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好股多的是 水皮:欧盟崩溃 中国机会极好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谢百三:好股多的是 水皮:欧盟崩溃 中国机会极好

加入日期:2016-6-25 11:43:41

  导读:
  谢百三:好股多的是 英国脱欧 中国不怕
  顾铭德:下半年行情会比上半年强
  李志林:A股难脱战略相持阶段
  贺宛男:英国脱欧何以震惊全球
  郭施亮:场外资金何时才敢大举进场?

  宋清辉:独立董事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桂浩明:以平常心看待深港通
  应健中:上半年K线大黑棒
  何群荣:A股变局:煮熟的鸭子变黑天鹅咋办?

  苏渝:如何将新老手投资特点融为一体?

  祝祥学:A股最后的不确定事件落地之后
  花荣:下周空军还会扫荡吗?

  水皮:英国独立日 欧盟崩溃时 中国现在的机会极好

  谢百三:好股多的是 英国脱欧中国不怕
  一、中国股市在不安中等待
  本周,中国股市一直处于焦虑与不安、徘徊之中,等待英国是否脱欧的公投结果。英国脱欧成功,根据学院派经济学家的看法,其出口、投资均会受重大打击,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会被德国法兰克福和法国巴黎所取代,英镑会大幅贬值,欧洲经济也会大受影响。也有学者认为,最终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及中国经济。

  二、从历史上看,中国股市主要是内因起作用
  冷静想一想,中国从1990年股市开设以来,到底是受外界影响大,还是国内因素影响大呢?1992年,中国A股狂涨到1500点,后来不停地增加供给(发新股),1992年的绿色股票认购证中签率达到50%,于是股市从1500点一泻千里,终于跌到392点。可见是国内调控所致。

  再看1999年5月19日,管理层决定启动股市,拯救实体经济,抵消亚洲金融危机的凶险影响。结果“5·19”行情从1050点冲到2001年2245点。可见,也是内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再看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开始从1:8.28向上升值(后升到1:6.2),大量外资进入,外汇占款每天增加100-200亿,人民币资产、房地产和股市也开始上涨。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结果2006-2007年A股从1000多点冲到6124点,出现了全球涨得最好的牛市。随后管理层对股市泡沫忍无可忍,又在2007年10月,坚决收紧了货币政策,股市又经过一年大跌,从6124点跌到1664点。

  所以,中国股市的牛熊转换,跌宕起伏,主要是受国内因素影响。国外影响也有,但主要是内因,有时甚至会与美欧股市反向而行。

  三、中国股市是相对封闭的
  1、中国实体经济是对外开放的,但股市是封闭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完全自由兑换,这是一堵极好的“防火墙”。国外经济大事冲突,主要是心理上的。所以,我非常担心人民币过早地放开全面自由兑换。那样,股市就垮了。

  2、国家不敢现在全面放开人民币,因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1:3.6左右(不是1:6.25)。放开了,中国出口商品会否大涨价?出口怎么办?7014万家中小企业怎么办(出口比例很大)?2-3亿就业怎么办?

  3、货币政策一直是偏宽松的。

  4、国家希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寄希望于股市,不希望股市被弄坏。

  5、主要是国内有146万亿的M2和百万亿银行存款,利率又极低,除北上广深、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外,房价已不涨,理财产品收益也低;只要股市稳住了,人们的资金就会慢慢被吸引进来。

  6、国内政局相当稳定。

  7、人民币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元外的第二强势货币。

  总之,英国脱欧对中国有影响,但不大,一切均取决国内因素,如国国内货币政策,新股发行速度、国家股法人股变现速度与规模(现在还是很快的)。

  四、关键是选好个股及板块!
  好股多的是,上个月在贵州茅台开会,查了一下,发现34元上市的贵州茅台股价涨到1732元(复权)当时251元,买了1000元,现在转眼之间273元了,虽然涨幅不大,但安全、保险!它的市盈率依然是2900多家公司中最低的。它的长期涨幅超过北上广深房价涨幅。

  本文结束时,英国确定脱欧,A股下跌39点。而英镑汇率大跌,日本股市大跌,触发熔断机制。世界金融市场一片哀鸿。我认为这虽然是个利空,但是对中国直接影响不大。欧盟目前问题多多,多国债务危机,难民汹涌而入,又是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有人讲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慢了,慢有什么不好?中国改革开放37年,实体经济一直是开放再开放,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基本上不开放,自得其乐,有什么不好?总之,中国经济主要靠内因,股市也是。挑选好个股,保持合理仓位即可。(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下半年行情会比上半年强
  虽然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还比较悲观,看空仓者及空仓、轻仓者比例很高。但是大盘指数从5月9日起,近1个半月的期间,明显企稳,成交量6月份的平均数两市5000亿上方明显高于5月份。

  最为突出的是,个股和结构行情此起彼伏,热点轮换,财富效应在部分个股中扩散。次新股和新股行情提前进入局部牛市,让人不可思议。二级市场中热点板块率先走出底部,如锂电池、稀土、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只要打开电脑,归纳搜索,那些50亿左右的高科技股票都提前进入上证指数3000点上方的价格。尚未启动的银行等大盘股,虽然股价不涨,但抗跌性明显增强,遇利空也不大跌。

