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楚丹 深圳报道
唯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据了解,正在推进的重大资产重组多以2016年作为业绩承诺的第一年,然而随着时间进入年中审计阶段,上市公司和标的在“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面前承受压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8月宣布失败的并购重组案例,发现不少剑指标的业绩不达预期。
另一厢,历史业绩亏损的资产,在今年上半年极力扭亏为盈,表现出惊人的成长能力,仍然成为监管层的关注对象。
一名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经理感慨称,监管变化为主因。“过去市场鼓励并购重组,不少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只要能讲通盈利预期即可;现在监管对标的资产盈利能力从严监管,失败案例会愈来愈多。”
多少梦碎资本市场
随着标的资产上半年经营情况逐渐浮出水面,当初的业绩预期随之破灭。
8月22日北京文化(000802.SZ)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交易各方对标的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分歧。董秘陈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聚合影联上半年发行的影片票房不达预期,致使上市公司对其盈利能力有所顾虑。
据资料显示,聚合影联截至2016年6月30日时,营业收入为4097万元,净利润-408万元;而这组数据在去年年末(2015年12月31日)分别为1.03亿、307万元。经审计后的资产总额由去年年底的3亿元缩水至2亿元,净资产由1亿降至9858万元。
8月20日东宝生物(300239。SZ)亦宣布重组失败。公司原计划收购行业下游贸易领域标的公司,然而“交易对方对未来三年的业绩进行了反复预估和测算,认为完成三年业绩承诺的指标压力较大”。
此外,天音控股(000829.SZ)和易世达(300125.SZ)分别在11日、8日相继公告终止,亦表示标的公司的经营情况上半年未达预期。
深圳一家私募股权投资经理分析称,近期频繁出现此类案例,或是受到8月初万达院线中止重组影响。“万达院线主动中止,事实上业内心知肚明,因为不能对资产高估值自圆其说”。
据了解万达院线(002739.SZ)计划收购的传奇影业资产连续两年巨亏,2014年-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22.4亿元、-36.3亿。公告表示“预计其2016年扭亏为盈,但是由于传奇影业收购时间较短,客观上需要独立运行一段时间,以证明盈利预测的稳定性,再择机实施重组更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杭州一名近期在操刀并购重组项目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自从监管态度对业绩承诺审核趋严后,投行与上市公司在给出的盈利预期较以往更加谨慎。
上海一家上市券商并购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监管层确实对标的资产盈利能力严格审查;对于高增长的盈利预测,均要求给出合理性以及依据。”在他看来,失败的重组案例中,不乏因为无法给出合理性理由而主动终止。
业绩平平的“高成长”
与此同时,部分标的资产在2016年上半年扭亏为盈。这类历史业绩表现一般且亏损,却表现出高成长性的标的,同样引起监管层注意。
以ST江泉(600212.SH)为例,公司近期遭遇上交所的问询。根据ST江泉预案披露,瑞福锂业2014 年与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947万元、-1947万元。然而形势在2016年上半年突然大幅扭转,扣非净利润高达7186万元。
尽管如此,标的承诺业绩2016年实现2.0亿元,那么意味着上半年完成度约为35.93%;标的还承诺2017-2018年分别实现4.0亿、4.8亿元。
这引起上交所的关注,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解释2016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上升的合理性;以及综合分析本次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
在另一例中,冠福股份(002102.SZ)收购的塑米信息在2014 年、2015 年、2016年1-3月分别实现净利润-34.22 万元、2,262.55万元、2,309.37万元。而根据评估预测情况,业绩承诺方承诺在2016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30万元。
监管层认为这远高于报告期水平,公司预测的2016年4-12月收入、净利润占全年承诺的比例约80%。监管层要求公司结合历史期季度经营数据及同行业公司情况,补充披露塑米信息预测2016 年4-12月业绩远超过1-3月的原因及合理性;还要补充披露塑米信息2016-2018年收入、净利润预测的可实现性。
对此,冠福股份8月26日回复称,根据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塑米信息今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为6,543.23万元,已超过利润承诺方承诺的2016年全年净利润11,530万元的50%,预计塑米信息可实现2016年全年预测业绩。
“在我看来,这类案例反映出上市公司与投行做市值管理的心情太迫切了,标的资产刚盈利就做重组。”上述深圳私募投资经理分析认为,有的资产盈利稳定性还不够,现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重组方案应该对业绩承诺更加审慎。
上述杭州近期有重组项目的投行人士表示,虽然监管层对并购重组标的资产没有IPO硬性盈利要求,但还是需要方案说明“标的资产是否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从这个逻辑考虑,收购亏损公司角度一般不太可行;从技术角度,亦不好对资产进行评估。”该人士表示。(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