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不用怕 开户即送炒股神器 最牛操盘手之缪计布局9月行情
齐鲁银行于2015年6月29日登陆新三板,挂牌后股价一直在3元上下波动。不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即7月8日和7月20日两次出现“1分钱”交易,造成股价巨幅震动。
“一分钱”交易?这在市场完善健全的发达国家无论发生在何种交易所,都是匪夷所思的。但却发生在了中国市场,而且还是寄希望于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三板。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一分钱交易转让在新三板经常发生,证券日报记者用了一个“爆棚”的词。爆棚?体现在哪里?
截至8月17日,有23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曾出现最低价为一分钱的交易。占截止8月23日新三板数量8820家的2.7%。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相对比例不高,但绝对数达到237家绝对不少。同时,新三板由于实行注册制,增速之快令人不敢想象,仅8月以来的20天时间就增加903家,平均每天增加39家左右。
可以预想的是,如果企业能够从一分钱交易转让中获得利益的话,那么,未来一分钱交易转让将会成为常态。其结果是新三板市场被彻底扭曲,公信力彻底丧失。甚至沦为一个国际笑柄和笑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新三板一分钱交易转让主要发生在协议转让中的“一对一”的成交确认委托,即买卖双方私下达成协议,敲定买卖股票的数量、价格信息,录入成交约定号,实现交易。一分钱协议转让恰是这种合规的“一对一”形式。同时,一分钱是新三板规定的最小协议交易价格。一分钱交易转让这个近乎荒唐的交易竟然还合法。这充分说明新三板病得不轻或已经病重。
我们先分析一下欧美市场经济机制完善地区,如果发生一个公司股价在出现一分钱交易,或者从挂牌股价几元,突然出现滑落到一分钱股价转让时会发生什么?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公司发生了大事件,即出现了危及公司生存的事件,企业发生了大危机。接着投资者就会发生类似羊群效应的抛售该公司股票。这家公司或瞬间市值化为乌有,直到停牌,接下来难逃破产倒闭命运。
在欧美发达国家,如果是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将会“更惨”。存款人或者说储户在看到公司一分钱股价后第一反应是到银行提取存款,最终导致这家银行发生挤兑风险。在挤兑风险下,再健康的银行也抵挡不住,最终走向破产。
无论哪个市场,哪个公司,在公开透明、信息流传递迅速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里,都非常惧怕自己的股价下跌,市场使然让其下跌到一分钱都是非常罕见的。自己把自己公司的股价打压到一分钱,这完全是自我作死的节奏,这完全是匪夷所思、荒唐的不能再荒唐的奇闻。竟然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新三板,说明新三板已经病入膏肓。
暴露出新三板不是真正的资本市场,市场机制完全失灵,同时又存在政府失灵的情况。暴露出新三板已经推出的做市商交易完全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同时“一对一”的成交确认委托方式问题很大、毛病很多。这种做市商与私底下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协议的做法并存起来,扰乱市场的负作用很大。再次证明,阳光、透明、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揉不得半粒暗箱操作的沙子。
关键是新三板对挂牌企业基本没有市场机制的外部约束力和股价变动的外部压力。价格信号变动的信息传递彻底失灵。这才使得新三板挂牌企业为了不交几十元、几百元税收的蝇头小利,不惜自毁公司声誉、扭曲公司业绩、自我抹黑、自毁长城。
让市场机制在新三板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让价格或者说股价变动信号切实成为约束挂牌企业的巨大外部力量,是新三板急需改革改进的大方向。这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