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被监管”证券业今年还看创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除去“被监管”证券业今年还看创新

加入日期:2017-1-9 23:49:05

  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召开后,券商行业的非传统业务迎来了飞速发展期,但2015年年中的股灾让券商的创新脚步放慢了很多,特别是随着管理层对于券商各项业务监管的从严,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行业翘楚在分类评价中惨遭降级,A类券商的身份不保。

  虽然如此,但各家券商从未从内心彻底放弃对创新的追逐,因为传统业务的利润率越来越低,只有在创新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不被对手甩在身后。

  互联网金融近两年快速发展,证券行业同样不甘落后,但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营业网点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据统计,2016年所有上市券商新设立营业部数量为723家,再加上部分未上市但公布新增营业部信息的券商,新设立营业部数量超过900家。即使保守地估计,2016年全部券商新设营业部数量也不低于1000家。

  在网上开户大行其道的今天,各家券商为何还要如此费时费力设立新营业网点呢?其中原因除网上开户不能开立创业板账户外,只有在各个地区有“落脚点”的券商才能在投行、资本中介、私募等业务中抢得先机。

  监管从严仍将持续

  2016年可谓管理层监管的“大年”,从新股发行到再融资、再到新三板市场,都有券商因为违规而受罚。

  在“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政策环境之下,证券公司合规与风控管理升至第一位,2016年券商的投行业务、新三板业务接连爆发风险事件,频繁遭受监管部门的处罚,导致2016年超6成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

  2016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95家参评券商中58家评级下滑、30 家评级持平、仅7 家评级上升。2016年有4 家证券公司分别因“保荐业务、独立顾问业务及新三板业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分别是兴业证券西南证券、中德证券和中泰证券;有48家券商因新三板业务被全国股转系统处罚,被罚次数73次。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周强调,证监会系统2017年工作要在“稳”这个主基调和大局下,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资本市场的关键领域真正有所进取;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摸清风险隐患,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勇于担当,加强监管协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功能。

  因此,券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管理层2017年的监管仍然将从严,券商丝毫的“不法行为”都将遭到严厉的制裁,但管理层对于一些创新业务的管理也将更加细化,很多相关法规会接连出台,以填补法律空白。

  经纪业务继续没落

  经纪业务始终是证券行业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对于券商的贡献在持续减少。

  由于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市场交投非常活跃,导致2015年经纪业务收入基数较大,而2016年市场明显降温,二级市场成交金额较上年缩减大半。

  具体来看,2016年日均成交额在4000亿元至6000亿元区间波动,而2015年牛市交投最活跃时期的日均成交额超过17000亿元,市场的活跃度回落明显。展望2017年,业内人士也难有特别乐观的预期,市场日均成交量大概率将维持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较2016年市场将有所回暖。

  在成交金额大幅萎缩的同时,佣金率持续下行。经纪业务佣金率受到互联网证券发展和一人多户的影响,券商之间同业竞争愈加激烈,不少券商采取了降低佣金率以占取市场份额的策略。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认为,虽然2016年中登公司将一人多户的上限限制为三户,但“一人三户”对于佣金率的下降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证券公司对存量账户的争夺会更为激烈。佣金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交易通道费用与服务费用的分离,前者必然向成本线逼近,而后者尚未形成有效的提价和盈利模式。

  数据显示,2016年9月末,上市券商的平均佣金率水平在万分之四点三,较2015年年末下降了15%,2017年仍然面临下滑。

  自2015年股灾以来,监管层严格抑制杠杆,融资融券业务受限,2016年两融余额在9000亿元附近波动。月融资买入盘较去年也回落明显,融资交易在A股成交额中的占比下滑。融资融券余额在流通市值中的占比逐月回落,2016年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洪锦屏预计,未来一年两融余额将回升到1.2万亿元水平,股权质押融资保持15%的增长。

  投行业务竞争加剧

  从目前市场环境看,2017 年证券行业仍将受到管理层的强力监管,行业将步入规范发展的阶段,其间券商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而投资银行业务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底新股发行重新开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和债券承销规模迅速增长。2016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不断增加,年底IPO大幅提速,12月单月过会家数达到45家,创下了IPO单月放行数量的新高。

  2016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总共实现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313亿元,同比上升53%。投行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015年底的9%增至20%,成为仅次于经纪业务收入的第二大业务板块,也是维持今年券商业绩相对稳定的一大亮点。

