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逐鹿金融中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地方逐鹿金融中心

加入日期:2016-8-15 2:15:15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各地在其“十三五”规划中,纷纷“升级”了其关于金融中心的定位。

  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位于金融中心“第一梯队”,仍为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全国金融中心,其金融业增加值均在25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接近或超过15%。

  三座城市中,北京是金融监管机构、四大行总部及三分之二央企总部所在地,也是金融决策监管中心;上海是国务院于2009年明确提出要打造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间、债券、资本市场等众多基础性金融交易市场均设立于此;深圳的金融中心并未纳入国家规划,其特点在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以及扮演国家金融创新试验中心的角色。

  不过,北京市的“十三五”规划中,删除了有关金融中心的表述。

  以15个副省级城市观察,处于“第二梯队”的各城市在金融中心定位上已超越原来简单的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开始差异化。重庆市提出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杭州提出建设互联网金融中心,济南提出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其他城市如武汉等地也将自身定位为经济区、城市群的金融中心。

  各城市将金融业占GDP比重作为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不过,在GDP增速不断下降,金融业增速仍保持较高增速,如京沪深去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5%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一定会上升,金融业也成为多个地方的支柱产业。

  三大金融中心分化

  处于金融中心“第一梯队”的,是全国三大金融中心的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金融业发展路径和政策各异。

  “十二五”时期,北京、上海皆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为目标,深圳则定位“全国性金融中心”。各地“十三五”规划显示,京沪深在“十三五”时期,除上海未变外,北京删除了其金融中心的表述,深圳则调整为“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

  截至2015年末,三大金融中心的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2500亿元,北京、上海甚至在4000亿元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已接近或超过15%。

  当前各地金融行业“十三五”规划虽未出台,但在其总体规划中,上海仍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要求“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深圳的金融中心定位已从“十二五”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定位--“以金融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为特色的全国性金融中心”,调整为“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相比之下,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则未提出金融中心的概念。

  上海是唯一一个纳入相关规划的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城市。早在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上海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北京“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之一仍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但“十三五”时期金融中心定位被删除。2015年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实际上,北京是金融监管机构、四大行总部和三分之二央企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金融的决策监管中心,其金融中心的地位为其他城市所不能代替。

  与之相比,深圳的金融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其金融中心建设尚未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高度。《深圳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前期规划稿)》也称,深圳金融改革创新主要是在现有体制下的深化和完善,重大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和措施受国家现行金融体制和金融发展战略影响,金融开放创新力度受到一定制约。

  在金融市场上,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分居三大金融中心,深圳则更是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OTC(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不过,上海建立了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一系列完整的金融交易场所。

  谁是金融“第三极”?

  大城市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潮流带动下,中国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了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逐。

  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2015年,广州、天津、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都在140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9%左右,这些城市构成了金融中心的“第二梯队”。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的的金融中心定位,徘徊在区域范围内。广州“十二五”金融中心的定位是区域金融中心——“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的重要支点”,这一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开始对标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与香港功能互补、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

  截至2015年末,广州金融业增加值1629亿元,仅次于北上深,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广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2%。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广州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上做过很多突破,比如期货交易所、发债中心等;后来寻求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所突破,但目前全国性银行只有广发,广州区域银行业整体比较强,但还不算突出。不过,广州民间储蓄比较高,珠三角经济也比较发达,区域性金融管理机构也在广州,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比较有优势。接下来,广州金融的突破口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金融、民间金融街、广州国际金融城等。

  以华北而言,济南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今年7月,该市将提法修改为“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以弥补当地产业结构短板。同省的青岛,则提出“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定位,包括争取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青岛发起设立私人银行子公司,引进培育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理财等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等。上游的郑州定位“亚洲经贸金融中心”,成为国际商都。

  武汉“十三五”提出“中部金融中心”定位,去年底武汉金融业增加值为837亿元,武汉提出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1200亿元。

  另外,作为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对其金融中心的定位从“十二五”的“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成为“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努力建设成为区域金融总部中心、全国财富管理中心、全国新金融服务中心。”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