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出台一年 p2p银行存管无实质行业进展 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指导意见出台一年 p2p银行存管无实质行业进展

加入日期:2016-6-12 19:49:51

    2015年7月,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法”《指导意见》出台,规定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银行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2015年底,银监会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有两大条款涉及P2P资金银行存管,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银行存管机构”。记者发现《指导意见》已出台近一年,但整个行业资金银行存管的真正落地却不容乐观。

  存管现状怎一个“惨”字了得!

  在监管要求、平台增信需求及追求可持续发展等背景下,资金银行存管成为平台的核心“标配”,考核期限是18个月,如今已经过去11个月了,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进展并不顺利。

  据某知名平台统计,截止5月30日,涉足P2P网贷存管业务的银行增至31家,其中华兴银行与20家p2p平台签约成功居榜首,民生银行签约18家,江西银行签约11家。

  经记者调查发现,在《指导意见》出台近1年的时间里,目前总共11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客户资金银行存管业务合作协议》,然而在这110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的P2P平台中,实际完成银行存管系统对接的仅有17家(包括非银行直连的第三方联合存管方式10家),另有38家平台仍在与银行对接的路上,更多的55家平台自签订协议后基于技术开发能力、对接成本、客户存量资金状况等各种原因考虑、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中。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某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5月30日,协会成员真正与资金银行存管系统上线的只有天天财富和袋袋金2家平台。按照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2800多家来算,目前已签订资金银行存管协议的P2P平台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约4%,已完成存管系统对接的不到1%,由此来看:无论《指导意见》中提到银行业作为P2P客户资金银行存管机构的要求,无论政策规范监管和社会安全呼声多少,在整个行业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行业发展步伐放缓因深陷“存管纠结”

  按照P2P监管细则意见稿的要求,不合规的P2P平台将有18个月的整改期。届时不合规的平台将被踢出局。

  但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行业监管细则短期内落地无望之际,行业爆雷跑路的风气却愈演愈烈,截止5月30日,2016年P2P问题平台数已高达430家,远超去年同期的294家。为尽快肃清整个互金行业的不正风气,4月14日,国务院部署“一行三会”等14个部委联合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银监会为主制定了《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启针对互金所有行业的整治风暴;银行方面也是话风突变,对于P2P平台资金银行存管的推进更加趋于谨慎。

  银行方面表示“由于银行本身是一个趋于避险的体系,而互联网金融却是目前非法集资的“重灾区”。虽然互联网金融整治行动已经拉开帷幕,但现阶段内,整顿还处于初期阶段, 即便地方专项整顿方案基本已经成型,但是行动还没进入风险清理实施的关键阶段,P2P网贷行业前景还不明朗,风险依然显著存在,谁好谁坏还不明确。为了隔离风险,便暂停或推迟P2P资金银行存管对接业务。”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呼声颇高的民生资金银行存管业务,目前已“搁浅”,之前已经完成系统对接的,继续保留;但还没有上线的,都中止了。除民生银行之外,招商、中信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暂停新平台的洽谈和接入。

  一位平台人士称,“早就跟民生银行签了协议,以为资金银行存管搞定了,一直在排队等着对接系统。可是,现在他们中止合作,没办法,我们也只好另谋出路,找别的银行了。只是这中间等待的时间就去了大半年,而现在监管层又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资金银行存管。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能说……”

  某业内分析师表示“多数平台无法满足银行在资金、股东、团队等方面的谨慎要求;另一方面,银行也对小额分散、交易频繁、网站迭代快速、利润微薄的P2P平台不太感兴趣,更不愿意为一个不熟悉的新行业压上自己的信用。此外,从签订合作协议到完成系统对接,各家平台的产品非标准化、系统自行开发差异化大、平台对接技术能力等都是进度缓慢原因。

  仅0.5% P2P平台存管系统正式上线

  记者在与多家P2P平台高管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都认为资金银行存管对于多数P2P平台来说存在困难。P2P平台在热切推进中,但银行没有利益驱动,对于银行来说,虽然接入小平台的资金银行存管费率更高,但是更愿意首先和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合作,毕竟P2P行业风险一直较高,在监管越来越严的背景下,很多没有后台的小平台可能无法适应生存环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倒了。

  不同银行对不同P2P平台的收费标准不一,据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银行存管费率约在3‰-5‰之间,如果平台的资金规模较大,则费率可以谈的越低。同时,接口技术开发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小平台一般无法承担成本较高的技术团队,时间长是资金银行存管的一大障碍,P2P平台跟银行洽谈和对接系统,起码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再加上后期的测试运营,都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这中间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一切推倒重来,所花费的时间之长更加难以想象。

  经记者了解,截止5月30日,深圳某协会成员中真正实现资金银行存管系统上线并主动向协会报告的只有袋袋金等少数几家平台,其他也有许多与银行签约的平台,但一直都处于保守状态、没有得到有开通接入银行存管系统的确切消息,由此看来:已与银行签约的P2P平台在签订协议后大多处于或开发对接、或静默观望期中。

  (以上是记者通过银行及各地互金协会收集到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

  在“资金银行存管”这种模式下,以网站上在行业第一个提出了“银行直连式-客户资金银行存管系统平台”概念的袋袋金为例:经记者上网体验,每个用户在其平台开户时,都会被引导至华兴银行开设网络E账户,然后绑定银行卡;用户投资产品时,系统会自动跳转到银行页面,由用户直接向银行发出资金划转交易指令、才能完成投资,并且未投资的资金余额仍在客户完全控制的银行E帐户内。这一模式下,用户资金从一开始就完全在“银行帐户体系内循环”,袋袋金始终接触不到客户资金,实现客户资金与P2P平台的“彻底隔离”,对用户来说,帐户资金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解除了帐户余额资金被平台“资金池”化的被动风险。

  还有对于一些资质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的平台来说,“银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的门槛、金钱与实践成本都比较低,似乎客户更熟悉、操作更便捷,显然更受平台欢迎,但这种联合存管方式是平台而不是投资人在银行开立账户,可以说是一种“弱存管”模式;此外,这种模式是否符合《指导意见》规定的“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银行存管机构”监管规定,监管层至今没有明确表示,今后能否行得通还不得而知。

  P2p平台完成客户资金银行存管合作,对于p2p平台也是一种肯定。然而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即使是p2p平台接入银行存管业务并不意味着投资p2p平台的资金就绝对安全,资金银行托管只是保障P2P投资客户资金安全的一道防火墙,但并没有彻底解除“借贷项目安全性”风险(规范P2P平台“去担保化”、已不允许提供担保),即便与银行正式对接存管系统,也不能保证用户投资于项目的资金的绝对安全性,所以投资者选择投资平台时,仍需要对平台安全性进行全方面的考察。


编辑: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