  这段时间,落后大盘指数的板块主要是借壳重组板块。证监会先是对中概回归股收紧政策,又推出对资产重组公司的新办法征求意见稿。于是,资产重组板块,不管真的还是假的,不管是否受新办法的影响,都大跌,落后大盘。其实,只要冷静思考,在沪深股市注册制不可能短期出台的国情下,资产重组板块必然是沪深最活跃、最能吸引资金的板块。证监会出台借壳重组的新办法目的是抑制假重组,忽悠式重组,打击重组中的违规减持行为,违规套现行为,虚假信息欺骗股东的行为。对于符合证券法规的借壳重组,证监会完全没有必要进行限制打击。上海等地的国资改革,如前期已停牌的物贸股份。如果实现外部企业借壳上市,对原有股东利益,也包括国家股东利益当然有利。借壳上市方也会有利。对股市整体环境、整体利益完全是正能量。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资产证券化进程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资产重组来实现。所以,无论国资改革,还是民营企业借壳和卖壳,只要符合证券法规,相信地方政府和证监会积极支持,不可能反对。所以,近期低迷的国企改革,借壳重组板块也会企稳活跃。

  大盘止跌企稳,结构行情悄然启动最明显的盘面特点是,对各种利空因素不再盲目恐慌,不再过度反应。本周五,英国正式脱欧,日经指数大跌7.92%熔断,恒生指数大跌近4%,上证指数只是小跌1.3%,在闻讯正式英国脱欧后,上证指数从下跌84点还能反弹回来50点左右。英国脱欧对世界股市来说是利空兑现,对沪深股市来讲,并没有实质性利空。但在股市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沪深股市要没有任何反应,不太可能。因此从总体看,目前沪深股市人气在逐步恢复,各大微信群互相推荐股票的积极性在提高。个股行情只要持续,就会扩散,然后形成板块轮动效应。上半年就要结束,下半年的行情比上半年强是大概率。(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A股难脱战略相持阶段
  1、英国脱欧,两败俱伤。

  周五下午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引发了全球金融震荡。我认为。这对英国和欧盟,是一件两败俱伤的事情。

  对欧盟而言,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断,欧盟的声望和活力受到损害,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脱欧派”(如法国、匈牙利、瑞典、荷兰、丹麦、希腊等)步其后尘,纷纷举行公投,欧盟和欧元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会明显下降,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也会因失去了英国这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而受到不利影响。

  对英国来说,其国际评级或被下调,国际地位也会下降,对欧洲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少;原投向英国的外资可能会另谋出路;英镑将大幅贬值,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会有所下降;伦敦作为欧洲乃至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将让位于纽约和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伦敦的房价将出现暴跌;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独立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英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会变得不明朗。

  受此影响,周五,欧洲股市开盘,普遍大跌8%-10%。英镑和欧元暴跌,银行股更是惨跌,在交易中,德意志银行跌18%,苏格兰皇家银行跌34%,巴克莱银行跌30%。

  2、对中国的影响正面大于负面。

  虽然在短期内,英国脱欧对中国、中国股市造成了突发性的冲击;因伦敦作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失去,人民币国际化会面临一种新的外部环境,在欧洲推广的战略成本大大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增大。

  但是,从长期看,利好因素也不少。如,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从老三上升到老二;中国对英国、德国和欧洲事务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加;英国和欧盟各国都将更加依赖于中国的投资和双边贸易;单一欧洲国家更容易撇开欧盟对华限制军售的禁令,出口尖端武器和技术;英国和欧洲国家可能争相打破贸易保护壁垒和高科技封锁壁垒,实现多领域的高科技与中国产业升级对接;一些欧盟国家和原来想加入欧盟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如近期波兰、塞尔维亚等,都纷纷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因此,尽管周五日本股市跌7.9%、澳股跌3.09%、港股跌2.92%,但沪深主板只跌1.3%和1.05%,创业板仅跌0.47%。

  并且,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早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已经明确表示:“央行和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对英国公投做好了准备,完全有能力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估计必要时,央行仍会出手干预人民币汇率,并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总体而言,英国脱欧,增加了中国在英国、欧盟、中欧、东欧之间纵横捭阖的余地,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机会大于挑战。

  3、A股战略相持阶段可能拉长。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预言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各阶段,最终被时间所证明。这是对客观矛盾进行辩证思维、辨证分析的经典案例。

  以此来对照股灾后的中国股市,也颇为适用。从5178点——2638点,是“战略退却”阶段。之后,围绕2850点上下一百点震荡,是“战略相持”阶段。尽管市场人士多次预言并竭力呼吁下个月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却一次又一次流产。

  这表明,今年以来,在基本面、政策面上的形势十分复杂。如,注册制、熔断机制、战新板、美联储议息、人民币贬值、A股纳入MSIC落空、推史上最严借壳标准、打击忽悠式重组、英国脱欧等,一系列利空轮番对股市造成强烈冲击,使得A股脱离“战略相持”阶段,变得异常艰难。现在看来,这个相持阶段的时间,还将拉长。

  往下看,2800点位置,既有14倍市盈率全球股市最低估值做支撑,又事关拥有几万亿筹码的国家队的切身利益,还涉及千万亿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哪怕英国脱欧,周五下午,最低跌到2807点时,国家队和保险资金便大买50ETF,场内抄底资金也蜂拥而入,将它视为宝贵的买点。致使周五成交量高达近6500亿。

  但是,往上看,一旦大盘触及或冲破2900点,就往往踌躇不前、无功而返。

  这种“战略相持”阶段还要持续多久?那是需要经济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实质性利好支持的。对此,人们应继续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轻易幻想“战略反攻”阶段大行情即将到来。

