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补课”理工科大学建设 东莞理工欲成经济转型“大脑”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广东“补课”理工科大学建设 东莞理工欲成经济转型“大脑”

加入日期:2016-7-14 8:47:54

  本报记者 杜弘禹 东莞、广州报道

  东莞理工学院,这所建校20余年的地方理工科高校,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获得发展良机。

  在广东正推进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计划”中,东莞理工赫然成首批建设对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东莞理工在其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探索中,优化学科专业,确定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作为主攻方向,将机械、计算机、化学、电子、光学等一批核心学科统一纳入到智能制造领域新型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希望重点突破和提升。

  而这,也是广东理工科大学奋起直追的一个缩影。

  广东“补课”理工科大学建设“后工业社会之需要大学,也如大学之需要后工业社会……”李忠红一字一顿地说。这位东莞理工学院的副校长希望引用英国学者哈罗德·珀金的话,能更好地阐明当今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大学的科研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作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广东理工科大学的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符。从经济总量看,2015年北京的GDP为22968.6亿元,上海为24964.99亿元,而广东为72812.55 亿元,增长8.0%。

  而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显示,北京拥有理工类大学35所,并且名校众多,如清华、北航、北理工等;上海虽然仅有21所理工类高校,但也不乏同济、华东理工、东华大学等“211”理工名校。广东有33所理工科高校,但仅华南理工水平较高。

  无疑,广东的理工科高校“短板”急需补上。

  今年1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理工类学科。广东还提出,到2017年,全省理工类大学生占比提至40%;到2020年提至47%,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量实现翻番。

  目前,广东理工类学生占全省学生总数为33.6%,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

  但广东发展理工科,并非没有优势。事实上,广东的优势在于活跃的经济,这是理工科的发展的良好背景。

  东莞理工学院就瞄准这一点,依托东莞强劲的经济进行发展。

  东莞是位于广东中南部的制造业重镇,早年依托加工贸易而快速发展,但金融海啸后,随着人口红利消逝和土地成本上涨,经济一度承压,转型升级亦在提速。

  近年,东莞一则努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二则谋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今年初,东莞提出新的目标,即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先进制造基地,到2020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2015年,东莞的GDP达到6275亿元,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10.2%和8.5%。

  而这也给了当地院校——东莞理工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重点突破智能制造学科专业

  正值盛夏,当东莞理工的年轻副教授郭建文头顶烈日,驱车赶往20余公里外的东莞横沥镇,他新的身份是镇长助理。这段时间,郭建文常是如此奔波,教学之余,为地方和企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几个月前,横沥用简短而正式的仪式迎接郭建文到来。当地干部和企业家喊他“郭博士”,认为他代表着一种他们稀缺创新力量。

  东莞理工也似乎意识到这种渴望,为此特地安排300万元,启动一项名为“科技创新服务东莞”的专项行动,派出多个“小分队”到东莞的园区、企业和专业镇,一线提供创新智力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东莞理工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对接,谋求共同推进新能源与新材料、3D打印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此外,还参与到东莞当前作为头号工程的“机器代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中。

  最近引发关注的消息是,东莞理工与西门子宣布共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预计2017年底建成投用,这也是西门子与中国高校共建的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西门子负责人Pete Carrier说,该中心集成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前沿技术,将为东莞带来产业活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东莞理工的整体思路是,将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作为主攻方向,希望建成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型优势学科专业群、科研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学院,提供创新智力支持。该校的建设方案中还明确,将争取到2025年建成支撑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持、人才培育和科技服务体系。

  在李忠红看来,改变了过去的单一学科分别建设的模式,有利于进行重点突破和快速提升,这既是考虑到东莞地区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也基于该校基础和条件,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领域。

  东莞理工还将提高“应用性”作为重点探索内容,提出“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三大目标。李忠红认为,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应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推动专业链、学科链和人才链与区域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对接。

  这也就要求东莞理工必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突破。目前,该校正酝酿出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政策包”,探索从优化内部产学研环境,包括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免责政策和鼓励教师在学校和企业间合理流动等内容。目前,该校已有在岗和离岗教师先行先试,成功创业。

  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万陆认为,东莞随着转型升级深入,对创新资源的需求肯定越来越高,寻求外部创新力量支援有其必要性,但如本土的东莞理工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意义更加重大,仅仅距离缩短,也利于高校和企业更频繁的创新互动。

  他还表示,东莞理工在需求拉动和政策助推下,功能定位将适当升级,更注重应用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将更强。

  作者:杜弘禹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