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产业:巨头们的“权力游戏”货币化之路依然遥远_行业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VR电影产业:巨头们的“权力游戏”货币化之路依然遥远

加入日期:2016-7-1 14:03:00

  导读:伴随VR技术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影业公司开始了互联网+VR的新形态尝试。在资本市场和行业巨头们争先恐后地涌入虚拟热潮下,VR电影产业是否真的会颠覆未来体验?在投资之路上,倾斜的重心又该聚焦何处?6月中旬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高峰会’上大咖云集,阐明了巨头们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的布局和玩法。

  核心摘要:

  1. 电影业巨头布局VR产业,“VR+”颠覆全产业

  1.1 光线传媒布局VR全生态

  1.2 合一集团“赛道多投”,聚焦内容与分发

  1.3 VR是小米的第三块屏幕

  1.4 万达文化——场景消费的时代已来临

  2. 两年后的VR电影市场——分级、沉浸与技术革新

  3. VR内容何时爆发——张弓搭箭,爆发只在瞬息间

  3.1 看好VR线下市场——PPTV聚力VR乐园

  3.2 爱奇艺——商业模式打造科学消费观

  3.3 数字王国——虚拟现实改变生活

  1.1 光线传媒布局VR全生态

  今年年初,王长田(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布光线传媒正式进军VR领域,先后投资了4家VR公司,包括先看网络院线、七维科技、极睿软件、当虹科技。光线传媒的VR生态里包括VR的拍摄设备、VR的播出平台、VR终端、云储存,以及VR相关的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王长田在介绍VR市场时表示:“今天来的所有人都不是冲着VR的泡沫,都是冲着VR的未来来的。尽管很多数据都在预测VR在2020年能达到什么样的情况,但是VR目前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每个人都在摸索。所以我们并不知道VR未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为它做各种各样的探索,这个是光线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在VR拍摄方面,2015年4月,光线影业早已投资了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VR/AR)技术公司七维科技,它生产VR拍摄的设备,同时匹配Go!Pano软件套件——实时的缝合技术的同时加上虚拟的背景来进行合成,开启VR实时直播新纪元。

  另外一家公司DreamVR做虚拟的观影体验,王长田解释道:“看VR电影就像是在真正的电影院,前面有屏幕,旁边有人,关键是能和旁边的人互动,语音交流,而这个人可能和距离十万八千里。这些都是VR应用中很小的一部分。VR可以改变整个内容产业,光线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硬件、软件和技术的提供,促进内容的生产。”光线传媒VR内容和硬件兼顾,看网络院线与当虹科技联合,打造VR内容平台,以收费为主要的商业模式。

  1.2 合一集团“赛道多投”,围绕内容与分发

  VR行业是比电影行业泡沫更大的行业,从过去一年我们能看到,整个行业所有的产业链,不管跟VR有没有关系的,都以谈VR为荣。合一集团就是优酷土豆,今年4月份正式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现在是阿里巴巴旗下主要是数字娱乐方面重要的平台。李捷(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数娱总经理)表示:“在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内部,大概有3-4个不同的团队在做VR的尝试和不同的方向,因为我们也还看不清楚VR未来在中国真正的突破口和进步在哪里,所以我们的策略叫”赛道多投“——在一个VR的赛道,从硬件、播放器、内容供应、后期、包括拍摄技术,4-5个团队在做不同的尝试。”

  合一集团对VR的判断是非常具有泡沫,但是有巨大的希望,因为VR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也是“多屏合一”中的另外一块屏幕,从PC到移动、到电影、到电视、最后到VR,这是一个趋势。整个阿里在数据娱乐中主要围绕着内容和发行两个方向在做,内容生产包括优酷土豆、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分发主要是优酷土豆平台,有5000多万的活跃用户,同时也拥有像阿里星球、天猫这样到平台,基本上涵盖了一个人数字与生活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和屏幕。

  李捷表示:“从VR的内容和分发布局,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整个VR的产业链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这个行业从刚开始就和传统的视频行业不太一样,VR行业的挑战在与资金的密集型和技术的先进性两个都要具备,必须在商业和技术上找到非常好的结合。”另外给创业者的一个建议是:“非常不建议创业者从VR的硬件入手,我认为这个行业是竞争高度激烈的,所以在优酷土豆和阿里的策略中,在硬件方面是开放的,支持HTCVive、三星Gear,包括国内头显、设备和SDK。从我们的角度感觉VR真正的挑战是在内容,技术是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我们看到20年前VR这个产业就已经存在,没有做起来的原因一个是技术上的限制,那时GPU没有出现;在20年后,VR产业得到了资本行业的高度关注,技术上面可以解决了,最大的挑战是内容生产,它改变原来电影的叙事结构,没有教科书,没有经验可循。商业模式上面,VR从诞生开始就应该是收费的模式。”

