中。

  一般说来,发审委忠于职守,严格把关,相比于过松过假和过于徇私舞弊,应该说是好事。问题是,发审委现在这种低至极端的通过率,与此前动不动就百分之七八十的通过率相比,毕竟落差一下子来得太大。不难设想,假如年内的通过率继续像现在这样维持越来越低的低比率,则市场即将迎来的势必将是一片严寒的肃杀冬季。

  假如现在发审委把关的低通过率是对的,至少说明此前的通过率不仅太高,而且,问题也必然不会太少。那么,这里面究竟是发审委委员的问题呢?还是发审机制的问题呢?监管层也许更倾向将问题归咎于于发审委委员个人,试看,证监会在严肃处理了胡世辉、邓瑞祥、温京辉及冯小树等之后,即以非同寻常的手段重组了发审委。这次的发审委不仅严格实施了委员资格的公开透明,而且还大比例增加了来自监管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成员,也就是说,增强了监管者的发言权。监管权力大增的新发审委因此也就被称之为“大发审委”。不过,无巧不巧的是,就在新的大发审委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传出了有关乐视网(行情300104,诊股)IPO涉嫌造假,牵累已超过10人之多的前发审委委员被抓被查的消息。大发审委一边还没顾得上澄清或证实相关消息,一边却拿出一份比一份更低的通过率成绩单。这究竟说明发审委委员是为了明哲保身而急于撇清与此前发审委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舞弊情形的关系呢,还是为了表明现在的过会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这里,显然对市场缺了一个合理的交代。

  发审委的审核重心,与其说是在于代替市场判断IPO的财务真实性,不如说在于确保信息披露合规的严肃性。发审委通过率过低并不能保证IPO质量的至净至好,审核标准的过严和被卡下来的对象过多也不是IPO审核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就此而言,发审委不应该是决定IPO生死存亡的铁面判官,没有必要且事实上也承担不起净化市场的职能。市场环境和内在质量的净化归根到底靠法律靠制度靠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善,靠投资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有鉴于以往由于发审委权力过大而在发审过程中给市场所带来的太多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弊端,市场虽然对虚假信息披露恨之入骨,却从来就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单靠发审委把关就能给市场带来每一个诚信可靠的IPO以及在此基础上清明健康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

  过于迷信发审委,不如期待注册制。只有在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明确IPO发行人和市场中介对信息披露真实性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承担起发展实体经济回报市场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真正做到有进有退,让好的上市公司更多的留下来,假的坏的差的不合格的统统退出去,这个市场才有可能是真正值得投资者所信任的和期待的。在笔者看来,这也正是十九大在赋予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历史重任之前,首先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道理之所在。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注册制有可能可以代替审核制了,什么时候现在这种无法让市场放得下心和信得过的发审委审核过关忽松忽紧忽宽忽严的现象方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