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 8:10:36讯:
八年来创业板体量暴增,仍有再创奇迹的可能吗?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与此同时,作为首批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不过,对于创业板的诞生,市场分歧还是非常明显的,而在此期间,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创业板很难创造出奇迹。
然而,时隔8年时间,曾经不看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早已后悔不已。似乎谁也想象不到,8年前仅有28家上市公司的创业板市场,如今却有接近700家上市公司,涉及总市值规模高达5.5万亿。
这8年时间,带给创业板市场的变化确实非常巨大。其中,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增强、股票市值的大幅攀升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长等。在此期间,最为突出的现象,莫过于创业板造富现象的频繁上演,而面对近7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达5.5万亿的市场总规模,整个创业板市场聚集的资金规模庞大,多年来实现一夜致富的大股东高管还是为数不少。
事实上,对于创业板市场来说,这些年来实现如此惊人的改变,确实是一种奇迹。不过,对于这8年时间内,创业板市场最为亮眼的表现,莫过于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走势,而在此期间,创业板市场可以称得上“牛冠全球”。
从2012年底的585点,飙升至2015年年中的4037高点,整个市场指数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翻数倍的涨幅。其中,对于2015年前半段的走势,更是出现直线拉升的表现,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值规模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暴增的目标。
在创业板市场最为疯狂的阶段,曾经出现接近500元高价的股票,而自启动以后,股价实现数倍乃至十倍涨幅的,依旧存在。实际上,凭借着当年互联网+以及并购重组等热门概念,不少创业板股票早已晋升至百亿市值规模,乃至千亿市值规模的级别。面对这样一种疯狂的现象,创业板的表现确实疯狂,而谜一样的涨幅更是充满了奇迹。
不过,价格终究离不开价值上下波动,当创业板整体估值高达上百倍之后,市场也开始迎来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而多年以后,曾经数百元的高价股,拥有着近千亿市值的股票,却打回了原形,有的还甚至面临着亏损,乃至退市的风险。
8年来,创业板一直在创造奇迹,而因股致富者也为数不少。但,对于泡沫挤破后的创业板市场,在其价值加速回归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让市场回归理性,远离了非理性的投机行为。
虽然创业板市场属于二板市场,其准入门槛还是与主板市场存在着不少的区别,但与海外市场相比,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并不宽松,整体准入门槛也并不低。
其中,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还是不低。从规则来看,即使企业不能实现连续性的盈利,仅仅是最近一年实现盈利,但仍需要满足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等要求。至于期末净资产、发行后股本总额等要求的约束,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到创业板上市的要求,而这也与海外市场较为宽松的准入门槛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
实际上,剔除主板、创业板市场,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已实现挂牌的企业家数已经破万家。与此同时,通过新三板的分层,对于不少可以进入创新层的挂牌企业,往往更愿意选择到创业板发行上市。究其原因,新三板市场容量庞大,投资者准入门槛太高,缺乏流动性,而与新三板相比,创业板的流动性以及市场给予的估值预期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事实上,不仅仅是新三板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而且连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也非常希望借道回归A股市场,而创业板市场往往是他们主要选择的回归选择之一。
创业板,曾经被市场认为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多年来,创业板确实在不断创造奇迹,且多年来诞生出不少市值暴涨的上市公司。但,鉴于其偏高准入门槛、一定的盈利要求等因素,却导致了不少具有潜力的企业无法到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或许,在不经意间,创业板市场却在多年来错失了不少潜在的京东、亚马逊。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可以给更多具有潜力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对于市场而言,不能仅有上市,而是更需要加快退市,提升整体退市率,实现更好的优胜劣汰功能。否则,在“有进无出”的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市场也只会沦为“只懂得造富,却不懂得淘汰”的局面,最终的结果则是市场投资活力骤然下降,投资吸引力的接连降低,再创奇迹的概率也就非常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