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险资入股扫货,是引导投资还是误导投资?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险资入股扫货,是引导投资还是误导投资?

加入日期:2016-8-20 8:32:05

  近期险资的持续活跃,
  确实起到激活股市赚钱效应的功能,且对部分资金起到价值投资引导的作用。但是,当股票价格大幅飙升,且远离其合理的价值投资区域时,则往往意味着后来接盘者需要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

  险资频繁入股举牌,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然而,在险资一系列举动的背后,其究竟是起到引导价值投资的作用,还是误导了价值投资的行为,却引起了市场的热议。

  实际上,近年来,险资在二级市场的入股举牌行为,已经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然而,伴随着万科股权之争的激烈上演,市场才对险资资金的投资行为加以重视。

  时下,万科股权之争已然从万科与宝能系之争,逐渐演变为多角色的股权之争,而其中牵涉到的实力机构已经包括了华润、恒大系、安邦系、宝能系等。或许,对于市场的理解,险资对万科股权的青睐,主要来自于其长期财务战略投资的意愿,但随着多家险资机构的先后入驻,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或许并不是那么简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险资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已达到了13.5%,而当前险资运用规模更是达到了12.56万亿。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万能险等保费的井喷,结合险资负债端的成本持续加大,这也不得不让险资机构,尤其是中小保险机构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或许,经历了近年来的井喷式增长,未来险资机构的保单收入高增长模式或面临发展瓶颈的制约。然而,对于一些中小保险机构而言,若不能够挖掘出新的增长点,或扭转其资产端收益率的下滑,则往往意味着其负债端成本将会显著制约其后续的投资出路,而在与同行业实力大机构的比拼中,显然是处于被动的一方。

  除此以外,在近年来,尤其是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国内资产荒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且无风险利率持续下滑的趋势下,无疑进一步加剧这种资产荒的问题。对此,站在中小保险机构的角度出发,若其资产端收益得不到保障,或其投资吸引力骤然下降,则或将会引发一系列退保风险等问题,这无疑进一步削弱这类中小保险机构的后续竞争力。

  显然,在资产荒问题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市场中可挖掘的优质资产已经为数不多了。然而,在此背景下,如果想要挖掘出一些中高投资收益率,且属于低风险的优质资产,已然属于一件概率不高的事情。不过,与其余投资渠道的资产端情况相比,国内股票市场中的一些中低价格,且潜在股息率、基本面较佳的上市公司,无疑成为这类大资金大机构苦苦寻找的优质资产。

  或许,对于部分险资机构而言,大举入股一些资质较好的优质股票,一方面考虑到长期财务战略投资的需求,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可能考虑到自身的扩张需求,或通过一些同行业股权结构分散的上市公司,进行大举入股乃至举牌,而后借助后续入驻董事会等行动,来得到后续更深入的发展考虑。

  实际上,从近年来险资机构的入股举动来看,确实存在一定的激进性。但是,经过综合衡量之后,大举入股乃至举牌某一上市公司,或许已经是无奈之举。而在其苦苦寻找优质资产的同时,国内股票市场中部分优质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也开始逐渐受到这类资金的挖掘,而后逐渐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

  不可否认,面对近期险资的持续活跃,确实起到激活股市赚钱效应的功能,且对部分资金起到价值投资引导的作用。但,对于价值投资标的而言,其始终存在一个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或通过持续稳定的股息率或稳定的价格上涨,来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性的投资回报。

  不过,在大资金大机构大举入股的背后,实际上很容易引发市场的哄抢。与此同时,部分资金还可能会动用高杠杆的资金工具来达到撬动股价的目的,进而加速了股价波动的节奏。受此影响,当股价快速远离其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并快速透支掉其潜在的盈利预期,则往往意味着股票投资的风险得到迅速地膨胀。至此,即使这一家上市公司属于优质的投资标的,也可能因为资金的大肆炒作,而扭曲了其正常的价格走向,甚至提前透支掉未来几年的投资回报预期。显然,当股票价格大幅飙升,且远离其合理的价值投资区域时,则往往意味着后来接盘者需要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而此时此刻,原本抱着长期价值投资的意愿,却不得不变成了价格投机的行为,这将会对市场的价值投资氛围,起到一定的冲击。

  从价值投资,变成阶段性的价格投机,这或许需要得到市场的修正。但,面对时下的市场环境,既要对市场保持适度的监督与规范,又要激活起市场局部性的赚钱效应,确实非常艰难。但是,面对部分采取激进型的投资策略,且动用高杠杆资金大举入股的资金机构而言,确实需要合理地引导,不应该让价值投资演变成价格投机的行为,进而加剧了股市的波动风险。

编辑: 来源:□.郭.施.亮.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