  打持久战,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在局部的热点、板块和个股上,人们还是可以寻求轮番突破的。例如,前期的主流热点锂电池板块表现突出,历时较长,收益颇丰。

  近期,市场热点有扩散之势,我以为,主要是围绕三条主线:
  一是以中国领先于世界的量子通信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

  二是国资改革板块,如周一上海物贸股东大会通过了借壳方案,周二东方创业涨停,周三上柴股份涨停、周四浦东金桥涨停,周五中华企业又停牌重组。

  三是民企资产重组板块。主要指非借壳上市的资产重组。

  我认为,分散投资这三个板块的相关个股,是与目前的“战略相持”阶段相适应的。

  正如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中,人们普遍感到是最严峻、最容易失去信心一样,眼下股市也属于这种情形。但人们即使在极其困难中,还是要树立信心、收缩战线、明确目标、敢打敢拼,勇于夺取局部“战斗”的胜利。(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英国脱欧何以震惊全球
  英国本来是自由化程
  度较高的国家,最早发明股份制,通过民间力量和财富成就了日不落帝国。而今英国脱欧了,为的是不愿再给穷人发红包,关起门自己干自己的,全球化趋势有可能逆转,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

  “留欧”小小的一个岛国,1500多万人投票赞成脱欧,还有1400多万人主张留欧,竟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只黑天鹅。在东方,一大早开盘的日经指数期货暴跌8.1%,触发熔断;在西方,下午4点后的欧洲股市又纷纷以10%上下的跌幅开盘;英镑、黄金、原油等不是暴跌、就是暴涨,轮番表现。中国股民自然也不例外,周五一整天,几乎都被BBC的相关新闻牵着走了。“留欧”类似的全民公投我们也曾见识过。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希腊退欧(欧元区),苏格兰脱离英国等等,但影响远不如这次英国脱欧那么大,那么深,那么澎湃激烈。“留欧”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全盛时期早已过去。从世界经济总量看,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英国不过2.85万亿美元,比重不到4%。从英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看,虽然英国仅次于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毕竟只占到中国出口的3%;再则,虽然伦敦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中国大陆除香港外的人民币第二大离岸市场,但交易量和存款也就几百亿人民币,比起140多万亿人民币总量来说更不成比例。相对于开放程度还很低的中国A股市场,中国投资者为什么会如此关心英国脱欧,以及脱欧背后引发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留欧”在笔者看来,英国脱欧以及其对世界乃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欧”第一,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债危机,再到目前的难民危机,欧美国家推出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移民政策,尤其是货币宽松已经不知道多少个Q了,但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衰退之中。目前看来,抱团取暖已难见成效,只得各自走各自的路。而且有迹象表明,在英国脱欧之后,还会有不少“脱”会跟上来,如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已表示要“脱英”;富国英国脱欧了,为的是不愿再给穷人发红包,那么穷国如五猪之首的希腊,会不会不愿勒紧裤带再来一次公投退欧呢?“留欧”第二,英国经济总量占比虽不高,但其国际地位、尤其是在世界金融业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小觑。如上述,英国的经济总量比重虽然不到4%,但它毕竟是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第五大经济体,人均GDP(43771美元)更比德国(40997美元)和法国(37675美元)要高,英国人之优雅、自信还是有经济基础做后盾的。特别是其在世界金融业的地位,主导当今金融领域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伦敦、纽约和东京,其中伦敦的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外汇成交量中所占比例达41%;在国际债券市场方面,英国发行的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也是全球第一,其次才是荷兰、美国。有分析认为,英国脱欧之后,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法兰克福所代替,不要说短期内可能性不大,纵然代替,也将是以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作为代价的。“留欧”第三,全球化趋势有可能逆转,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英国本来是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十五至十七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一度称霸世界,后来为什么被英国所取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面几个国家靠的都是王室的力量(国企)去掠夺和征服世界,而英国最早发明股份制(东印度公司),通过民间力量和财富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笔者不久前看到加拿大一智库对全球自由化程度的排名,我国香港名列第一,第二至第十位依次为瑞士、芬兰、丹麦、纽西兰、加拿大、澳洲、爱尔兰、英国、瑞典。而德国排名12,美国20,日本28,法国33,印度75,巴西82,俄罗斯111,等等。连英国这样长期实行自由化的国家,都想关起门来自己干自己的了,全球化还能“全”得起来吗?“留欧”结论是: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做最好的自己!(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场外资金何时才敢大举进场?
  一旦市场底得以形
  成,或容易引发部分长期资金的大举进场。然而,在市场底得以确立之后,在市场做多氛围逐渐修复的影响之下,其未来可否形成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这也将会影响到更多场外资金的流入进度。

  近一段时期,我们总是听到场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消息,但却缺乏实质性动作。与此同时,在英国脱欧、万科股权之争乃至限售股解禁等风波的影响之下,却似乎给那些本来计划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带来了不少困惑。

  事实上,对于引导资金,尤其是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问题,早已在市场中得到广泛热议。不可否认,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而言,经历了前期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了较好地释放,而股市的指数点位也基本重返之前牛市启动之初的点位,不少股票的累计跌幅更是超过50%,甚至70%。

