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哪个城市生活,呼吸到的空气质量最好?
第一财经记者20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市。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但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这位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舟山、丽水、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海口、昆明等8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占24.9%。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SO2年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NO2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6.8%,衡水、保定、石家庄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PM10年均浓度为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
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1%;丽水、舟山、温州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0%以上,其余18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PM10年均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
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9.5%,区域内9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均在80%以上。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这位负责人说,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和优良天数稳步增加。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达标城市数同比增加11个;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全国338个城市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与2013年相比下降30.6%;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74.2%,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上升13.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3.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5.7个百分点。
重点区域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与2013年相比下降33.0%,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与2013年相比下降18.0%。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与2013年相比下降31.3%,其中,上海市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与2013年相比下降27.4%。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与2013年相比下降32.1%。
这位负责人强调,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污染依然较重,从监测数据分析,3-10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重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的时段。2016年,京津冀区域11月15日-12月31日供暖期期间,PM2.5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浓度的2.4倍,仅12月份就发生了5次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国大气污染最重的区域。区域内河南、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优良天数比例仍不足60%;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9个城市位于该区域。区域内PM2.5、PM10、SO2、NO2、CO和O3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1.1%、45.1%、40.9%、63.3%、68.4%、24.6%。京津冀区域优良天数比例为56.8%,比全国平均比例低22.0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9.2%,比全国平均比例高6.6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介绍,按照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和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总体部署,2016年全国1436个国控站点已全部完成上收任务,为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有效避免行政干扰,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季友介绍,环保部已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设置19个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23个手工采样点,31个激光雷达观测站,并布置多台移动观测车,为准确研判重污染天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应对措施及效果提供支撑,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此外,积极推进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和城市级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并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中经受了检验,发挥积极作用。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1月1日起,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各地环境监管力度明显加大,组织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执法督查,对企业违法排污等行为实施“按日计罚”。环保、公安加强联动执法,开展联动执法1.7万次,联合整治突出问题6500余个,各地公安机关对1600余起污染大气环境类违法案件涉及的1500余人予以行政拘留。
“虽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冬季频繁发生的重污染天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环保部将推进重点区域、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加快对重污染天气成因、来源的科技攻关,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