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武侯区黉门街社区有三个院落设立了独立的生鲜速递柜,通过点击“嗨社区”APP平台“菜宅送”商家,社区居民可以轻松选择新鲜的蔬菜,下单以后就有“E菜市”直通车将居民选定的蔬菜投递到小区院落的生鲜柜,下班后居民可以顺利提走。
黉门街社区一直没有菜市场,买菜难是比较头疼的事情。社区通过搭建“嗨社区”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线上引进“菜宅送”等商家破解了这一难题,实现了“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成本降低、生活环境更加安全”。
而在成都新都区清流镇的骆燕超市,成都邮政将其打造成综合便民服务站,通过线上“邮乐购”系统和仓配体系的打造,将质优、价廉的快销商品传递到乡村,同时又叠加农产品返城业务,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通道。
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连锁超市进乡镇”等重大工程的经验成果,聚焦城乡社区市场发展短板,重点抓准农村市场这一痛点,通过夯实社区“微基础”、升级社区“微治理”,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和农资配送渠道,为城乡社区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
这些都是成都创新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2015年8月,成都获批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围绕城乡统筹多年来探索形成的思路和经验,在试点城市中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的内贸流通体系,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来推进内贸流通体系改革。
破解城市“最后一百米”
黉门街社区范围内有包括华西医院在内的四所三甲医院、三所学校,常住人口有1.8万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人流量高峰期达10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方无法建设大型菜市场,导致居民买菜难,生活成本高。
在此之前,黉门街社区曾经努力解决这一个问题,与两个农村村委会对接,“因为渠道不畅,比如莴笋在农村几毛钱一斤,甚至烂在地里没人要,而在城里却要卖两三块一斤。”黉门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申民辉说,因此想到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解决农民增收和城市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去年开始,作为成都便民服务体系试点社区之一商务部门与黉门街社区大胆创新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造“1+5+N”的便民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搭建了“嗨社区”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建立生鲜、养老、医疗、便利店、服务站基础服务,覆盖生活、公共、政务、商务等特色服务。
生鲜柜在三个院落设立,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申民辉介绍,现在已经有半数居民通过“菜宅送”买菜,打通了农产品到餐桌的通道,因此,不用兴建大型菜市场,节省了政府成本,同时,这又不影响交通、环境等,便利了居民生活,降低了生活成本。
类似的模式也在成都郫县双柏社区出现。这个社区都是新建商品房,周边也缺乏大型菜市场,双柏社区采取了黉门街社区的做法,建成社区e菜店,打造“APP+基地配送+保鲜自提柜”生鲜配送体系,通过冷链配送服务体系解决农产品进社区“最后一百米”问题。
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
而在农村,农民为农产品卖不出去以及购买不到正牌工业品而犯难。因此,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抓农村市场这一痛点。
一些地方农产品卖不出去,渠道不畅,工业品下乡环节很多,农用生产资料供应不及时,流通也不畅。
因此,要解决农村市场的短板,成都通过盘活供销和邮政等传统流通组织资产、广泛整合各类资源,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形成国有、集体、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发展格局。
前述新都区清流镇的骆燕超市,原本只是乡镇上的普通超市,成都邮政选择与其合作,将其打造成统一标识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叠加很多业务,更重要的是通过邮政新建立的批销平台售卖正品,营业额迅速攀升。
按照传统模式,商品从厂家到一级批发商再到二级批发商,骆燕超市只能从二级甚至三级、四级批发商那里进货,而且进货产品中不乏杂牌或者山寨产品,而邮政的批销平台直接与厂家对接,省掉了中间批发环节,骆燕通过网上下单,邮政就可以送货上门。
这样的站点将会迅速铺展开来。中国邮政成都分公司渠道平台部经理张榜文表示,2016年计划在成都郊县范围内新建800个“统一综合便民服务站形象、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便民意识”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到2018年综合便民服务站总数将突破3000个。
截至2016年7月31日,已经完成1034个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到2016年年底,平台服务项目包括了邮政业务至、便民缴费、票务业务,还有“商易通”、“移动展业”等农村金融类业务,以及线上代购、农产品销售与配送业务,以及政务服务。
2016年1~7月,已经完成配送152期以上,SKU(单品)上线数已达4000个(储备SKU量已达10000种),一线品牌占比80%以上,月均批销金额近期将突破260万元。张榜文表示,希望达到规模效应,明年争取达到1亿元,未来将会是几何倍数增长。
成都通过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流通主体缺位的问题,引导流通组织“跨界经营、叠加服务”,综合发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农资配送等多种业务,并叠加各类便民服务、政务服务等,增加盈利点,形成可持续盈利机制。
城乡市场双向融通
在城市和农村两个末端疏通的同时,成都还重点打造双向流通渠道。比如,邮政体系在促进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又推动农产品进城。打造了农产品返城的“一县一品”项目,主推金堂脐橙、浦江不知火、龙泉枇杷、都江堰猕猴桃,累计销售额达510万元。
成都郫县12个蔬菜种植合作社与2家流通企业共同组建了蜀上锦生态蔬菜联合社,拥有锦宁韭黄、红专生姜、云桥萝卜等十余个特色蔬菜基地2万亩,同时又成立了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向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饭店酒店直供优质农产品。
这种模式也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成本,原来蔬菜需要通过经纪人收购到一级批发,再到二级批发然后到零售商,而现在由生产基地直接可以到餐桌。
成都蜀上锦生态蔬菜联合社理事长马志惠说,比如大白菜,传统模式经纪人从农户手里收购价为0.1元/斤,而卖到消费者则是1元/斤,现在模式是收购价0.3元/斤,终端价0.8元/斤。通过这种模式,农民增收,居民降低生活成本,现在每年为约10万人提供3000万斤蔬菜。
这正是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成都通过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向流通领域发展。
同时,发挥京东、苏宁等大型企业带动作用,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红旗连锁等连锁企业统筹布局城乡网点,均衡发展城乡社区市场。优化升级城乡社区末端配送网络,将社区配送末端设施纳入公建配套项目,通过创新联合配送模式、双向配送模式和众包配送模式,推动配送网络往社区末端下沉。
金堂县政府就推动成立金堂县电子商务寄递协会,成立快递联盟,大力推进乡村公共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织申通快递、韵达快递、天天快递、百世快递、国通快递、卡行天下物流等7家寄递物流公司成立成都金乡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解决农村快递渠道下沉和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实现“农产品进城”。
黄泽洋就是金乡运的负责人,他原本是国通快递金堂公司经理。黄泽洋说,以前每家公司到乡镇的业务都是亏损的,现在几家快递公司整合在一起,大大节省了费用,而且以前都是由副食店代收,往往造成快递积压一两天才发货,现在当天就可发货,隔天就能收到。
现在金乡运在各个乡镇开设直营配送服务站,实现代买代卖、代收代发、便民缴费,并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乡村旅游推广和电子商务创业培训。这大大促进了农村网购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电商和农民创业的兴起,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金堂商务局赖强表示,现在金堂的快递量以20%的速度增长,而电商产品则以40%的速度增长。去年金堂脐橙网上销售就达到了5000万元。黄泽洋说,很多人想做电商,但是快递时效性不突破电商就无法发展,现在快递配送网络建好,节省了费用,对电商的推广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