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9月2日电 题:新速度 新机制 新动能——透视福建自贸区的创新之路
新华社记者李慧颖、宓盈婷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模式、企业“快车道”审批机制……自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190多项创新措施,创新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多项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以改革实践激发发展动能的标杆意义进一步凸显。
新速度优化营商环境
拿出手机,在APP上轻轻点击几下,厦门外代报关行的报关员小白与海关预约了一票聚丙烯货物查验时间地点。在约定时间配合海关完成查验后,手机上立即显示货物“已放行”。她带着几分轻松对记者感慨:“过去查验找海关、找码头要跑好多趟,现在效率高多了。”
这就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带来的便利。“单一窗口”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将监管部门的数据统筹到一个数据池,企业申报不用重复提交数据;将原来“串联式”办事流程整合为“并联式”,有效减少了企业通关时间。
“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金融服务等七大板块87项业务功能,都可以通过单一窗口直接办理。”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勇介绍。
采访中,一组数据反复被企业提到: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由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船舶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1.5天缩短为2.5小时……
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关区、跨检区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单一窗口”日单证处理量已经超过11万票,被商务部评为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
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单一窗口、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货物分类监管等多项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贸易便利化,让企业成本明显降低。
新机制背后的简政放权
作为福建平潭金井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工作人员,施巧玲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跑”:负责申报项目落地过程中各种审批事项;“原来要跑的部门多、材料多,几百份材料堆起来跟人一样高,光一个身份证就要提交十几次,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其中。”
依托自贸试验区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施巧玲的工作量大为减轻;过去耗时一年多的工作,现在93个工作日就可完成。
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2015年7月推出创新举措,将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47项审批事项合并为26项和四个办理阶段,每个阶段均实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四个一”运行模式。
36种表格合并为每个阶段一张申请表,99个章变为每个阶段只盖一个行政审批公章,256项申请材料减少到19项,项目审批时间从一年多缩减到三个多月……所有审批事项由行政审批局牵头办理,规划、国土、发改、城建、交通、环保等职能部门参与具体审批事项的审查。
平潭行政审批局项目投资处处长张功亮说:“四个一简化了各类证、照、文办理手续;实行缺席默认、超时默许的绩效管理倒逼机制,强化了监督管理;实现所有审批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面向市场主体。”
简政放权、体制机制创新,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显示,区内企业对自贸试验区运行成效认同率达90.2%,近九成企业对创新政策的推广和落地情况表示满意,94.6%企业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红利激发新动能
自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已落地实施创新举措190项,企业对创新举措的总体好评率达95%;在各项创新举措刺激下,自贸试验区内96.4%的企业有意愿增资扩产,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行政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突出对台先行的创新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创新红利的释放,福建自贸试验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引领产业转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新动能正加速显现,一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截至7月底,新增企业41359户,同比增长231%;注册资本7462.29亿元,同比增长248%。
目前,海运快件、海产品交易、整车进口、飞机维修、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均取得积极成效。仅整车进口业务,1-7月份福州片区江阴港整车进口实际到港量达4893辆,为去年全年进口量的1.26倍。
“创新服务发展,创新引领发展。”对于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成果以及未来的职责使命,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持续积极探索、大胆试验,着力构建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为福建新一轮发展释放新动能。”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