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瞄准核电红利描绘基础产业+新材料发展蓝图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方大炭素瞄准核电红利描绘基础产业+新材料发展蓝图

加入日期:2016-9-28 7:59:3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超过27亿元。这是方大炭素改制十年以来,交给投资者的成绩单中表现最靓丽的一笔。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方大炭素最近十年来契而不舍的追求“中国创造”带来的技术利好。

  “如果不能占领技术制高点,产业的各个链条都有可能受制于人,在方大炭素转型的十年时间里,这是我们摸索出来最重要的一条挑战。”方大炭素总经理党锡江称。

  而在践行技术为先的经营理念过程中,方大炭素想尽一切办法,盘活了公司最大的资产:员工。“党支部是领头羊,工会是桥梁,共同为盘活员工的创造性出力。”在这种良好的管理环境下,结合目前核电行业发展向好的势头,方大炭素正在尝试着搭建一条独有的产业升级道路:现在的基础业务不会改变,而新材料的产学研则为未来更丰厚的业绩红利提供保障。

  转型艰难

  赢利润更要赢人心

  方大炭素的前身名为海龙科技,系1998年12月16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及1998年12月24日经甘肃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窑街矿务局、太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石炭井矿务局整体改制)、甘肃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科近技术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8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虽然是资本市场的老兵,但海龙科技并未能“笑到最后”。2006年9月28日,受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委托,甘肃四方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拍卖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10323.00万股股份,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拍卖竞得该等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51.62%,由此成为控股股东。

  方大炭素的改制大幕由此拉开,但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之下,矛盾激烈地反映了出来。“一些文艺作品中常看到的改制矛盾场景,基本上在当时的企业也都能看到。”

  一些老员工回忆,改制之前,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员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冲淡了大家的理智,由此引发一些矛盾,而企业的工作纪律更是形同虚设,“上班来晃一圈就走,至于从厂里拿拖把、铁皮等物资,更是常有的事。”

  企业转制后,如何改变员工这种固有的思维,成了件头疼的事。有员工回忆,改制之初,公司制定了员工行为准则三十六条,其中有一些规定,在今天看起来甚至有些可笑,如:不许随地大小便。

  “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管理混乱程度,当时员工的诉求总结起来无非两点:希望企业好;希望发工资。转制之后,员工领完第一个月工资之后发现,不仅不拖欠,还有不小的涨幅,心一下子就定了。”

  而作为团结和沟通员工的重要部门,党支部和工会的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

  “员工反映问题,如果经过我们工会难免会有信息截留的问题出现,能不能让员工自己去向管理层提建议呢?”压型厂工会主席洪万有回忆,综合各种考虑之后,工会提出了“总经理接待日,每月会有一天的时间,各个班组的工人商议好自己要提的建议,直接找总经理去提,总经理接待日的会议上,各部门的领导都在听,牵扯到哪个部门,现场办公,把员工反映的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之内进行反馈,问题是否合理?如何解决?都要有‘后话’。”

  与时俱进

  带着年轻人“一起玩”

  人心安定,此前被忽略的员工力量渐渐发展到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步。

  改制后的方大炭素亟需一个有效的机制激活员工的积极性。压型厂三车间主任工程师、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劳动模范张平香在优秀的机制中脱颖而出。

  2009年前后,方大炭素正处在比较困难的时间,但在设备和科研的投入上却没放松,其中,有一套从日本进口的设备,但还没有完成调试,日本专家就因为合同到期而撤离了,“再要求他们留下,就要支付费用,我也没学过日语,但翻着词典,带领团队用了40多天的时间,解决了设备的问题。”

  不仅如此,张平香还在这套设备的进口备件国产化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口一些备件,动辄两个月的时间,难道我们的生产就这样停滞下来等着吗?肯定是不行的,团队就想办法,最终实现了这套设备的易损件国产化。”

  方大炭素经过对比认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在科研和设备的投入上绝不能“手软”,基于这些考虑,方大炭素决定加大科研和技改项目的资金投入,“财务再紧张,但从长远发展考虑,这钱还是得花。” 财务部成本科科长谈虹提及,“行业面临再大的挑战,在设备投资和科研投入上,方大炭素不会吝啬。”

  这种坚持科技发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行为,为2015年公司的降本增效推动奠定了基础。

  对行业有所了解的人皆知,在2015年,外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下游市场需求低迷,同行业竞争激烈,方大炭素生产石墨炭素制品14.8万吨,生产铁精粉73万吨;营业总收入实现233,04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101万元。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成绩难能可贵,与企业全体员工努力付出分不开。

  方大炭素主营业务的变化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国内入会炭素企业约44家,主要炭素制品为石墨电极约52.8万吨,炭块类约8.7万吨。整个行业呈现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多,增长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2015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及下游钢铁等行业需求减弱的影响,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炭素制品价格都有所下滑。

  “方大炭素要做的,是在同行们考70分的时候,我们有能力考满分;但考题难度加大,大家都交白卷的时候,我们还要努力考到70分,”方大炭素管理层认为,在这种艰难的经营环境之下,开源的同时降低成本势在必行。

