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突然“加息” 股市债市房市小心了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妈突然“加息” 股市债市房市小心了

加入日期:2017-1-25 9:48:1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央行首次上调MLF利率释放强烈价格信号
  既要补充流动性,又要避免释放太宽松的信号,央行去杠杆,道阻且长。

  昨日,央行虽然通过中期接待便利(MLF)向市场补充了2455亿元长期流动性,但却意外将MLF价格提高了10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当天国债期货和银行间现券市场均应声走弱。

  在2016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高层强调抑制资产泡沫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表示,昨日MLF操作释放出更强的价格指引信号,显示出央行希望调控信贷增速和去杠杆的从紧之意,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下,趋紧的意味值得咂摸。

  意在调控信贷增速和去杠杆
  央行微博昨日公布,1月24日,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月期MLF量为1385亿元,1年期MLF量为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和3.1%,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

  这是MLF利率首次被上调,此前多是被下调利率。从量上来看,此次MLF投放旨在填补春节前的流动性缺口,缓解2月份超过2万亿元的资金到期压力,但从价格来看,其中释放出的信号更强烈。

  对其背后深意,业内人士称,在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高层强调抑制资产泡沫的背景下,央行有意抬高长端利率,也显示出央行希望调控信贷增速和去杠杆的从紧之意。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据记者采访时说,从最近一个多月来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明显变大,其中短端利率波动较大。央行昨日6月期、1年期MLF利率被提升,显示出央行希望能抬高长端利率,令短端利率相对平稳,长期来看,可引导利率曲线结构更趋合理。

  同时,此次MLF利率上调也含有央行调控信贷节奏的意味。在光大证券(601788)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来看,2017年春节时点比往年提前。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春节越早,1月份信贷数量越多。

  避免释放过于宽松信号
  MLF的提价,显示出央行避免释放过于宽松信号,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上周“临时流动性便利”投放带来的利好预期,敏感的国债期货对此先行反应。当日,国债期货五年期主力合约TF1703收报99.095元,跌0.36%;十年期主力合约T1703收报96.270元,跌0.85%。

  不仅如此,此消息也令当天现券市场一波两折。在昨日早盘和午后,利率债收益率还波澜不惊,但此消息一出后便一路上行,全天中债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了2个至4个基点,其中10年期国债上行了超4个基点。

  “MLF提高10个基点,对昨日债市和利率互换市场的冲击较大。”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昨日告诉记者,MLF提价显示出央行仍在利率曲线上“做功夫”,货币政策虽然说保持中性,可能会有所趋紧,流动性管理会进一步抑制泡沫。

  MLF提价,被视为去杠杆仍在路上。但央行一方面要实现去杠杆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希望以温和的方式实现去杠杆,平衡术施展实属不易。(上证)

 

  MLF上调利率等同于加息
  央行昨日宣布开展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3.1%,较上次操作提高10BP。这是MLF操作历史上首次上调利率,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来首次上调,其意义等同于加息。

  中信证券(600030)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MLF操作利率上调有四大原因:第一,经济复苏迎暖春,为政策上调提供条件;第二,短期利率保持高位,政策利率顺势上升;第三,去杠杆和控制地产泡沫有必要引导利率适当上行;第四,美联储鹰派依旧,中美利差面临挑战。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这次MLF利率的提升并不是针对美国加息和人民币汇率,而可能与PPI上涨引发货币当局对通胀压力的担心以及年底年初信贷投放过快,货币当局希望释放一些收紧信号来对信贷增速和金融杠杆进行调控有关。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团队表示,此次一年期MLF利率上调,可以被视为“加价”对冲,为了使TLF不被解读为释放货币宽松信号。

  近年,资金面越来越依靠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在机构负债端整体脆弱的背景下,适当的定向、定时降准可平抑季节性波动;同时上调中长期资金利率,并不会直接冲击短期资金面,这也就是部分市场投资者预期的“降准+加息”组合。

  明明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完成,存贷款基准利率限制取消,其作为政策基准利率的作用减弱,未来需要找到新的政策基准利率,MLF操作利率正逐渐成为政策目标利率。把控好“流动性闸门”意味着供给到市场的流动性不能过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短期操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货币政策在新的环境和压力下,仍将以量价配合的策略,缩短久期控制“流动性闸门”,并以1年期MLF利率水平引导中长期利率走势。(.投.资.快.报.)