  1.3 VR是小米的第三块屏幕

  唐沐(小米影业总裁/小米路由器/小米探索实验室(VR)总经理)谈到:“两年前,智能家居有一个非常热闹的泡沫期,当时任何一个硬件制造者或从互联网出来的年轻人想做智能硬件的创业的时候,他们必然会提智能家居。确实,当时很多大厂进入智能家居,发布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概念和产品,但是当我看到一个智能插座都在讲自己是智能家居的中心的时候,我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这个市场可能要完了,果不其然2年后泡沫破裂,但是沉淀下来的是好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足够好,其实不需要讲什么概念。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家对VR的关注、资本对VR的热捧其实和当年的智能家居是很相似的。在这里小小奉劝一下有可能已经入行的和可能还没有入坑的,大家仔细去思考一下,VR的市场到底是不是这么热,或者说能不能盈利。”

  小米看VR,会把它看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它是有3块构成的,一个是硬件、一个是硬件之上的软件系统、一块是内容。唐沐表示:“小米擅长做的事情是硬件和软件系统,我们在内容上会做充分的合作,我们也和优酷土豆谈了很多。小米擅长做硬件体现在我们可以把它做的更好、更便宜,把它做到海量。目前我们在手机上是有2.2亿块屏幕,在电视上有1500万块屏幕,我认为VR小米的第三块屏幕,我希望能很快到达一个百万的量级,之后朝千万量级冲刺,但是过去我做过小米路由器,知道把硬件卖到百万量级是非常苦难的事情。要把这个硬件做的足够好,满足刚需,足够便宜,这样才能让用户认知到买回来。VR是一个值得让用户购买的产品,我见过一个视频剪辑,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戴上VR坐在凳子上,有人哭,有人叫,有人甚至从凳子上滑下来,这是很久以来我第一次看到能给用户带来这么刺激体验的产品,所以VR一定是有希望的。但是它的障碍也有很多,现在大家去创作VR内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硬件平台没有起来的时候,这些内容是存不下来的。”

  关于内容,小米是第一次涉及这个产业,在唐沐看来,VR目前很多视频类似“糖水片”的东西,看上去很刺激,因为它第一次把景象呈现出360度的感觉,但是刺激感是一次、两次观看之后就会消退的,用户会对真正好的内容感兴趣。未来评价VR内容的好坏和评价平面内容好坏一样的标准,就是他到底能不能打动人心。

  1.4 万达文化——场景消费的时代已来临

  曾茂军(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认为驱动电影行业发展有3大因素,首先是运营,一个好的运营可以让一部好的电影有一个高的票房;第二个是技术,电影行业100年的发展是靠技术驱动的;第三个是好的剧情。在这三大因素中,有两个是和VR非常有关系的,第一个是内容,第二个是技术,所以VR一定是电影行业的未来。具体来讲,VR想要真正的繁荣,必须用消费才能带动,所以万达更关注的是VR的技术、内容怎么和场景消费相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贷消费,产生了很多零售业的巨头,比如说10年前的沃尔玛;第二个阶段是体验式消费,做餐饮、娱乐业;现在已经开始场景消费时代,VR是其中一种。

  曾茂军表示:“今天的VR还面临很多问题,一个是硬件本身的不成熟,我现在做的是去寻找全球最新的VR技术和电影的结合,目前我们做了几个尝试,一个是把VR用来做电影的推广,今年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搭建40个VR场景去体验,这个场景完全是由电影内容转做成的VR,大约有1分多钟时间的体验,传播性非常的好,对电影本身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第二个尝试是要把VR的影视落地,我们最近也在全球考察了很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内容,在北京的万达影城做了一次VR的特别短片。我们认为VR一开始就应该是收费的,所以第一天就是收费模式,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效果很好。从去年开始,万达在全国提出了‘会员+’打造电影生活生态。我们VR体验的票价是要比电影票贵的,全国的电影票价大概在32-35元之间,VR的票价是50元。所以我认为如果能选择好的内容加上去,我个人认为VR未来的应用最大的一个是在游戏,其次是电影。”