  但是,面对风险压力骤降的股票市场,却似乎仍未能够吸引场外资金的大举进场,而更多资金,却往往采取谨慎观望的态度,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在笔者看来,对于场外资金而言,虽存在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有涌进市场的迹象,但更多的场外资金,却似乎更愿意等待一个它们认为更为安全的进场位置。就市场估值水平来说,虽然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出现了接近50%的下跌空间,但股票估值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以上证50为首的品种,其整体估值偏低,甚至低于国外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中位数依旧偏高,而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主的品种,更是未能够达到“去泡沫化”的要求。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经历了前期“国家队”资金频繁出手之后,国家队资金却对部分权重股票,尤其是超级权重股票的控盘程度已接近或达到了高度控盘的水平。由此一来,在这类股票可流通部分不高的影响下,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这类股票的下行空间。同理,因这类股票占比市场权重比较高,由此也达到制约市场大幅下行的空间。不过,在现阶段内,假如国家队资金不采取这种手法,或仍很难摆脱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而在市场再度失速下行的影响下,或将再度引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等系统性风险。

  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队频繁出手却间接强化了股市行政干预的色彩,而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也有所放缓。至此,对于更多资金而言,或许更愿意等待政策底之后的市场底的出现。或许,待真正的市场底出现之后,才是它们认为比较安全的进场时点了。

  回顾过去几轮熊市行情,继政策底之后,市场底的形成过程也并不轻松。有时候,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很大,但期间市场的筑底震荡周期,却会显得相当漫长。对于市场而言,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或仅有不到10%的空间,但在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市场的盘整震荡时间或长达数月,乃至数年之久。

  “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来完成A股市场底的构筑,这或许是场外资金的普遍看法。但是,对于更多资金而言,却希望在短时间内,市场以“挖坑”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市场底的确立。但是,在面对时下市场内外部环境并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更多资金却愿意谨慎观望,耐心等待这一机会的降临。

  “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是当下国内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对于A股市场而言,往往缺乏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了市场的投资信心。由此可见,对于场外资金而言,一旦市场底得以形成,或容易引发部分长期资金的大举进场。然而,在市场底得以确立之后,在市场做多氛围逐渐修复的影响之下,其未来可否形成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这也将会直接影响到股市投资信心的修复程度,乃至影响到更多场外资金的流入进度。(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独立董事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中国证监会近期有些烦,万科独立董事回避表决的事件,又让独立董事这一重要岗位被资本市场热议,舆论也会刺激证监会加快修改、完善独立董事相关制度。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独立性不强、组织机构不健全、地位低下的独立董事,似乎就是一个可有可无但监管层又必须要求设置的岗位。

  实际上独立董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防止公司整体利益受损、保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顾名思义,独立董事就是要做到独立性,例如在公司决策、董事会决议等方面,独立董事的决定不受控股股东、公司、其它中小股东等影响和限制,做出其认为合理、符合公司发展规划的决定。更为重要的是,独立还指的是独立董事与挂职的上市公司不能存在内部关联,任职董事不能是控股股东的亲朋好友,在公司决策的时候不能考虑人情世故,严格说来就是不能涉及到公司的利益输送。

  万科独立董事张利平的回避,就涉及到了公司关联交易。对局外人而言,张利平任职的美国黑石集团和华润、深铁都没有直接关系,但他选择回避必然有一定的理由,具体是什么理由就要看万科的回应。

  张利平的作法是否专业,我们旁观者并不清楚,但作为一名独立董事,必须专业。独立董事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清楚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公司的运作,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公司面对重大抉择之时进行独立的判读并给出成熟的意见,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负责、为公司的所有股东负责。

  只不过在当前情况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和大部分所任职的独立董事都没有认真正视独立董事这一职能。大部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当前的设置就是给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看的,其独立董事往往身兼数职、多才多艺,除了董事会、股东大会可能到场参加之外,其它时间再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因此这些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少有了解,他们往往会迎合董事会、大股东的想法发表没有价值的意见。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周期性地出现独立董事的离职潮,这些辞职的独立董事大多都在各高校任职,有些高校教授会还会同时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教育部2015年11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后,不少高校对教职工的校外任职情况进行了严查,这加速了高校教授辞去独立董事职务的节奏。实际上,高校教授不一定真正懂得经营和管理,理论知识丰富的他们很可能缺少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资本运作的专业知识、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发展不一定有积极作用。

  想让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独立董事职能,不仅要独立董事尽心尽责,更要求上市公司认真对待。按照规定,独立董事的产生首先需要由公司持股1%以上的股东提名,提名人应当充分了解被提名人职业、学历、职称、详细的工作经历、全部兼职等情况,并对其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和独立性发表意见;被提名人应当就其该人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影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发表公开声明,并且同意成为独立董事。此后,被提名人信息需要报送中国证监会等相关机构,中国证监会在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独立性进行审核,再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这种看似严格的过程,中间是否存在水分、是否存在关联,我们没有妄加猜测的资格。独立董事并不是质优的中介资源,有些上市公司会邀请极有名望的学者,以期获得政府的关注、其它企业的羡慕;有些上市公司则会通过找些低价的独立董事,应付好这方面的硬性要求;有些上市公司还会高薪聘请一些好说话的独立董事,在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为大股东、董事会说好话,顺应他们的意思。很多人之所以为了成为独立董事,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也会想尽办法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目的不是为公司和广大股东服务,而是单纯的为了赚钱。

  改变我国当前独立董事难独立、难专业局面,需要提高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标准,由监管机构制定更为严格的制度;其次还要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制度,使得独立董事的当选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此外还需要引入绩效激励机制,根据独立董事对公司的贡献给予独立董事一定的酬劳,激发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