 

  央行要做好回收资金准备
  为保障春节期间集中性的现金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现金投放中占比相对较高的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市场利率大致相同。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解决特殊时期商业银行资金紧张问题的举动非常罕见。此前,商业银行曾多次面临流动性资金紧张问题,银行拆借利率大幅度上升,但即便如此,央行也没采取“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

  之所以央行这次会毅然推行“临时流动性便利”,是因为资金流动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央行释放大量资金,那就意味着放虎归山,一旦流动性过剩或泛滥,有可能会使金融市场出现巨大波动。如果央行不能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及时收回资金,那么,通胀压力将会陡然增大,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受到巨大冲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实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一方面是防止货币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反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过度依赖货币政策,那么,信用膨胀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么看来,央行这次“临时流动性便利”,更能体现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我国经济从本质上来说仍是储蓄经济,居民将存款存入银行,银行向生产企业发放贷款,企业收入中包含商业银行的利润,商业银行将部分利润通过存款利息转移给存款人,存款人将银行利息作为人口再生产的保障。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政府曾试图通过加快培育资本市场,促进资金快速流动,拉动经济增长。但现在看来,如过多依赖货币政策,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会加大货币贬值压力,有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中央审时度势,一方面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通过去库存,减少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因货币流通量加大而导致严重通胀。此次央行在特殊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集中支付的问题。“临时流动性便利”,更多属于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工具,与准备金率调整完全不同,不可混淆。此次“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的性质,与其他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一样,都是为了缓解短期流动性可能存在波动的谨慎操作。所以,央行的“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也不意味着调整储蓄经济政策。

  只是,货币流通量加大,如果大量资金进入商品市场,进入资本市场,有可能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正因为如此,央行还须在科学测算基础之上,适当控制为解决“临时流动性”投放的货币总量,并且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及时收回投放的货币,以最大限度防止大规模资金流动的现象,防止出现间接性通胀。

  货币政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既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胀,又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认为,适当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投资消费将会快速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就会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但是,理论的分析和现实的状况完全不同。通货膨胀政策能否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到现在为止,仍然无法科学验证。通货膨胀不是一个中性概念,如果央行投放大量货币,那么,必然会影响资源配置,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此,如果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或者试图通过轻微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增长,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出现严重的紊乱,甚至有可能暴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笔者由此建议:首先,央行应跟踪调查“临时流动性”投放的货币,并且做好及时回收货币的准备,确保“临时流动性”不会变成“长期习惯性”。如果每到节假日,央行都必须投放大量货币,以解决商业银行支付危机,那么,一方面说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货币政策出了严重问题。

  其次,央行对少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实施定向投放货币的政策,有可能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可能会不得不高价从国有商业银行拆借资金,国有商业银行将会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地位在资金市场上获取不当利益。所以,央行应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向同业拆借资金,利率不得高于央行确定的利率,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高于央行确定的利率向中小银行拆借资金,那央行就当立即收回国有商业银行获取的资金。总之,央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不能破坏公平竞争秩序,不能让国有商业银行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央行未雨绸缪,确定了明确的操作期限,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回投放的资金,防止出现连锁反应,确保我国货币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这是非常必要的。央行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状况的同时,能否会同证券和保险业监管部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状况做番“大数据分析”,如果一些国有商业银行或国有金融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利用资金投机炒作,那么,央行就当会同保险、证券监管机构采取切实有力的监管处罚措施。(上证)

 

  货币政策操作呈现边际收紧的倾向
  央行24日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期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这是2014年MLF创设以来,央行首次上调该操作利率。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开始上调货币政策操作利率,显示在基本面趋稳的背景下,防风险、去杠杆已成为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货币政策操作呈现边际收紧的倾向。

  这是1月以来央行第二次开展MLF操作。在春节前现金走款的高峰期,央行维持大额流动性投放有助于平抑货币市场的波动,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态度没有改变。本月13日,央行曾对21家金融机构开展3055亿元MLF操作。短期来看,在央行多措并举的维稳支持之下,春节前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正在过去。

  不过,此次MLF操作利率的上调出人意料。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利率化市场改革的推进,利率体系的锚正从以往的存贷款利率转向货币市场利率。包括MLF在内的央行日常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发挥着引导市场利率的基准作用,对于市场利率乃至利率体系具有系统性的影响。此次央行上调MLF操作利率,释放的政策边际收紧信号比较明确。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央行上调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动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推动金融去杠杆;二是稳定内外利差,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资本流动性;三是警示年初银行信贷投放冲量。去年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趋稳向好,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也为货币政策微调提供了基本面依据。

  市场人士指出,在外有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出现边际收敛、债券市场走势逆转,内有经济阶段企稳、通胀预期抬头、社会融资规模持续高增的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关注点将进一步向去杠杆、稳汇率、防通胀方向倾斜,不排除未来继续渐进上调货币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中国证券报)

 

  央行意外上调MLF利率 货币政策收紧拐点确立
  消息 1月24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

  对此,联讯证券表示,在春节前最需要流动性呵护的时候,央行却上调了MLF利率,表明货币政策收紧的拐点确立。债市估计面临较大调整,股市也要提防波动风险。

  上述研究机构称,此次加息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房地产调控和金融去杠杆的需要。2016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导致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加杠杆。如今要进行房地产调控,并推动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收紧势所必然。

  其次,经济稳,PPI持续走高,给政策收紧提供基本面支撑。四季度GDP超预期表明短期经济有支撑,12月PPI攀升至5%以上,产生一定的通胀压力。

  另外,政策收紧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人民币存在持续贬值压力,过去两年人民币已经贬值超10%,汇率早已成为制约货币政策的关键变量。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