  思考:相比较移动互联时代的无限烧钱再收割,巨头们投入VR产业的时候明显理智得多,从一开始就想好收费的模式和关键——有的卡位硬件、有的定位平台、有的专注内容,也有资源和钱都很多的主想要做好全产业链的。其实从苹果开始,生态圈的概念被各家公司逐一引入,从上到下,从硬到软,都想把用户圈住在自己的圈子内,反复、重复、多次、高频消费。然而用户是有限的,而资本和时间是近乎无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用户,巨头们在这场“权力游戏”的争夺中,势必也要血肉横飞、颠覆观念,现行的商业模式可以无误的copy到VR电影产业中吗?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包括巨头们一起思考。

  2

  两年后的VR电影市场——分级、沉浸与技术革新

  光线传媒董事长表示:“可能不用等到两年后,我会贡献给大家一个很长的电影片段,总长度不排除有20-30分钟,最近要拍的一个影片叫《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还有一些正在制作当中,比如说《大圣归来》的导演将制作《深海》和《大圣闹天宫》。”

  李捷认为从设备上来讲,VR有待大量改进,现在一些移动端的VR设备体验还不是特别好,一个是晕眩,第二个是比较重,VR从人性角度来讲,不是一个理想的像手机一样自由设备。VR会随着屏幕技术的提升,三星最新的设备,号称是8K屏幕,拖拽和晕眩的效果会大大降低。所以2年后,硬件上的进步可能会非常明显,因为我们看到的游戏产业、视频产业都是硬件先发展起来,硬件的迭代速度和提升远远快于内容。第二个是现在的VR内容,大多是‘糖水片’、纪录片、全景为主,VR影片的拍摄成本比较高,技术含量比较大,2年后,VR的电影可能会出现所谓的长片,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90分钟的VR电影。李捷特别看好的是直播——VRLive,2年后,认为所有的直播都应该是以VR的形式。

  唐沐提出有可能,2年之后,VR会促进电影市场的分级。VR恐怖题材的作品一定是很吓人的。也许2年之后,我们再来到这个会场,在坐的人可能会少一半,因为这个泡沫破裂了,第二个是在这个舞台中间会有一个VR360度的摄影机,虽然现场的人会比较少,但是全球观看这样的论坛的VR全景直播的人会挺多的。第三个设想是,VR设备到时候肯定会破千万量级。于是肯定有成体系、成规模的VR内容生产。当大家看完电影,特别想看一些花絮、彩蛋或回味一些重要场景的时候,一定会去花钱消费。但是2C的话,对于家庭市场,单纯对VR片段收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人们还是很难会去用VR眼睛看一部很长的片子,这是我对目前硬件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

  曾茂军认为一个完整的电影如果只有20-30分钟,想要把一个故事表现的很好其实是很难的。VR用在教学上会非常好,比如装配一个发动机,如果去操作一个真正的发动机,在旋转当中,是很危险的。VR在直播方面,真正的把观众带到场景里面,让观众身临其境,但是VR目前想要体验到那种沉浸感,必须包裹才能有全封闭的感觉。过去我们拍电影的手法和创作方面只用关注主角就行了,VR的内容制作上会变的非常非常难,故事的呈现、手法、技术在未来都会有很大的突破。

  思考:现行的整个电影工业其实一直在由西方主导,包括流行元素、拍摄手法、技术运用等。卡梅隆通过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次革新了西方电影工业体系,开启新时代的章节。VR技术的出现和运用,给了国内产业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从侧面去完成技术与时代的追逐,包括补全分级和内容上的弱项,提升产业工业的完整度和一体化能力。

  3

  VR内容何时爆发——张弓搭箭,爆发只在瞬息间

  3.1 看好VR线下市场——PPTV聚力VR乐园

  VR目前的状态,米昕(苏宁文创副总裁/聚力传媒总裁)表示:“苏宁文创和PPTV聚力更多的还是探索,这个行业离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看到的应用对个人来讲是短时长的消费。其实在线下充满了大量的商机,比如说以前去的传统的环球影城或迪士尼,需要大量的土地、游乐设备才能表现出来,但是现在通过VR、一些座椅系统和相关的替代技术可以完全逼真的模拟。因此我们认为,短时长的消费它需要高精良的内容,因此非常看好线下。所以整个集团未来会在线下开一系列的文化体验中心,其中把VR业务能够带到市场。2C的业务还是一种尝试,因为现在这么多VR内容,没有一个能做到让人记住。比如我们看NextVR最核心的是有大量的体育版权,我们相信它在体育直播方面可能有机会。一些商业化的想法,我们8月份的像推一个东西——把IMAX带回家,这个东西技术上可能还涉及到一些硬件问题,但是在从内部上来讲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了,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