  “此前调动员工活力,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做法终于在此时看到了效果,改制之前,要让员工主观上有降成本思维,是不可想象的”。

  而随着企业发展,方大炭素员工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来看,方大炭素的员工以35岁到40岁的中坚力量为主,而每年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企业。

  “年轻人越来越多,日常管理怎么能让他们不产生抵触思想?”党委书记胡建忠介绍,方大炭素尝试着用互联网的方式“带着年轻人们一起玩。我们的员工入职会发手机,且在每个月有话费补助,看着这些新技术工具,我们尝试着利用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党建工作的开展,这更灵活,而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

  对于有着数千名员工的企业而言,管理不仅意味着思想的统一、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员工真正产生主人翁意识,“要让‘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关心关爱员工,把员工当成亲人一样去对待。只有这样,他们(年轻员工)才更愿意和组织接近,党建活动也才能激发每位员工的活力,员工也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胡建忠观察,通过这些灵活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之后,现在的员工,“对党更珍惜,降本节约也更能感同身受,以厂为家的意识也在增强。”

  牢记社会责任

  对内稳定员工对外帮扶贫弱

  当然,在想尽一切办法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方大炭素并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改制十年以来,方大炭素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能更好地稳定员工队伍,更好地为社会福利尽一份力量,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企业发展壮大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就成了未来发展的“软实力”。党支部和工会再次成了重要的“领头羊”和“桥梁”。

  公司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3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506名。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在员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使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各项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国内同行前列,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2年,公司党委被甘肃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被甘肃省先锋引领行动领导小组授予“陇原先锋号”荣誉称号;2014年被甘肃省非公企业工委授予“建设小康先锋号”荣誉称号;2015年被兰州市先锋引领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授予“兰州先锋号”荣誉称号;2016年被甘肃省非工委授予“全省建设小康先锋号”荣誉称号。

  方大炭素公司工会共有会员2400名,公司工会先后荣获 “兰州市依法缴纳工会经费先进集体”;被兰州市总工会、兰州市工商联授予“兰州市双爱双评活动先进单位”;被兰州市总工会授予“模范员工之家”荣誉称号;被兰州市总工会授予《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员工职业技能比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方大炭素公司认真落实方大集团各项福利政策,每逢传统节日,为员工免费发放各种福利品,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家庭。员工食堂,午餐实行免费供应;2007年以来,向原企业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员工和员工父母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费100元。建立健全困难员工档案,制定了公司特困员工救助和员工死亡丧葬、补助费用办法;每季度为员工、员工父母、员工配偶、员工子女报销医疗费用,每年为员工高中子女报销学费,为考上大学员工子女发放奖励金。公司每月实行总经理接待日座谈会,现场解答、解决员工代表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为公司领导和员工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

  “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要求我们是长期、稳定的付出,不能无计划、无章法”, 方大炭素称,“在当前严峻的市场情况下,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明确提出‘三个不减’,即不减一个员工,不减员工一分钱工资,不减员工一分钱福利待遇”,方大炭素公司认真执行这一要求。公司每年会出具调研报告,集中查找员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员工父母年纪大,通过报告,我们形成了员工父母医疗保障,在医保范围内未报销的医药费,企业来支付,这解决了很多问题。”另外,在方大炭素员工子女教育领域,公司也大方支出资金给予支持。

  除了舍得在员工身上投入之外,方大炭素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社会慈善和改善环境上的投入也颇具亮点。

  环保和安全生产情况来看,近六年来,全公司未发生任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2012年12月顺利通过兰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考评认定,2014年9月份顺利通过甘肃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认定,并于2014年建立并通过了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先后被兰州市和红古区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甘肃省环保厅授予环境保护标准化二级企业暨环境信用评价B级企业称号。良好的安全环保形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改制后,彻底转变了以往“重生产、轻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员工的生命健康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切工作以人为根本,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为前提。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成本、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时,产量可以降、效益可以减、成本可以增、发展可以限,也要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让员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民营企业更注重安全,民营企业更关爱员工,民营企业更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对生命的尊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也空前提升。

  在方大炭素的生产车间,每一位员工的照片下都贴着家人的寄语和感言,“安全生产不能落在口号上,要让员工把安全放在心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时刻牢记家人的惦念”。

  方大炭素公司还积极参与甘肃省的“希望工程”建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造成我省陇南地区部分房屋校舍倒塌,公司捐资500万元,在甘肃省西和县、礼县等建成了10所希望小学,使3000多名小学生又回到了课堂。

  自2008年开始,方大炭素公司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兰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方威基金会兰大二院宁养院,公司每年投资捐助100万元,向贫困的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镇痛治疗和临终关怀,已有千名患者受益。至今公司已为宁养院捐款共计750万元。

  2012年2月,方大炭素公司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主要用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弱势群体。

