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东辉
英国“脱欧”与万科控股权之争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前董事长傅成玉却把两者联系了起来。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为万科控股权之争的焦点是万科“脱王”,“宝能系”虽然提出要罢免万科全体董事,但真正的目标就是要罢免王石。
在很多人眼里,英国“脱欧”的后果很严重,而万科“脱王”的后果也很严重。不过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等量级的事件,万科“脱王”的影响被人为夸大了。笔者虽然对傅成玉的观点不敢苟同,但认为可以从这个全新的视角对英国“脱欧”与万科“脱王”进行一番比较分析,从中得到启发。
英国“脱欧”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英国“脱欧”不是好事,不仅对英国不利,也对欧盟不利,甚至对全世界也不利,为此忧心忡忡。可英国人却是见仁见智,“脱欧派”与“留欧派”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闹出很大纠纷,最后多数人选择了“脱欧”。这颇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味。
傅成玉是这么把万科“脱王”与英国“脱欧”联系起来的:“大股东利用现有法律和监管制度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无可厚非,然而正像英国公投退欧那样,一切都合法,整个程序都是人们认可的,但脱欧结果却是大多数世人不愿看到的,从长远看也许是英国自身不可承受的。虽然公投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民主决策方式,却导致了自己不愿看到或不可承受之结果。华润、宝能与万科管理层之间的控股权之争已经出现类似迹象。
“脱欧”是大多数英国人的选择,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表示尊重这个结果。但傅成玉却把自己的想法代替了英国人的想法。事实证明,英国“脱欧”虽然一度在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但天并没有塌下来,英国股市在短暂暴跌后迅速收复失地,甚至创出新高。A股市场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仍然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现实并没有按照人们的主观想象来演变。既然英国人民选择了“脱欧”,那一定是反复权衡之后的结果,不会是最糟糕的选择。
一些人被事后数百万英国人反悔请愿的事迷惑,以为这是英国不可承受“脱欧”的证明,甚至想象英国政府或议会有可能不批准“脱欧”。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有人认为还可能再来一次公投。英国是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公开表达不同的意见,但要推翻公投结果,或者重新公投,这是英国政府和议会不能承受之重。
万科“脱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再来看万科“脱王”一事,很多人认为这对万科是不可承受之结果。傅成玉的说法是很有代表性的,他认为万科是中国市场少有的治理规范、公开透明的良治公司。万科长期致力于全体股东的长期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中国资本市场稀缺的良治公司。过去说这个话大家都会信,现在人们对此却要打上问号了,因为诸多事实表明,万科是一家经理层内部人控制企业,有些重要事情并不公开透明,难言治理规范。还有,王石是不是一直在维护万科的品牌价值、核心资源和全体股东利益呢?或许他主观上确实有这个愿望,但其客观行为却极大损害了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万科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商誉确实有王石的很大功劳,但这半年多来却是万科品牌形象受损最严重的时期,而这主要是因为王石一系列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对此他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第一大股东“宝能系”与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是对立的,王石激烈反对“宝能系”,连带对第二大股东华润也表示强烈不满,引进深圳地铁摊薄原有股东的权益,这怎么能说是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呢?事实是王石对宝能不义在先,而宝能对王石不仁在后,人们不要把这个因果关系颠倒了。
万科“脱王”对万科是不是一件坏事呢?人们也需要摆脱主观想象。这就像英国“脱欧”,很多人想象这是非常糟糕的黑天鹅事件,结果只带来短暂的阵痛,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事情根本没有人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糟,认为是好事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万科“脱王”又会怎样呢?
应该承认,王石过去对万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王石已经不是过去的王石。如果王石能早一点急流勇退,那么王石头上的光环依然灿烂,而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形象也不会受到丝毫损害。遗憾的是,王石反其道而行之,给万科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本身已经证明王石不能胜任万科掌舵人的重任了,并且越来越成为万科的负资产。在这种背景下,万科“脱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