  想必过不了多久,证监会以及其相关部门会加大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管理,这中趋势必然会让资本市场更为健康。(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以平常心看待深港通
  在两年多前的博鳌论坛上,宣布了将开通沪港通的消息,此后经过约半年的准备,沪港通正式成行,从此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互连互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由于大陆有上海与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因此仅仅开通沪港通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深港通的问题。从那个时候起,有关开通深港通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明确了年内开通深港通的目标,现在已到了年中,一般估计有关深港通的问题马上会有个说法,在四季度深港通正式落地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现在来看,市场舆论对于深港通应该说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常常是股市如果有所上涨,就会推测是否是深港通就要实施了。这种状况与两年前十分形似,当时大家也是把沪港通的开通当作为一个大的利好来对待。不过,当沪港通真的开通时,市场表现却相对平淡,没有几天就出现了额度被大量闲置的局面,所谓的“沪港通受益股”,也是在短暂冲高后就逐渐回归原位。显然,沪港通的开通,并没有导致一些人所想象的股市行情大幅度上涨的局面,也没有带来大量的外部增量资金。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沪港通解决的是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问题,以加快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而就具体的进程而言,它将是“慢热”的,也就是说不会一下子就导致两地资金大规模进入对方的市场,因为要参与对方市场的投资,首先还是要根据基本面的情形,其次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些都不会太快。另外,在有沪港通之前,无论是大陆的投资者还是香港的投资者,都已经有相应的渠道来投资对方市场,并不存在沪港通是唯一通道的问题。因此,认为多了一条通道就会改变股市走势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近两年来的实践也表明,沪港通的真正意义在于彼此更高程度的开放,而并不是借此来影响股市上涨。

  其实,沪港通是如此,深港通也同样。现在的状况是,深港通的基本模式,与沪港通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就表明,开通了深港通以后,香港的投资者可以买到深市的部分股票,而深市的投资者也可以买到香港市场的部分股票。而由于香港市场的部分股票,在有了沪港通以后沪市的投资者已经可以买到,这实际上也就表明如果深港通真的开通了,从交易层面而言,很可能对深市影响会比较大,而对于沪市以及香港市场,影响则较为有限。至于从宏观上来说,有了深港通,也不可能改变沪深股市以及香港股市当前的运行状态,大盘该怎么走,还会怎么去走。那种认为因为有了深港通,股市走势将出现根本性好转的观点,显然是脱离现实的。

  应该说,深港通的开通,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格局,不但更加深入,而且也更加完整。深圳毗邻香港,两地股市的互联互通,对于双方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利的。但这种利好作用的显现,不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也不能过于功利地来理解。当前股市表现疲软,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能想象因为开通了深港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这方面,投资者的认识一定要理性。那种因为要开通深港通,所以现在就可以大力度去买股票,等着到时候香港投资者来“抬轿”的想法,恐怕是太天真了些。人们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当年沪港通开通前后的状况,对此不难理解。

  其实,沪港通也好,深港通也好,或者还有其它什么通也好,这些都是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它们对股市有正面作用,但决定不了市场的运行方向。分析股市的基本走势,还是要回到基本面上来。(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上半年K线大黑棒
  六月股市,博弈了一个个看似相关又无关的题材,美国是否加息?A股是否纳入MSCI?英国是否脱欧?如今一个个博弈下来,无论是YES或NO,这股市也就这样了,涨一天、跌一天,甚至于利好出来,跌,利空出来,涨,这市场呈自由漂浮状了,走了老半天,基本上还在原地踏步。

  还有5个交易日,上半年结束,看看今年开盘的上证指数,3536点,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仰视、也多么令人幸福的指数,而如今持股者还在苦苦地挣扎和煎熬。有道是: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五月也不算很穷,六月也没啥绝望,而即将到来的七月倒还是值得憧憬的。

  那七月值得博弈的是什么?窃以为,首先值得布局的是中报行情。本周有四家公司公告,将在中报披露中实施高送转,中报要到7月中旬才披露,公司如此提前预告,有点急吼吼的腔调。从公布的方案来看,最厉害的是10转30,似乎要将资本公积金分光拉倒的架势。其实送股和现金分红属于分配,严格说,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属于股本拆细的行为,当下所有通过IPO上市的新公司都在玩这种拆细的游戏。中报再过一个月就要进入推出的高峰,股市基本上演绎着这样的规律:高送转消息正式公布,拉开K线图看看,已经站在了山头,一波行情走到头等待新的轿夫来抬轿了,尽管到了这个阶段也有可能有差价可赚,但基本上属于鸡肋行情了,别人大块吃肉,你进去啃点骨头就不错了,那么现在这个时点,离中报公布还有一两个月,打点提前量正当其时。选择的标的还是小盘,有高额的资本公积金,股价已经开始活跃的个股,去年下半年上市的那批新股可作为重点选择的标的股。

  还有值得博弈的还是创业板吧,做短线的朋友你不能不关注这个板块。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如果今年股市是涨势收盘,各类指数大体是:上证指数涨1%、深圳成份股指数涨2%、那么创业板就是涨3%,反正跌势,走势亦然,也就是上证指数小跌,深圳成份股指数中跌,创业板大跌。这样的排比几乎每天都出现,现在的股市还并非是一个凭估值定价的市场,来来回回的倒腾,看的是股票的弹性,而现在价格弹性最好的几乎全是小票,而这些小票都集中在创业板、以及与创业板别无二致的中小板上,特别是新上市的小票,在经过N个涨停之后,打开涨停充分换手,其流通市值也只有区区20来亿元左右,这就是新股上一个炒一个的真正原因。