  ……

  相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直击产业挑战

  未来宏图早已绘就

  这些看似不计成本的投入,也正在产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软实力”。

  改制后的方大炭素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挑战。

  回顾过往的财务报告可知,公司在最近十年中,共遇到过两次较大的挑战,分别是在2009年和2015年。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公司炭素业务的产品价格和销量都有所下降,各项经营指标相比于上年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炭素制品11.4万吨,其中石墨电极10.2万吨,炭新材料1.2万吨。铁精矿粉产量达到62.8万吨。相比于上年上升约3万吨,但全年平均价格相比于上年有所下降。营业总收入完成超过21亿元,同比降低36.52%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912万元,同比降低96.49%。

  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并造成极端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方大炭素践行“三个有利”的企业价值观,全面加强管理,生产经营保持稳健运行。一方面积极做好销售模式的调整、深化产销衔接;另一方面优化产品结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努力控制成本的同时,把握市场,深化管理,挖潜增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调动其科研、管理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排、新产品研发、工艺优化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精细化管理活动。

  公司在设备上的投入力度也并未放缓。2009 年,公司高炉炭砖项目的投产运行,以及设备改造和一些技改项目的完工,装备实力已达到了世界先进的装备水平。整体技术方面,2009 年通过和炭素专家的合作,以及全公司各级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各个工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大规格产品实物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各项技术指标向国际水准迈了一大步。

  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扩产40万吨铁矿精粉项目进展顺利,2010 年6 月投产使用,投产后公司铁矿精粉产达到100 万吨。

  从后续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这些为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提升将起到关键作用。

  2010 年7 月,公司完成对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收购后,成都炭素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0 年实现净利润5267 万元,为公司扩展了利润增长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炭素制品16.8万吨,生产铁精粉67.16 万吨,负极材料33 吨,煅烧焦产量约7万吨。营业总收入完成321,648.6万元,同比增加49.08%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0,590.7 万元,经与上期追溯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上升1012%(追溯调整前为1911.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3173 元。对于2010年的业绩大反转,方大炭素总结出了三个原因:控股子公司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2010 年后半年产能增大,铁精粉价格上浮,利润空间增大;自收购成都炭素后,等静压石墨产品已初步显现市场需求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炭素制品受下游行业的影响,价格涨幅较小,但由于产销量相比与2009 年有很大提高,产品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正逐步推向市场,也为公司贡献了一定利润。

  而时针拔至2015年时,新的挑战再度来临。

  “目前的确处在转型期。”方大炭素坦言,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为保持公司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党委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较好地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企业各级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创新管理和降本增效为突破口,通过抓问题整改、抓党员承诺、抓领导点评、抓群众评议、抓先进评选表彰,强化了资金、成本、质量管理,推动了公司管理和技术进步。公司在此活动中,成功地攻克了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科研项目,成为我国率先获得《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的炭素企业。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方大炭素就提出“精细化管理,降成本、补短板”思路,严格日成本管理、跟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16年三季度公司已经走出市场带来的困境。

  “方大炭素一直是有良好的技术家底的,改制之后,我们在研发上进行了改变,由此前的基础研发只重视实验室阶段改为重视实验室阶段和产业化结合,这样一来,好多产品的大生产转化速度加快,产品研发节奏和产业化就有了根本的改变。” 技术研发部炭砖工艺室主任于兆斌介绍。

  而技术的积累为方大炭素的业绩升级提供的机会十分明显:核电大利好。

  来自中投顾问的研报显示,截至2016年8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数达34台,仅次于美国、法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四。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稳居世界前列,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的 40%,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家在核电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强,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三代核电再次跻身国家工业建设重点议题,中国能源装备领域将主攻当前能源产业发展亟需的三代核电。

  除了内需之外,核电的发展“外力”也不容小觑。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之一,我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核电出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外订单纷至沓来。2015年我国核电出口收获颇丰,先后实现与巴基斯坦、肯尼亚、英国、罗马尼亚以及阿根廷等国的核电合作,斩获订单数百亿美元。随着“华龙一号”技术出口增加,核电设备出口将提升,设备市场空间拓展到国外。核电站投资规模巨大,一座核电站其投资50%是集中在核电设备上,因此在未来核电复工后,可以预见的将是持续数年的高投资规模,相关核电设备未来在投资订单的带动下均会有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要求,至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以2015 年底的数据来看,我国约有40台待建缺口,按单台150亿元的投资总额计算,新增核电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元,其中核电设备占比约为 50%,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核电设备有3000亿元的增长空间。而成为率先获得《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的炭素企业的方大炭素,有望在此轮核电发展机遇中成为翘楚。

  总经理党锡江认为,核电领域的发力,将成为方大炭素未来的“业绩红利”,不过,对于目前拥有的这些业务,公司也不会放弃,而是致力于将方大炭素打造成一家基础产业良性发展+新材料爆发式增长的产业模式。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们有两个挑战需要重视,一次是在2008年,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但产能不足,我们心疼的是,这么好的市场和价格,产量太少了;另一个挑战是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我们以前的一次经验,拥有独立技术的新产品推出之后,能很快降低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这也意味着,在变化的市场中,如果不能占据技术高地,将使产业的各端都受制于人,这值得整个制造业思考。”党锡江称。-CIS-

编辑: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