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股6月末启动以来,银行股表现乏善可陈,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7月银行板块整体上涨2.86%,而同期上证综指涨3.88%,也就是说银行股整体跑输大盘。
银行股的赚钱效应匮乏令普通投资者敬而远之,但另一方面,与普通投资者不同的是,资本大鳄们却频频抢筹银行股。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持续迎来规模增量。但随着经济新常态及利率走低趋势的确立,这些长线资金在投资端普遍面临“找不到好资产或哄抢好资产”的尴尬,流动性相对充裕下的“资产荒”现象愈加凸显。综合机构观点看,银行股很多依旧破净、估值便宜、股息率高,是绝佳的防御品种。
资本大鳄频频抢筹配置价值早已具备
首先是近期爆发股权争夺战的民生银行,上周,泛海系掌门人连续三天增持民生银行合计76.5亿元,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比例从2.84%增加至5.69%,占总股本的比例也已逼近5%的举牌线。加上6月末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引发市场对相关方意图争夺大股东的猜测。
而股权争夺战也带来投资机会,交银国际报告指出,民生银行股权争夺或带来交易性机会。报告称,根据《民生银行公司章程》, “本行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单独或合并持有本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3%以上的股东,有权向本行提出提案”,所以3%的持股比例是一个关键门槛。假设4.49亿股的交易仍为卢志强所为,则泛海控股已经超过新希望(持股比例4.18%)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三大股东,距离第二大股东一致行动人东方集团与华夏人寿5.48%的持股比例相差0.87个百分点,仍存在继续增持的可能性。
而除民生银行外,其他银行也不乏遭遇大资本抢筹的,比如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签署协议,收购广发银行23.686%股份,交易对价总计233.12亿元。
人保财险在2015年底签署协议受让德银持有的华夏银行19.99%股份,交易总额在230亿元至257亿元之间。
另外还有人保寿险、人保财险增持兴业银行;安邦财险举牌招商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耗费390亿港元收购南洋商业银行等。
分析人士认为,观察目前扫货银行股的机构,以保险系资金为主,亦有银行相关大股东为保持主要地位进行增持,还有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
招商证券表示,无论是从绝对估值水平,还是基于板块轮动策略角度看,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早已具备,此前迟迟不动的核心原因是缺乏龙头个股,如今具备拐点效应的龙头个股已经出现,比如民生银行和建设银行,在龙头个股带动下,板块行情启动在即。
银行股配置价值:防御性+破净
而银行股确实是绝佳的防御品种,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初至7月19日,上证指数下跌了14.14%,而同期银行股指数仅下跌了3.98%。其抗跌效应明显。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银行股可以起到投资保值作用,一些稳健风格的投资者会看好银行股投资的安全性。
此外银行股每年的分红付息率也较高,购买银行股的分红回报相比银行理财也十分划算。
而东方财富Choice统计列将银行股7月20日收盘价(前复权)和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每股净资产比较发现,仍有10只银行股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但其股息率却平均高达4.39%。
截止7月20日依旧破净的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