  下周,上半年的股票交易将划上句号,如果将上半年的开盘指数、收盘指数、最高和最低指数做一根半年K线的话,是一根长长的大黑棒,不管下周有什么强劲的反弹,离年开盘的3536点还远着呢。当下市场还在一个大箱体中晃荡,但现在有向箱顶3097点方向移动的迹象,市场的底部在缓缓地抬高。在这样的市道中,守住底仓,每一次回踩都是买入的机会,还有下周手中有沪市市值的投资者不要忘了,江苏银行的申购也是一个捡皮夹子的机会,有幸中签,那也可以赚点零花钱,不要放弃这个小小的机会。(金.融.投.资.报)



  何群荣:A股变局:煮熟的鸭子变黑天鹅咋办?
  英国公投的事件可谓一波三折,上周的时候,脱欧的预期非常强烈,但其实自本周以来,留欧的预期开始不断占据上风,周四晚上的时候,留欧的预期其实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全球市场的大部分机构的预期也是会留欧,但是周五凌晨投票开始后,这一预期突然发生改变,乃至逆转,造成周五全球市场的大动荡。这种动荡很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预期的突然逆转。如果一直有这样的预期,事实发生的时候,反而影响不会很大。譬如之前A股纳入MSCI指数的时候,在纳入之前的几天,市场经历了下跌,因为预期纳入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在正式宣布之后,股市低开后反而大幅反弹。英国公投则刚刚相反,周四留欧的预期达到最高峰,然后在几小时后就发生逆转,这样最容易造成金融市场的恐慌。从周五早上的公投投票的持续票数来看,今天早盘全球市场已经基本认定脱欧成为定局,也就是说早盘全球市场的下跌,包括A股的大跌,已经在反应最终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相比较美元的货币政策动向,英国公投事件对于A股而言,影响主要在短期,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大盘中期方向。周五的市场来看,A股相比港股等全球市场来看,走势还算平稳。经历了美联储利率政策、英国公投,这两大最近几个月关注的全球核心风险事件后,市场的关注点将重新回到国内。

  国内市场来看,管理层对于经济刺激的预期正在逐步增强。6月份以来,管理层已经多次表态要稳定经济增长。譬如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释放出稳投资的积极信号。除此之外,国新办表示,中国政府和家庭领域可适当提高杠杆率,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表示,地方政府待确定债务约7万亿元,仍有举债空间。而数日前,李克强总理也表示要保持信贷规模的稳定增长。综合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继续刺激的空间。货币政策中的降息降准也很可能使用,但是频率会很低。但财政政策,可能有一个持续刺激的空间,譬如基建投资、民间投资为主题的政策利好。

  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点是深港通和中报业绩行情,这两条主线均利好消费龙头股。板块上未来继续看好高端白酒、区块链和北斗导航。区块链目前主要都是金融IT相关的个股为主。周五也有媒体报道,Circle宣布获得6000万美金D轮融资,百度领投,IDG资本合伙人彭明盛、Breyer Capital、CICCAlpha、银湖资本联合创始人格林·哈钦斯(Glenn Hutchins)等也参与了本轮投资。Circle创始人JeremyAl-laire表示,他们6个月前就在中国设立“世可中国”公司,意为“可以通行于全世界的支付”,以便让跨境支付更加便捷、简单、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和区块链企业合作,可以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发面产生积极影响。不久前,高盛预测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和证券领域可节省约150亿美元,西班牙银行也曾预测,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到2022年以前银行每年能够节约150-220亿美元。关于区块链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逐步参与,这一板块值得我们持续跟踪。周五的行情来看,金融IT股也属于领涨板块。

  回到A股大盘走势本身,近几个月以来,我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七成稳健,三成进取,未来依然建议坚持这样的策略。近期A股经历纳入MSCI指数失败、英国公投等超预期的利空,短期的走势均经历磨难,但是大盘指数整体还是保持平稳,这也有助于大盘继续趋于稳定,在不久酝酿中期反弹行情。(金.融.投.资.报)



  苏渝:如何将新老手投资特点融为一体?
  我在《股市真功夫》一书里,专门谈到了股市中老手和新手的投资区别。文中谈到:新手眼里关心眼下短线盈利,老手眼里更注重防范风险(特别是防不胜防的系统性风险),新手常用主观愿望来炒股(总认为股市是牛市)初生牛犊不怕虎,操作很频繁,套不怕不怕套。老手常用客观经验来炒股,他们经历过亏损被套阶段的痛苦与折磨,宁可错过10次也不做错一次。新手老盯着如何暴利,一心想今天买了股票明天就涨停;老手重视合理稳定复利增长,不在乎股票短期的波动。新手总想着打败庄家,老手总想的是战胜自己。新手总想战胜市场,老手总想敬畏市场。新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老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新手习惯天天原谅自己,老手习惯天天检讨自己。新手觉得每天都有机会,老手知道一年只有很少的几次机会。新手在牛市中很容易赚很多的钱;老手在熊市中很容易亏很少的钱。

  经过长期的股市投资,随着悟性和技术的日臻成熟,但凡是投资老手,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盈利和风控模式。但即使是股市老手,也照样会在交易中出现亏损,这是股市运行规律以及市场的随机性所决定的,老手也不可能完全逃脱随机扰动的自然法则。因此,对于亏损的交易,老手与新手的差异,表现形式上只是少与多、小与大、偶然与必然的差别而已。但是,老手面对交易亏损,往往有一种长期经验形成的本能。这是因为,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准则在市场中表现为顺势者盈利、逆势者亏损。但是,老手的此等做法,对于新手来讲却未必行得通,这是因为新手的操作往往是不稳定、不系统的,因此,其盈亏并不能准确反映交易的真实情况。

