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那些老行业里的“新面孔”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高温下,那些老行业里的“新面孔”

加入日期:2016-8-22 20:17:28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题:高温下,那些老行业里的“新面孔”

  新华社记者

  中央气象台连日发布高温预警,我国多地室外温度直逼40摄氏度,很多人在高温下坚持工作,但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烈日下奔波的工人、躲进商场纳凉的市民……记者深入多地一线采访发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动能加速转化,昔日高温下“汗珠摔八瓣”的一些行业面孔,正被一些“新面孔”所取代,有了更多“清凉”。

  面朝黄土背朝天?“甩手农民”用上无人机

  在江西鄱阳县饶丰镇八字墩村,45岁的李卓明和老伴正站在树荫下,看着儿子李志鹏操作无人机给晚稻喷洒农药。

  戴着草帽、穿着拖鞋的李志鹏站在田埂旁的水泥地上,双手操作着一个遥控器;远处,一架黑红相间的无人机挂着一个白色药剂箱,正缓而稳地从远处低飞过来,盘旋而去。

  “十分钟,搞定!”李志鹏的话让老两口有些难以置信。以前一家人给30多亩农田杀虫,需顶着烈日、背着约50斤的喷洒机,忙活三四天,常常担心中暑、中毒。

  李卓明说,每亩田的人力喷洒成本需15元,而用无人机约10元钱。“花300块钱就安心当上了甩手掌柜,高科技让种田不像以前那么苦喽!”

  目前,鄱阳县已有200多户1.3万亩农田完成无人机喷药杀虫。鄱阳县乐丰镇红兴农作物疾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廉清洪介绍,现在许多农户劳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与农校等合作,系统培训新型农民,让不少农户持证成为无人机操作手。

  靠天吃饭的农业因新技术的运用而前景更广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了更多选择。廉清洪说,科技发展有助于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农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炙烤季”测井、量油?工人远程监控不奔波

  陕西省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艾家湾作业区内,测井工张锐坐在值班室远程监控着井下的数据,“鼠标一点,就能实时了解到油井生产动态。”

  据张锐介绍,过去的艰辛难以想象:人工采集油井压力和有关流量参数时,每口油井每月至少测2次,测井工每次奔波往返需要1小时。作业区100多口油井,守在滚烫的设备旁,十多名测井工测完需度过挥汗如雨的三天。

  如今,通过对2000多口油井安装自动测量系统后,该厂124个偏远油井场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系统每隔10分钟会自动上传,获取信息更及时,也避免了高温下的野外奔波。”张锐说。

  距离艾家湾作业区不远处是杨米涧集油站,这里有四个大型储油罐。往日,在烈日下,工人们常常要趴在罐顶量油,每天需测量12次。现在,通过在储油罐安装的雷达液位计,工人不上罐就知当天产量。

  “科技脉搏跳动得越有力,工业提质增效步伐越稳健,员工越能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优越感。”杨米涧作业区书记王小龙说,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让工人作业的环境更加舒适,更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百货商场纳凉去处?融合新业态迎“度夏游客”

  “现在的商场太不一样了,高层有培训机构和创意工坊,中层有购物和餐饮,底层常常有表演活动和各类促销,中庭有亲子乐园,地下还有大型超市。”家住上海长宁区的刘楠全家周末爱去附近的龙之梦“孵”商场,“吃喝玩乐一条龙,可以算是度个假了。走之前再去地下的超市转悠一下,连明天出门买菜都省了。”

  以前每逢酷暑,刘楠常带着家人自驾游到山区避暑。如今大型商场里的娱乐休闲一体,在商场里当“度夏游客”成了新选择。

  高温天气下,市民进商场百货纳凉给零售业带来商机。送“清凉”的同时,商场百货开始把“清凉”概念演绎愈深。由世博轴改造而来的上海世博源,保留了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阳光谷,在商场中庭应季打造了一个热带雨林主题的景观,释放水汽烟雾,吸引游人前来观光和购物。

  随着实体商圈的竞争“红海化”,越来越多的商圈和商场错位竞争细分消费人群。“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结合,商品+服务、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等融合发展势头迅猛,消费升级的趋势凸显。”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星宝说,上海商圈商街商店等消费载体调整转型成效明显,上半年,部分商圈的增长超过30%。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传统商业的业态如何应对互联网转型升级是近年来零售业的第一大课题。相比单一业态,打造消费“闭环”的一站式综合商业体是实体商业转型的一大途径,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勤叫外卖是懒人?“分享经济”培育新消费

  中午地面温度超过40℃的高温天。“出门的一瞬间就觉得自己要融化了,真是出门两分钟,出汗两小时。”白领郁林说,从7月下旬上海开启“烧烤模式”以来,郁林和同事午餐几乎天天都依赖外卖。

  郁林们的清凉,映衬了互联网+外卖行业的热火朝天。知名互联网订餐平台“饿了么”上海瑞虹站站长孙海庆说,进入高温天气后,瑞虹站每天总单量从7月初的200至300单翻了一番,直冲600单。

  “一般送餐时间我们都控制在40分钟左右,这里面除去商家的出菜时间,真正给骑手派送的时间只有15到25分钟,要覆盖3.5公里内的距离。”孙海庆曾经是片区蝉联多月的“单王”,他总结出了不少心得:高温送餐,常备公司发放的防暑用品,停车尽量找个树荫位置;片区内一些只允许骑手使用货梯的办公楼,10层以下爬楼梯更快……

  “饿了么”数据显示,高温天气下,上海每日外卖订单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比如,今年入夏以来上海最高温度首度突破36℃的7月20日订单量增幅达5.64%。

  齐晓斋说,分享经济提高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将闲置资金、资产等资源投入社会消费中,也大大提升了社会供给总量,培育了新的消费增长点。

  电力巡检靠人工?机器人保电不惧“晴雨”

  在山东济南220千伏许寺变电站,一台银色机器人缓缓移动,为设备巡视和测温,数据同步上传到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的集控系统主界面上,工作人员王学智正目不转睛地监控数据。

  “从前每天要巡视电表数百块,日均巡检范围超3万平方米。”从业28年的王学智说,原来检测设备故障,要靠眼看、手摸或者手持仪器检测,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耗时长、劳动强度大,还易出错。

  “智能机器人巡检使人工工作量下降7成,而且更准确可靠,监测风雨无阻,帮了大忙!”王学智笑着说。

  “得益于智能机器人队伍的加入,电力供应一直平稳有序。”据国网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房光华介绍,入夏以来,山东全网用电负荷一度攀升至6557万多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搭建电力机器人产业化平台,通过建成世界首条电力机器人整机装备工业流水生产线,机器人年产能力达500台。公司总经理蒋斌介绍,目前,我国应用山东电力生产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已有306台,覆盖27个省区市。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以创新科技手段保障电力供应,为社会经济安全、高速发展插上智能翅膀。”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记者程迪、姜辰蓉、周蕊、魏圣曜)

  作者:程迪 姜辰蓉 周蕊 魏圣曜来源新华社)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