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活”还要“养得好”——透视中国农业供给之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养得活”还要“养得好”——透视中国农业供给之变

加入日期:2016-7-21 14:45:33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养得活”还要“养得好”——透视中国农业供给之变

  新华社记者张兴军、林晖、刘羊旸

  结构调整方面,在政府主动引导与市场需求倒逼之下,粮食种植打出“优质牌”;产业模式上,生态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转入现实,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经营主体构成上,从三农创客到新农人群体踊跃登场,给农业领域带来新气象……

  “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半,记者在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调研时发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表面波澜不惊的农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专家认为,相关变化将进一步助力国人端牢“饭碗”,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使得农业供给从“养得活”向“养得好”转变。

  好小麦自己“会说话” 结构调整争打“优质牌”

  停车场上,刚生产的一袋袋优质面粉不用落地,通过自动化装车系统整齐码放在货运卡车内;生产车间,制粉、磨粉、打包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工人操作娴熟利落……

  “好小麦自己会说话,农民卖粮不发愁。”在河南温县一家面粉企业院内,总经理李强介绍,近年来公司以销定产,通过提前签订协议引导农户种植指定的优质小麦品种,企业由此解决了加工粮源,农民种地也尝到了“甜头”。

  记者在夏粮收购现场调研发现,通过产加销利益链的有效衔接,不少主产区农户正从单一追求高产向量质并重转变,地方政府的抓粮重心也悄然发生类似“位移”,由此构成眼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缩影。

  2016年5月19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焦作市“中国优质小麦之都”称号。同时举行的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会上,外地客商一口气签订了共计16.5万吨的需求合同。

  中华粮网分析师焦善伟表示,焦作小麦容重、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较高,多年来深受国内粮油加工企业青睐。此番获得殊荣,将进一步强化当地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深度参与到小麦产业链的融合延伸过程中。

  “生产环节重量轻质是国内粮食高库存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产粮大县的传统名号相比,现在地方政府高调打出优质牌,帽子之变的背后是意识之变、观念之变,折射的正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基层一线的最新调整。”

  同样的变化在更大范围内出现。据悉,2016年全国夏粮总产13926万吨,产量虽略有减少,仍处历史第二高位。对此农业部分析称,丰收背后夏粮生产区域布局更加集中,进一步形成了黄淮北部强筋小麦优势区、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江淮北部及黄淮大部中筋小麦优势区;同时,专用品种比例得到提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强筋小麦面积比重达到23.5%,比上年提高1.5%。

  在东北三省,由于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价格下调预期的传导,当地玉米面积调减趋势明显,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实地督导调查,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在粮食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时,数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从追求“高产”向注重“优质”转变,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推广节本增效的科学种植方式,将是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

  “互联网+”引发餐桌革命 生态循环点亮农业新常态

  五花肉炖土豆、糖醋排骨、猪肉鸡蛋卷……连日来,福建沙县府前社区的江女士下班后,利用手机APP下单、冷链物流配送的食材,做得一桌香喷喷的拿手菜——这户普通市民家庭餐桌上的变化,恰是农业传统种植养殖模式经“互联网+”改造之后,引发的系列连锁反应。

  总部位于福州的田字一号有限公司总裁谢汝平告诉记者,近年来生鲜电商的流行,彻底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消费通道。配送问题解决后,如何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愈加成为众所关注的核心。为此公司先后在南平、沙县等地建立了30个自有农场,并从台湾引进微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养殖:使用五谷杂粮饲养畜禽,同时在环境中喷洒微生物菌,形成微生物菌团,以提高畜禽的抗病性,最终实现减少用药。

  “养殖环节实现源头管控后,从今年3月起公司推行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利用微信、手机APP在线下单,同时辅以社区线下配送,目前像江女士这样的省内会员就超过了3万个,单个社区服务站日营业额7000多元。”谢汝平说,“下一步公司准备把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嫁接到APP上,不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并且还要让放心看得见。”

  市场倒逼“舌尖上的安全”之外,更加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新常态下农业生产领域的亮点。

  记者在河南舞钢市采访时看到,当地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瑞祥农牧公司像个“生态工厂”,几乎闻不到异味。走进公司的养殖场,但见两座巨型沼气池汇集粪污,沼气除供附近瑞祥社区330户农民免费使用外,还用于发电;沼液经滤净后可灌溉、养鱼;沼渣被输送到肥料厂,变成有机肥。

  公司董事长钮延军介绍,公司将社区2300亩耕地全部流转,依托畜禽粪污转化的有机肥种植蔬菜和粮食,由此把原先的“胶泥地”变成“生态田”。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品质口感更好。目前公司已开设十多家超市,直销绿色农产品

  平顶山市市长张国伟说,传统养殖模式下,畜禽粪污堪称“环境杀手”。面对规模化饲养快速发展的现状,全市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为突破口,建立了覆盖80%耕地、76%乡镇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由此将一条生态循环链从猪场延伸到了农田、社区和市场。“这里面暗含的从加法到减法的逻辑,对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极具启示意义。”

  从创客到新农人 追梦田园深耕“农业蓝海”

  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方式持续升级的同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构成也悄然变化。职业农民、三农创客乃至新农人群体,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深耕“农业蓝海”,展开田园追梦之旅。

  走进厦门市杏林老电厂院内,一座经过改造的创客空间展现眼前。由废旧设备和钢材焊接组装的雕塑以及工作台,复古与现代混搭,趣味与创意并存。坐在宽大的钢雕咖啡厅里,厦门快斋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卫东侃侃而谈——如果不是听他介绍,仅就眼前所见,实在难以把这个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和千里之外的食品企业乃至土地上的薯农联系起来。

  吴卫东介绍,公司主业长期集中在营销咨询和创意设计。面对食品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团队果断进入三农行业。年初和山东一家紫薯加工企业合作后,通过粗粮细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紫薯糕点,深受市场欢迎。目前企业已发展紫薯基地1万多亩,并带动周边2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

  “作为三农创客,微创新,大创意是优势所在,今后我们将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努力打造高颜值、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三高食品,最终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健康,产品找到市场销路,农民实现丰产增收。”

  和用创意激活农产品加工业的吴卫东们不同,作为新农人的一员,来自福建泉州的林锋山等人直接投资数千万元,扎根武夷山下发展绿色有机蔬菜。记者注意到,除了关注田间生产细节外,接受采访时林锋山嘴里不断冒出“互联网+”“O2O”“用户粘性”等各种时髦新词。

  有关方面估算,目前国内新农人数量已达200万。农业部经管司问卷调查显示,74.8%的新农人有自己的品牌,68.4%在生产中运用了互联网技术,88.2%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35.9%通过与农民、家庭农场等合作获得稳定的产品来源。

  “对中国农业而言,未来谁来种地一直是焦点之问。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踊跃登场深耕农业蓝海,使得三农格局发生积极变革。”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如果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是种地人金字塔的塔基,那么从创客到新农人就构成了塔尖,大家正以各自的实际行动共同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由此也成为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参与采写记者:康淼、管建涛、高敬、宋晓东)

  (更多报道请关注新华社客户端并订阅“新华全媒头条”)

  作者:康淼 管建涛 高敬 宋晓东来源新华社)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