  然而一般人难以觉察的是老手和新手在出现亏损后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这才是老手和新手的本质差异。老手在交易出现亏损后,通常会首先从自身的交易理念和交易技术方面查找是否存在造成亏损的必然原因,一旦发现,则会立即研究解决方法,避免今后再次发生同类失误。反之,新手往往把交易盈利视为一种必然,而把亏损看成是偶然,在交易亏损时找出各种客观原因来原谅自己,从而永远停留在盈利是自己的功劳、亏损是旁人的过失这样一种自我陶醉和自我麻醉状态中,难以进取。老手肯定会认同必要的亏损是风险交易投资的代价的理念,他们对每笔股票交易投资的心理准备是准备赔多少。因此,老手在每笔交易建仓的同时,必然会同时设定止损价格,而当价格触及止损价格时,毅然止损。新手在交易投资时通常很少有对亏损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其心理特征表现为强烈地准备赢多少的获利期望。而遇到浮动亏损时则往往惊惶失措,表现为顽固守仓和胡乱砍仓交替的一种混乱的情绪化的操作,最终导致更大亏损。

  我们如何将老手和新手的投资区别和优势综合起来操作呢?盈利或亏损对老手和新手来讲,应该是把时间与经验记录下来,盈利是靠什么方式实现的,亏损时又是什么原因致亏的呢?记录下来后就要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

  因而无论老手和新手在当前熊市反弹震荡市中,最好能遵循这三大生存法则:
  一、尽量减少操作
  在牛市中,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只管选择热门的股票,哪只涨得好就购买哪只股票,甚至可以不断做多,也会赚得越多。不过,目前股市处于反弹震荡期,此时可别犯傻,持续加大仓位做多,而忘了应逢高减仓兑现。

  二、要避开多头陷阱
  在股市上涨至一定的点位时,比如3500多点或以上时,此时股市已处于反弹强阻力区,此时因上方套牢盘很多,上行风险也很大,如果此时对风险置之不理,仍继续买入“熊定会一掌拍死你”。此时应跳出习惯性思维,别被套在支撑线上的“多头陷阱”中。

  三、要避开空头陷阱
  A股的投资者在去年5100多点时还在拼命的买买买,而当股市跌破3000点后还在拼命的卖卖卖。同一只股股价腰斩了又腰斩,为什么又不敢买了呢?比如:3000点时,我重点推荐了锂电靓股多氟多,最后大盘破了三千也实现了翻番。

  综合来看,很多股民遭遇亏损,往往都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在震荡期继续生存,盲目补仓,盲目操作,过多的贪婪,最终造成了较大的亏损。为避免这类亏损,老手和新手一定要取长补短,学习对方长处,避开对方短处,才能在这个如履薄冰的市场长久生存下去。(金.融.投.资.报)
  


  祝祥学:A股最后的不确定事件落地之后
  本周最大的事件,无疑是英国脱欧还是留欧的公投。如同上周的MSCI最终未能接纳中国股市一般,尽管市场舆论的预期是“留欧”,但公投结果仍是“脱欧”,由此,引发了周五全球资本市场的大波动。从市场的表现看,这起事件对英磅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也形成了重大利空影响,因而,周五的表现,是英磅与亚太股指均暴跌。中国股市也跌了,但是,随着周五午后形势的渐趋明朗,迅速收窄跌幅,大盘单日仅跌1.30%。

  这个结果无疑是全球最好的表现。当然,这是相对于A股的单日走势来说的。如果从一年的的时期看,它仍处于漫漫的熊途,期间外围股指处于大箱体的震荡中;如果从本周来看,跌了1.07%,而外围股指多是5连涨,成功地回到阶段的高点附近。所以,我们可以说,A股对脱欧事件已“提前”用一年的时间来消化了,现在,已经开始在按照自已独具特色的轨迹运行。

  在长期的疲软状态中,A股的信心与激情早已严重缺失,此时,只有用外在超级重磅的震撼,才可以敲醒沉睡的心灵。此前,MSCI第三次拒绝纳入A股,是第一次震撼,方才有了531与615的双阳筑底。而今,当英脱欧事件被国际大机构渲染成重大利空之时,又有了第二次震撼,周五的单针探底,尽管一度击穿531的长阳平底,但未能跌破531之前的连续15日窄幅盘整的箱底。所以,这次震撼将让螺旋桨式的中阴,成为上半年一根标志性的止跌K线。

  当然,英脱欧带来的影响是全世界的,是具备极大不确定性的。但是,全球央行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央行和相关部门也不会例外。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周末,一直到6月末至7月初,相关的举措将会陆续出台,此或能成为中国股市的第三大震撼。在周五公投之前,中国各方面已采取了多重措施。在流动性方面,央行周五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达3400亿元,为两个月来最大单周净投放规模。在债务问题上,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指出,地方政府待确定债务约7万亿元,仍有举债空间;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并不违法,且有助于经济;地方政府今年可能会进行5万亿元债务置换。在受影响最大的汇率方面,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央行时明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效初显,令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规则更加透明;汇改不是为了让人民币贬值以拉动出口,是为了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希望中国央行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稳定。

  所以,英脱欧事件让中国股市摆脱了最后一大重磅不确定性事件,此后,中国股市将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自己的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之路。7月份,便是开启这条新路的好时机。而还剩下周一周时间的上半年,股市将会为上涨搭好桥铺好路,这是大资金介入最好的一段时期。

