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冠全球”称号为什么又一次落在A股身上?
送别了2016年,我们迎来了2017年。但,回顾刚刚结束的2016年,A股市场的表现却并不乐观。
截至2016年12月30日收盘,沪市全年跌幅12.31%;深市全年跌幅19.64%。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其全年跌幅分别达到22.89%和27.71%。纵观全球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2016年的A股市场却又一次获得了“熊冠全球”的称号。
“熊冠全球”这一称号,似乎对中国股民来说,也并不陌生。因为,多年来,A股市场也多次登上了“熊冠全球”的位置,而这也恰恰体现出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运行特征。
实际上,从2016年的全年表现情况分析,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主要原因,却来自于去年年初的熔断机制匆匆落幕下的冲击影响。受此影响,在熔断机制匆匆落幕的影响下,A股市场却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挫的走势,不足一周的时间市场累计最大跌幅却高达10%以上。
然而,若剔除了年初熔断机制的冲击影响,实际上2016年全年的股市表现,也基本上趋于平稳,而与2015年的市场表现相比,16年的股市波动率也出现了骤然下降的迹象。
不过,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15年末的A股市场数据显示,A股总市值58.45万亿,流通市值为41.55万亿。但,对于16年的A股市场,虽然市场指数缩水了超过10%,但全年流通市值依旧达到39.12万亿。换言之,全年股市缩水幅度仅有2万余亿,缩水幅度仅有5%左右。
事实上,在2016年的股市环境下,虽然股市表现平平,但A股市场的IPO融资与再融资力度却有增无减。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A股市场的募资总额高达1.62万亿,而15年A股市场的募资总额仅有1.55万亿。
由此可见,对于这一年,IPO融资与再融资的加速,却或多或少提升了A股市场的市值规模水平。然而,在A股“熊冠全球”的大背景下,持续发力的IPO融资与再融资状况,却似乎又一次让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处于失衡的发展状态。
2016年,可以称得上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纵观16年的市场情况,IPO融资节奏明显提速,而自16年11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更是实现了一周一批次的速度,月均筹资规模更是迭创新高。与此同时,与IPO融资相比,A股市场再融资的规模,甚至可以描述为“再融资猛于虎”的状态。
本来,在股市投资信心持续高涨的环境下,适度的融资提速,利于达到IPO堰塞湖泄洪的目的。但是,对于投资信心每况愈下的A股市场,却再度提速股市的融资速度,却很容易形成提前消费掉股市投资功能的局面。然而,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融资与投资功能的失衡发展,最后还可能加快了股市投资信心的降低,而当股市投资信心再度降至冰点之际,再去耗费精力去重提股市投资信心,也将会不再轻松了。
除此以外,一连串的限售股解禁,以及上市公司高管的辞职套现行为,也扭曲了企业上市的初衷意图,而股票市场却间接成为了部分上市公司良好的圈钱工具。随之而至的,则是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不平等与不合理,进而加剧了股票市场上财富再度分配的矛盾性。
A股市场多次获得了“熊冠全球”的称号,这确实需要进行深刻地反思。多年来,提振股市投资信心,看起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实际上也并不轻松,而维系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却依旧成为了一道治市的难题。很显然,对于长期处于“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而言,必然有其自身的缺陷与漏洞,但要对症下药,从本质上解决掉这些问题,仍需要考验当下的治市智慧及治市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