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山西老陈醋的供给侧改革之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山西老陈醋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加入日期:2016-9-1 15:39:55

  新华社太原9月1日电 题: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山西老陈醋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许雄“山西老醯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有3000多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其“酸、香、甜、绵、鲜”的独特品质名列我国四大名醋之首。如今,山西醋匠们又将一坛老醋谱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新篇章,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把“醋葫芦”变成了前景无限的“宝葫芦”。

  产品创新拓市场:从“吃醋”到“喝醋”

  “味道真不错,没想到醋还能这么喝!”近日举办的一场展会上,太原市民王女士在品尝了一款醋饮料之后连连称赞,惊讶不已。在她身后的醋企展台上,包装各异的果醋、保健醋、醋饮料等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吸引着往来消费者的目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西各大醋企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年科研投入跃入千万级,部分企业科研投入占到年销售额5%以上。在此背景下,传统老陈醋产品的“兄弟姐妹”也越来越多。

  山西金醋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建忠介绍说,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公司已在饮品、中医药、日化品等领域研发了50多项醋的延伸产品,其中10项已申请专利。紫林醋业研发部主任武耀文告诉记者,公司去年研发的苹果醋、葡萄醋等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极好,高附加值的产品也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变吃醋为喝醋,对醋产品进行结构调整,是当前山西醋业的共识。”山西省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说,山西老陈醋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有软化血管、降低甘油三酯等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老陈醋延伸产品还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产业创新辟蹊径:从“卖醋”到“卖文化”

  走进位于太原城东的东湖醋园,就开启了一趟别开生面的醋之旅:亲眼看看五谷杂粮如何经“蒸、酵、熏、淋、晒”酿制成醋,再在摆满了醋坛子、漫着浓浓醋味的晒醋间里走一遭“杀杀菌”,最后亲口尝上一勺十年老陈醋,酸得龇牙咧嘴之后品出老陈醋厚厚的绵香。

  东湖醋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全面展示山西老陈醋传统生产技艺和历史文化内涵,山西老陈醋集团在全省最早创立了这个老陈醋博物馆。目前,醋园每年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

  “醋+旅游”的产业创新不仅延长了醋产业链,开辟了新增长点,也为醋企宣传品牌和产品搭建了最佳平台。记者了解到,除山西老陈醋集团外,水塔醋业、紫林醋业等主要醋企也都建设了自己的醋园,并将旅游文化产业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醋园内,游客可以畅游其间,看醋史、闻醋味、翻醋醅、喝醋饮、吃醋食,最后再买上几种心仪的醋产品。“卖醋的同时卖文化,也让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水塔醋园负责人韵小强说,游客参观了山西老陈醋的传统技艺,认同它的价值,一坛手工老醋就可以卖到几百上千。

  “山西老陈醋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独特的优势。老陈醋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曹文杰说。

  技术创新降成本:万吨醋从200人到2人

  指着车间里正在运转的自动翻醅机,紫林醋业副总经理王志刚告诉记者,这是由公司和太原钢铁集团自主研发的,用于山西老陈醋制作的“翻醅”环节。过去翻醅多用人工,一人一天只能翻400斤料,如今机器由两人操作,一个多小时就把一池5500斤料翻完了。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山西醋企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工业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山西水塔醋业,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生产车间:占地达3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安装着151个巨大的不锈钢罐,正在工作时间,车间里却只有一个工人。车间主任王强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进去的是粮食,出来就是醋”,年产量可达30万吨,于去年投产。

  “这套设备使整个生产成本降低了1/3。”王强说,一方面粮食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的极大降低。“传统工艺下每生产1万吨醋需要200人,而在这个车间只需要1到2个人,生产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据山西省醋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山西醋产量仅30多万吨,2015年超过了80万吨,其中东湖、水塔、紫林等规模化醋企的产量超过一半,这一传统手工业生产正在向现代工业生产加速转型。来源新华社)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