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0-6 9:21:41讯:
春天的故事,总能触发中国人的美好遐想。
京津冀协同发展,又一个萌发在春天里的故事:3年前的那个早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今年阳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春种一粒粟。成长的拔节声,回响在2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久旱逢甘霖。发展的新节拍,激荡着1亿多人心潮逐浪高。
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3年多时间里,京津冀发生了多少变化?
破立并举,新战略擘画新格局
人口膨胀,雾霾频现,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载,北京集聚了过多非首都功能。
周边又如何?京津冀区域京津过“肥”,周边中小城市偏“瘦”。河北人均GDP仅为京津两市四成左右,人均收入只及两市一半,在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断崖式”。
沿着老路走下去会怎样?
“山穷水尽”!这绝非危言耸听。
“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起科学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新战略需要新理念。习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多次在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擘画蓝图,标定航向。
新理念指引新行动。在破中立、在立中破。“怀胎”10余年,一直“待产”的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终于在2015年6月“分娩”——《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12个专项规划出台,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大思路有了施工图。三省市加快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大思路升腾大手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大城市病”何解?2016年5月27日,必将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关情况的汇报——时隔近1年,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才公开发布,足见这一重大决策的认真、谨慎、科学、民主。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八个大字,字字千钧。两大新城,指向分明,错位发展。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此同时,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城市副中心转移。在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市委、市政府新的行政办公区建设快马加鞭。
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新的“两翼”,成为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如果你只注意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而忽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一句,就会看不到雄安新区设计初衷的根本所在。”外媒一语中的。
9月9日,雄安新区签出首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被占地1.75亩的容城县马庄村民姜俊明,拿到了4147.5元补偿款。尽管雄安新区的规划尚未出台,但郑重宣示三原则:一是绝不搞土地财政,二是一定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三是绝不搞形象工程。嗅觉灵敏的英国《经济学人》评价:雄安新区将开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取舍有道,新定位澎湃新动能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这是北京的必答题,但要拿高分不容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集聚资源求增长,“强大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一度是北京的自我期许。北京究竟该是什么?
北京的功能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得以明确: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四个中心’就是首都功能,首都发展就是‘四个中心’功能的发展。”成为北京市决策层的共识。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就面临取舍,就要触动“奶酪”,何去何从?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北京态度坚决:再不“舍”,就很难有“得”,甚至还会有“失”。舍掉“白菜帮”,才能得到“白菜心”。
该疏的不手软。3年多来,北京累计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33家、疏解物流中心71个,火红数年的动物园、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都将在今年年内作别北京;年产整车30万辆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河北沧州已投产一年,今年产值预计达120亿元;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从事基因测序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一大半员工由北京迁至天津武清……人随业走,2016年年底,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该舍的不含糊。为从源头禁止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2014年起,北京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目录实施以来,北京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
舍速度,得效益;舍低散滥,得高精尖;舍北京眼前利益,得京津冀发展之长远。2016年,北京新设市场主体数“三降三升”: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显著下降,未列入禁限目录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明显增加。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16年京津冀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北京“瘦身提质”,经济增速6.7%,其中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逾八成;天津“强身聚核”,增速9.0%,全国居前;河北“健身增效”,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速6.8%。今年上半年,京冀经济增速均为6.8%,天津达6.9%。
“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渐显现。2014年至2016年,河北引进的京津资金,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一半以上;天津引进的京冀资金,占全市同期引进域外资金的44%。
北京的“虹吸效应”正在消解,“蛙跳现象”逐渐退潮。
据介绍,2013年,北京的技术成果只有1%左右到河北转化,其中中关村96%的科技成果离开了京津冀。如今,保定、承德、滨海新区、雄安新区都活跃着中关村的身影。2016年,北京输出到津冀155亿元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分合嬗变,新突破打开新天地
分则俱伤,合则共赢。
京津冀地区的人们,对分与合的切肤之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深。分,物理叠加,甚至不乏以邻为壑式的孤立主义;合,化学反应,离不开美美与共式的共建共享。
一张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直观呈现:京台高速、京秦高速等原有多处“断头路”,皆已打通;一大片绿色葱茏地带环绕北京西北,植被覆盖明显增加……
比卫星遥感图更真切的,是人们的获得感。
“健康京津冀”已经上路:去北京看病的河北人少了,来到家门口的北京医生多了。“以前去北京的医院看病,大半夜就得起床排队挂号,有时还挂不上。现在看病都在家门口,北京专家坐诊。”河北承德的一位患者颇为感慨。进入2017年,燕达医院接入北京医保结算系统,探路京津冀医保互联互通:住在河北燕郊的30多万北京参保人,可在燕达医院持社保卡直接结算。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需要逐渐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破除求医、求学的后顾之忧,才能迁得出、落得下、稳得住。3年多来,京津冀132家医疗机构,对27个临床项目检验结果互认,京冀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北京医师1000余人、接诊约7万人次。在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2016年的7.5%。
“蓝天下的京津冀”联手打响保卫战:“心肺之患”在缓解,刚性约束在增强。
同呼吸,齐努力。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协作机制,启动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下降约33%。
有付出,得补偿。水、土地、生态等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刚性约束。津冀建立引滦入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至2018年,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补偿资金,中央财政预拨3亿元奖励资金。
“轨道上的京津冀”在提速。不绕道北京,可节省多少时间?1/2!“断头路”将于今年年底走进历史,绕行京津的路大大减少。
两年前,你要从保定东站到天津西站,需要先从保定东站坐到北京西站,要40多分钟,再从北京西站乘车到北京南站,至少半小时,从北京南站到天津西站半小时,加起来两小时左右。2015年年底,京津冀铁路网上多了短短“一横”——津保铁路开通,拉近了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城市间的距离,不必再绕道北京。现在从保定东到天津西站只需1小时。
协同发展点燃了交通一体化的热情。逾万人办理了“京津城际同城优惠卡”,河北356条公交线路与京津联通,京港澳、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陆续打通,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
“独行快,众行远。”京津冀携手并肩,稳步走在春风里。
(原标题:京津冀 协同发展开新局(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