  3.2 爱奇艺——商业模式打造科学消费观

  李岩松(爱奇艺副总裁)表示:“爱奇艺在VR整个市场无论是内容或设备,其实最核心的是商业模型和结构,我们做了很多延伸的探讨。大家也能看到,今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VR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VR真正的商业模式不是在电影院,而是在电影院旁一个单独的区域内,但是他不是电影院售票体系内的一部分。VR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就是付费,观众愿意为多少时长的电影以及什么样的内容买单?VR用在教学其实在欧美是非常受关注的,他是怎么付费的,是online的还是offline的?爱奇艺拥有中国最大的付费用户,规模最大的视频观看的时长和覆盖的群体,怎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把VR的内容、设备、合作伙伴完全结合,不单单是爱奇艺而是真个业界都应该研究的方向。我相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出来,快速的把这个商业模型在2B、2C、online、offline上搭建完之后,VR才能真正在中国市场做起来。”

  3.3 数字王国——虚拟现实改变生活

  谢安(数字王国行政总裁、执行董事)介绍道:“我们公司和其他的可能不太一样,当他们还在考虑是不是要进入VR市场的时候,我们不用关注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公司DNA特别适合做VR.23年前,由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创建,拍了300多部电影,得过9个奥斯卡奖,从90年代末我们做电影特效的时候,都是用的3D建模,做的所有的模型包括建筑、车子、飞机、树木、海啸、火山、地震,把这些3D的东西转成虚拟现实的内容对我们来讲再容易不过了。”

  从2013年,Facebook还没有收购Oculus的时候,很幸运Oculus的原型机就躺在我们的办公室。这么好硬件是不是需要配更好的内容?我们做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行尸走肉》,当时做完业界是很轰动的。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虚拟现实,只是觉得好玩。直到遇见两个事情,第一个是在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讲者叫尼克·胡哲,他一出生就没有四肢,他来到我们公司本来是想做虚拟人,后来我们就给他看那个《行尸走肉》,正常10分钟的体验,所有人都应该哭的、尖叫半天,但是他很宁静的,我们还以为他的头显坏掉了,15分钟一点尖叫都没有,到最后把眼罩拿下来的时候,他哭了,讲了一句话“原来走路是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VR不仅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它其实可以改变生活。

  第二个例子是这样的,我们一开始是在美国做电影特效的公司,美国的六个大的制片像上帝一样,但是自从我们做了这几个体验之后,他们都来了我们公司,VR到底能不能成为电影的下一个机会。VR电影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预告片可以用到。比如说《速度与激情8》,你想像一下如果你戴上头罩坐在副驾驶飙车、后面的警车追着你、外面的景色呼啸而过,这样的体验给你3分钟,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很想看这部电影。

  思考:如果VR未来真的成为商用的、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中国那一类公司能够脱颖而出?

  从技术上看,“华为”在芯片、图形处理包括在软件算法这一块是世界顶级的。软件操作系统这块,中国公司机会不大,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基本上还是由美国的一些公司领导的。流媒体技术方面,如果做到4K真实还原,实时传输的话H.264在大的渠道传输已经很难了,VR的传输更难。内容方面中国公司可能会有机会,因为是本土,但是如果想真实的还原,设备太过昂贵,而且容易被山寨。VR的产业链条太长,大家都在点上去寻找机会。光线看好的是混合现实——虚拟和真实,这是一个操控技术和人机互动技术的变革,苹果为什么移动互联网这么成功,因为它的操作界面,其他人很早就有智能机,但没有人这么做。

  爱奇艺认为未来能成功的还是互联网公司,但不是传统的IT类的,无论是软件、硬件,商业模式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每一家把付费业务作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因为它是改变了互联网这么多年向2B客户收费货币化的形式。

  当然当下的局面,对于各家巨头而言,货币化之路依然遥远!

(责任编辑:DF064)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