  德勤日前发布《A股IPO市场2016年回顾及2017年展望》,预计2017年A股将有380家至420家企业完成IPO,全年融资额在2500亿元至2800亿元,即2017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较2016年均增长6成至8成。可见,在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下,2017年新股发行节奏或将继续呈现加快态势, IPO整体融资规模及家数将继续增加,证券公司的IPO承销业务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IPO 审核速度加快及预期的持续状况将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丰厚利润,根据对IPO排队企业的统计,通过已受理口径计算,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排名前五,IPO已受理储备数量均在20 家以上;通过辅导备案登记受理口径计算,广发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排名居前,IPO辅导备案登记受理数量均在40家以上。

  华融证券分析师赵竞萌预计,未来几年仍是新股发行快速发展的时期,除原有的排队企业外,新三板公司、此前准备借壳上市或准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也将纷纷加入到拟IPO的排队中,这将大大利好有充足IPO储备和丰富承销经验的券商。

  直投业务将被认可

  券商设立直投子公司进行直投业务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近两年才被推广开来。目前券商直投业务只能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自有资金的上限是证券公司净资本的15%。

  目前来看,券商直投子公司和另类业务已经对于券商业绩形成一定贡献, 2016年上半年对券商利润贡献分别约为2%至8%和1%至5%,预计合计净利润贡献5%至15%,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旗下机构经营良好。

  事实上,相较于传统PE/VC等机构,券商直投业务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新股发行、并购等作为创投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券商拥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和牌照优势,券商投行的确定性参与提供了与直投业务实现业务协同的可能;另一方面,券商是资本市场中服务最全面的中介机构,除了传统的投资之外,券商更加能够提供市值管理、股票质押、再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相较于传统创投企业在项目上市后即变现的模式而言,券商服务体系更加丰富。

  最为重要的是,券商企业客户资源丰富,能够为募投项目的投行管理嫁接更多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虽然以中信证券旗下金石投资为代表的券商直投机构越来越引起市场注意,但直投业务长期以来处于法外之地。直到2016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组织起草《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要求券商健全私募基金和另类子公司管理体系。

  平安证券缴文超表示,一些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存在大量投资机会。此外,随着IPO、并购、新三板市场等持续发展,项目退出通道更为通畅,预计未来券商直投业务将会持续向好。

  PB业务方兴未艾

  除券商直投业务外,目前最被看好的潜力业务就是主经纪商业务(PB业务),券商为私募基金、对冲基金、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以托管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包括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解、资金募集等。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433家,备案私募基金46505只,基金实缴规模7.89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7.20万人。而相较于如此巨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我国PB业务则发展较晚,但随着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不断壮大,我国PB业务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券商的PB业务概念于2010年左右开始兴起,其业务链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与私募行业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2013年6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实施,确立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的试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阳光化开始。自2014年2月开始实施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私募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出现暴增。2014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第105号令《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行业正式成为资本市场上一支正规军。2015年第三季度,监管层集中清理伞形配资,监管要求需将接口转移到券商自身的PB合法接口,同时私募管理人急需降低风控系统的建设成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PB业务的发展。

  针对私募这块极具潜力的市场,PB业务在中国应运而生,为私募提供集通道商、经纪商、托管行三大角色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12年,券商行业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券商能够为私募基金提供托管之外的其他外包综合服务;而到2015年,主经纪商业务已为业内熟知,成为众券商争相投入的蓝海战略,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大券商都分别推出各具特色的主经纪商业务。

  行业新军蜂拥而至

  对于券商行业来说,2016年除监管从严和创新业务快速发展外,行业新军的到来也将让现有格局生变。

  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与海外相比集中度仍然较低,近5 年,前五名券商总资产集中度在40%以下、净资产集中度在33%以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集中度在35%以下。

  证券行业牌照逐渐放开、融资手段方式增多,为行业并购和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14年开始,有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合并等,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仍将加快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新券商不断加盟,增添市场竞争度。2016年11月29日,又一家根据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华菁证券正式开业。

  与此同时,另有数家基于CEPA协议的合资券商整装待发。事实上,从2015年年底开始,国内一场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潮正加速涌入市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申请设立的券商有15 家,分别是汇丰前海证券、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温州众鑫证券、云锋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广东粤港证券、横琴海牛证券、嘉实证券、百富证券、阳光证券、粤港证券、金港证券、豪康证券、恒赢证券、联信证券。

  2016年3月、4月、5月,每月都有2家券商的设立申请被证监会接收;而6月份后提交申请设立的券商有4 家。随着这些合资券商的加入,使本已紧张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扩展国际业务方面,有外资背景的新券商具有一定的优势。

(原标题:除去“被监管” 证券业今年还看创新)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