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下半场 9个配套文件在路上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日前在
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此前的6月3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时提到,目前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重大改革举措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肖亚庆还提到,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
自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公布之后,国务院国资委已先后发布了14个配套文件。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文件为国资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很多文件是整个国资改革的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肖亚庆的报告表明,在2016这个国资改革大年,国资改革将进入下半场,剩下的9个文件将密集出台。
国企改革在下半年仍然会在“重组”上做足功夫。肖亚庆在报告中也提到了这点,“国企改革下一步将推动重组整合,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进一步精干主业,推动产业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同类资源,实行专业化运营,提升中央企业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据澎湃、东方财富网等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社科院建言 一线城市开征房产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住房发展(2016中期)报告》称,全国房地产目前出现严重分化,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迅猛增长,但是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慢,甚至是负增长。
《报告》建议,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需要增加供给,在商改住的基础上,实施工改住,调整工业用地的功能。总结和推广苏州等地经验,实行房价涨停板制度和土地拍卖熔断制。同时,抓住目前机会,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开征房产税。
《报告》认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与规模,采取限制大城市的土地供应和住房供给,只会造成房地产的严重分化和空间结构的失衡。因为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土地供应和住房供给,但是很难吸引更多的人口。
《报告》称,要解决小城市人口聚集的问题,需要改进地级以下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开征房地产税。同时加快国企改革,让其尽快退出竞争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便解决大型国企推高土地成本的问题。
房产税主要是指针对居民持有的住房征收的税种,已在重庆和上海试点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郝如玉7月2日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透露,目前房地产税仍在起草过程之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分享经济或被纳入中国GDP数据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发表《新经济:政府统计面临的挑战》的演讲引发业内关注。许宪春透露,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探索新方式,将滴滴出行等分享出行、众包和“沙发客”等新兴行业纳入至官方GDP增长数据中,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新经济”的发展。
许宪春表示,考虑到分享经济,按照收入法核算的GDP总量和增速,要比生产法核算的GDP数值要大。国家统计局目前已经开始在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研究制定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预备比较全面地反映新经济活动。
据了解,随着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商业模式,产生了大量非货币交易。以滴滴出行为例,分享出行行业的发展正在推动国内经济转型。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出行平台已拥有3亿注册用户,近1500万注册司机,日完成订单量已经突破超过1400万,服务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和企业级等多个垂直领域。
(据央广网等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中国外储意外上升 脱欧冲击波未到 据官方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外汇储备重回3.2万亿美元关口,增幅超出预期。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51万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34亿美元,增幅0.42%。5月末外汇储备环比下降了279.32亿美元。
彭博此前调查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下降247亿美元。参与调查的19位经济学家中,仅有2位预测6月外储环比上升。
分析称,6月中国外汇储备上升有五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外汇市场和汇率的自发调整作用显现;二是从一些领先指标看,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冲击尚未充分体现;三是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可能出于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要进入外汇市场购入人民币,带来外储增加;四是汇率计值因素贡献100亿美元左右;五是储备投资收益带来外储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6月份外汇储备超预期增长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脱欧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预期更多体现在7月的外汇储备中。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外汇储备,2014年6月时曾高达3.99万亿美元。
(据中国新闻网、新浪财经等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中国机器人产业存过热隐患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
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称,国内
机器人产业存在过热隐患,并且已经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蝉联全球最大的
机器人消费市场。根据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工业
机器人的销量为6.6万台,同比增长16%,这一数字占到全球销量的27.5%。
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让
机器人产业在最近几年迅速成为热词,这从地方政府对于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有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将
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产业园超过40个,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处于筹备中的园区。
王卫明称,各地现在都很重视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企业无论体量大小都会成为政府的座上宾,并得到资金、土地等各类扶持政策的支持。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根据该《规划》,2020年中国国产品牌的工业
机器人年产量目标为10万台。
按照中国
机器人发展五年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
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50以上。
机器人密度是指每万名工人配套使用工业
机器人的数量,该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准。2014年,中国的
机器人密度只有36,而全球的平均值为68。
(据界面等文章综合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