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奢行业开辟奢侈品行业新蓝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欧洲等主要奢侈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经济疲软,中国反腐和经济增速下滑,奢侈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而以“可负担的奢侈品”为定位的轻奢品牌成为了传统奢侈品的替代品,轻奢品牌具有奢侈品的基因、具备高性价比(300美金门槛)以及较为年轻的消费人群,他们的出现填补了奢侈品和大众消费品间的市场空间,开拓新的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
四类轻奢品牌诠释了轻奢行业的发展历程。“轻奢”品牌发源于一线品牌的副线,成长于快速发展的二线品牌,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或者个性化的品牌出现在中高端的市场。上世纪80 年代,以GiorgioArmani 为代表的新晋奢侈品牌开始大力发展一系列价格更便宜、设计更年轻化的副线品牌,以获得品牌的快速发展。真正将轻奢作为市场定位和营销理念并且开拓出一片“轻奢”市场的还是以Coach 和Micheal Kors为代表的二线品牌。Coach 是最先定义自己为轻奢品牌的轻奢鼻祖,并且成功的做大了轻奢市场。但由于过度依赖折扣店的盲目扩张,Coach品牌价值被稀释,并受到Micheal Kors、Tory Burch 等品牌的激烈竞争,Coach 曾陷入危机。但经过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尤其是痛定思痛的减少折扣促销活动、走高端化路线,Coach 开始恢复增长。Micheal Kors 曾经是风靡全球的轻奢之王,但同样遭遇了过快扩张后的滑铁卢。定位轻奢的新兴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的出现,他们以标志性的爆款吸引客户、善用明星的宣传,成为了轻奢市场中快速成长的新兴力量。同时,平价高街品牌,如H&M 等也通过推出限量版的高端线吸引轻奢客群。
轻奢品牌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为轻奢品牌奠定了客群基础,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已经突破1 亿人,而且未来将会逐渐发展壮大。其次,消费观念的变迁使得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消费,不盲目跟风“大牌”。再者,轻奢品牌在中国的渗透率还比较低,轻奢巨头们与传统奢侈品巨头们的收入分布相比较,中国轻奢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购品牌和集团化运作或称为国内轻奢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单一轻奢品牌往往呈现出3-5 年的快速增长时期,之后陷入发展瓶颈。并且随着市场上定位轻奢的品牌层出不穷,单一品牌将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奢侈品行业龙头,如LVMH、Kerring 集团等无不是通过不断的并购而发展成长,形成品牌协同效应和品牌互补效应。
上市公司以并购切入轻奢行业。以歌力思、山东如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通过并购海外轻奢品牌,布局轻奢行业,抢占行业发展的红利期。风险提示:终端消费低迷,品牌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