  从本周的板块与个股表现情况来看,近期热点个股多数均已进入了调整期,但是仍存在部份热点,这让盘面并不显得特别难看。在增量资金没有大举形成的时候,存量资金继续维持对次新股的垂青,高价股也没有迅速倒下,还成功地开发了万物互联之物联网与中报绩增这两大有较强持续性的新热点。与此同时,深市本地股受到深港通强烈预期的影响,有着间歇性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大金融板块形成了本周最坚挺的风景,即使是周五股指大跳水时也没有落井下石,这预示着股市当前已具备潜在的稳定因素。所以,在下周开始的新行情中,调整到位的题材股,如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互联通信、安防与软件等,将会与中报绩优,以及以沪深本地股为首的区域性国改个股一起,形成三道最美丽的彩虹。(金.融.投.资.报)




  花荣:下周空军还会扫荡吗?
  一、操盘记录
  1、周五大盘:下跌;
  2、下个交易日感觉:不清楚;
  3、短线操作计划:固定收益为主;
  4、最新建仓股战法备忘:无;
  5、当前持仓:无。

  二、随机记录逢高减仓,逢低观望,遇暴跌控制仓位做超短线。

  三、股市加油站(花荣,人称花狐狸。著名股市职业操盘手,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红马甲,知名财经作家,知名财经博客博主。)(金.融.投.资.报)





  水皮:英国独立日 欧盟崩溃时 中国现在的机会极好
  中国稳坐“钓鱼船”何忧之有?

  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但是期盼的奇迹往往落空。

  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有多少意外吗?可能并没有,但是可能大家想不到的是票投的差距会这么大,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的确是民意,否则这个公投的话题就不会提出了。反过来讲,即便公投否决了这个议程,那又能表明什么?并不能表明英国民意的铁板一块,既然现在貌合神离不如办离婚手续,影响会有,也就一阵子。

  但是市场的反应似乎太大。

  先看外汇市场,美元指数大涨,一举收复前期失地,涨幅一度达到3.89%。具体的货币汇率,欧元对美元最大跌幅达4.15%,英镑对美元一度跌至10.94%,这个跌幅导致英镑回到1985年的水平,英镑事实上已经崩盘了,当年索罗斯攻击英镑一举成名,这回索罗斯食言重出江湖最后大战英镑又满载而归,人生可谓完美。人民币被动贬值的幅度有限,对美元当然贬,对欧元和英镑还有涨幅;
  再看期货市场。纽约原油价格暴跌将近3美元,从50美元跌落到47美元,跌幅超过6%;布伦特原油同样跌破50美元,跌幅超过纽约原油;暴涨的品种当然有,黄金期货一度涨幅接近7.88%,一举攻占1362美元,白银同样有5%涨幅,但是真正的大宗商品如铜则最多暴跌4%;
  最后看股指,日本最夸张,盘中最多跌幅9%,恒生一度暴跌5.78%,股指期货上,日美两市索性熔断,欧洲股市开盘更惨,英国富时100一度跌幅达8.67%,法国CAC40最多跌到10.96%,德国DAX最多跌了10.05%,中国股市吃挂落,午盘跌1%多,下午一度破2%,尾盘收在2854.29点,好歹参与了一次全球资本市场的同呼吸共命运。

  既然有担心,自然有应对。

  欧洲证券交易所事实上在公投前已经有准备,应对交易量和波动性大幅上升,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葡萄牙交易所运营商泛欧交易所表示,该公司为这一周引入了一种特殊的措施,公司可以宣布股票期权和股指期权交易进入“速动市场”,旨在交易停止前扩大价格波动的空间,暴风雨要来谁也挡不住,那就来得猛烈一点吧。

  “英国独立日,欧盟崩溃时”。

  政治讲到底是经济的反映,英国此番退欧表面看是一山难容二虎,英国人无法认同欧盟的“政治正确”,尤其是对待难民问题上的立场,不愿帮衬穷邻居,实际上则是自身难保,经济振兴一直无望。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均饮鸩止渴,量化宽松,自欺欺人,但是欧洲银行业危机却越来越重,甚至德意志银行也面临破产传闻,法兴银行的困难更出其右,英国人凭什么要和德法一起跳火坑?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欧洲,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是有好处的,对于美国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北约方面有了一个对付俄罗斯的盟友,但是对于英国而言是鸡肋,这是为什么英国至少保留英镑也不加入申根协议的原因。

  那么,英国独立对于中国而言有什么影响吗?

  影响是有的,基本正面。

  欧盟是个特别装逼的组织,一方面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却至今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别看默克尔访华次数多,但是日耳曼人骨子里的傲慢和偏见是显而易见的,法国人也同样,一副没落贵族落水的凤凰不如鸡的心态,相比之下倒是功利的英国人更可爱,英国明确支持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退欧之后不受欧盟约束,中英关系政治上更紧密、经济更协调,自由贸易协议签得更痛快,作为在发达国家中最早响应中国组建亚投行的国家,2015年英国对华投资逆势增长60%,在欧盟失去的可以在中国找补,而英国现在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最多的国家,无论是香港的李嘉诚还是内地的王健林莫不如此,所以有何可忧。

  国际资本的动荡是难免的,不管是借题发挥还是水到渠成,颠覆、重组是必然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再印钞票试试,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中国现在的机会极好,可以在货币政策上须先一步回归正途,此正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