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股东都希望公司业绩好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并不是股东都希望公司业绩好

加入日期:2016-7-11 4:39:29

中国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论坛精彩回顾 投顾大师赛:选手短线突击技巧揭秘

  “很难想象,会有主要股东希望业绩越差越好吧。”一位上市公司前高管陈昇(化名)和记者聊起来,称自己也觉得“惊讶”。

  更有意思的,这个公司还有两个主要股东诉求也不相同,一个股东希望业绩越来越好,还有一个股东则觉得上市公司业绩好坏无所谓。

  这家上市公司规模一直没不大。不希望公司业绩好的股东目前没在公司董事会中,希望业绩差是希望有机会重新掌管上市公司。希望业绩好的目前就掌管着上市公司。另一个对业绩无所谓的股东在上市公司负责一块儿业务,他希望自己负责那一会业绩好,为了自己那块业绩好,上市公司业绩差一点做点牺牲也没问题,“他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个人抱负,想有所成就”。

  在记者和陈昇聊起最近的万科乱相时,提到支持宝能华润一派的一个观点:股本多的就应该说了算,因为要为所投资金负责,持股越多的,升值时升值越多、亏损时亏损越多,所以选择越慎重越有利于公司发展。

  陈昇认为绝大数时候是这样,但有时候又不是。

  就像他曾所在公司,三个股东各有诉求,“在野派”还主动采取行动破坏“掌权派”提高公司业绩的举措。管理理念不同、风格不同,让曾经的小伙伴也能变成对手,管理层还要选择跟着那个创始人,上市公司这种案例已经很多了。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所适从,像陈昇这样的高管才选择离开。

  从上述案例可见,掌权者是比较着力提高所负责业务业绩的。由此看来,大股东持股不菲而且可以掌控上市公司管理层,是比较能提高战斗力的方式。

  但是也有很多案例表明,这种模式存在损害中小股东的行为——因为缺少监管,大股东一手遮天,管理层全部为其任命,唯命是从。

  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是资本市场一直倡导和推崇的一种模式。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1987年到深圳当体改委主任,1988年一手策划万科上市。王石当时力主万科上市,就是为了脱离特发集团,获得独立自主的经营权。

  徐景安认为,作为上市公司,奉行的模式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资本所有者追求资本增值,把企业交给专业的管理团队打理,但所有权和经营权一旦分离一定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模式中国一早就有,早年间工商业者就会雇人管理店铺、票号,矛盾也一早就有。国美事件中,关于职业经理人是管家应绝对执行创始人指示的观点,就盛行一时。

  所以中国人还是比较注重主仆之分,安上这个名分之后,很容易对号入座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处于“仆”地位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利的。

  一位经历丰富的保荐人告诉记者,股东其实很脆弱。管理层没有出资,他们想走就走了,股东却没有这么便利,在劳资纠纷中,股东往往是受伤害的一方。其实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股东也可以选择卖股票,管理层想找工作找下家也不容易。

  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市公司是股份制,股东很多,大股东也不能任性,因为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可能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利益。这种观点在宝万华之争中显得很中庸,徒有指导意义缺少可操作性。

  比较容易引起认同的观点是,自己的资产自己负责,就是毁灭掉别人也干涉不得。其实这种观点相当具有毁灭性,即使是独资企业,也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在中国和大多数社会的古代,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私有财产,古代甚至有父母杀死孩子不犯法的法条。但现在孩子是社会的观念已在文明指引下深入人心。虐待孩子要受法律惩处。

  陈昇对此的看法是,企业产生之后就不仅仅是股东的了,企业有很强的社会属性,相关各方都有利益,甚至连供应商都有份儿。那些觉得是私产可以随意处置的做法,在以前会得到无条件支持,现在不同看法越来越多了。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