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周五证监会例会至少传递三大利好信息 A股迎来修复机会
保险机构连续三季增持 金融股依然是最爱
叶檀:中概股回归对市场到底有什么影响?
“回乡”之路遇阻中概股何去何从
海外企业回归借壳审核趋严
壳资源炒作有望降温
上周五证监会例会至少传递三大利好信息 A股迎来修复机会
进入5月,3000点刚刚如芙蓉露尖儿又被暴风雨打了回去。A股上周五甚至拐头放量杀跌,三大指数收盘均跌破60天移动平均线。
3000点这个整数关口,并非只是A股参与者不断强化的一个心理数字,它还是国家队维护的重要中枢位置,围绕这个点位上下300点震荡都是正常的,类似于2012年-2014年的2000点上下。
近期,高层频频关注股市。但4月20日以来,A股却频频大幅向下波动。造成目前A股一波三折的原因,也许不只是市场多空分歧。管理层与投资者都希望股市长期健康发展,一些急于解套的投资者也希望股市营造赚钱效应。
对于A股后市来说,上周五证监会例会至少传递三大利好信息:
信息一:中概股回归暂缓。在上周五休市后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表示已注意到相关舆情,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入分析研究。应该说,中概股回归暂缓,这是继注册制推迟、战略新兴板搁置之后又一重大利好,至少可以减少A股市场股票供给冲击。
近年以来,重组、炒壳盛行,部分个股股价大涨的同时,却透支了业绩。深交所几天前就刊文警示重组风险,大量的公司没有兑现承诺,这才是A股当下最大的风险。这么多公司玩重组游戏动辄就承诺20%-30%的增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做到谈何容易。现在管理层收紧了,有利A股长远健康发展。
信息二:扫清A股入MSCI指数的最后障碍。对于境外投资者关心的QFII、RQFII名义持有问题,在上周五的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认可“名义持有人”和“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概念,A股市场账户体系支持QFII、RQFII专户理财证券权益拥有人所享有的财产权利。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以“合格投资者+客户资金”形式开户的QFII、RQFII比例分别约为23%和20%。此外,张晓军表示,A股账户体系是支持QFII、RQFII专户理财证券权益拥有人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的。市场解读为证监会在扫清A股纳入MSCI指数的最后障碍。
信息三:监管新常态。证监会上周五宣布对6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包括1宗操纵市场案,2宗内幕交易案,3宗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股灾之后,证监会对改革创新谨慎,对日常监管趋严,把保护投资者权益常态化、具体化。
当前市场环境下,情绪变化很容易引发一致性动作,而多空双方在狭小空间内互相牵制,因此投资者要重视A股所面临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其实,A股后面潜在利好并不少。
首先,养老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官网日前发布的2016年公开招聘信息引人关注,在这份招聘公告中,涉及了养老金管理部和养老金会计部两个全新的部门,养老金管理部正式浮出水面,意味着养老金入市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上千亿增量资金即将进场,基本封杀了大盘下跌空间。
其次,据外媒报道,A股加入MSCI指数的审核将在6月份再次进行,前期人民币加入SDR已经为A股进入MSCI指数扫清障碍。如果A股成功纳入,预计初期将给A股市场带来140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未来全额纳入时,有望带来上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最后,美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令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骤降。4月美国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低于2015年的月均水平22.9万人,这种情况显然不支持6月加息的观点。数据公布后,高盛集团发表研究报告说,鉴于低于预期的就业数据以及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表态,预计美联储不会在6月加息,下一次加息可能在9月。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依然存在。(证.券.时.报.)
保险机构连续三季增持 金融股依然是最爱
保险机构此前曾在2015年三季度、四季度连续增持,2016年第一季度直接入市持股市值的额度达到10640.03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11719.16亿元(历史最高),减少了1079.13亿元,减少幅度为9.21%。
保险机构此前曾在2015年三季度、四季度连续增持,2016年第一季度直接入市持股市值的额度达到10640.03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11719.16亿元(历史最高),减少了1079.13亿元,减少幅度为9.21%。若剔除中国人寿集团所持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平安银行这两个因素,保险机构2016年第一季度持股市值为5365.78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5508.22亿元(历史最高),减少142.44亿元,减少幅度为2.59%,为历史第二高,相比第一季度大盘的累计跌幅15.12%,表现为增持迹象。
其中,保险机构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所持中信证券市值很大,达到87.61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108.79亿元,减少21.17亿元,减少幅度为19.46%。若进一步剔除两个季度所持中信证券的影响,2016年第一季度持股市值5278.17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5399.43亿元减少121.26亿元,减少幅度为2.25%,也表现为增持状态。剔除中国人寿、中信证券、平安银行后,保险机构2015年第三季度共计持股4367111.84万股,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4215850.32万股,增加151261.52万股,增加幅度为3.59%。
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保监部门将再度推出两项新政,一是《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改革的通知》,二是《上海市保险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备案管理办法》,有望进一步释放和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两项新政均指向备案制制度改革。前者是将财险公司备案类产品(农业保险除外)向保监会备案,转变为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立的财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平台进行自主、在线、实时产品注册;后者是把上海自贸区保险机构及高管备案管理改革经验复制推广至整个上海市。
剔除中国人寿和平安银行,保险机构2016第一季度所持股票只数达到598只,比2015第四季度增加51只,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保险机构新进的股票数量为175只,比2015第四季度减少21只。被减持的股票数量为127只,比2015第四季度减少8只,为2013年四季度以来第二高。被增持股票数量为183只,比2015第四季度增加62只,为历史第二高。持平的股票数量为113只,比2015第四季度增加18只,为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可见,第一季度保险机构持股家数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增仓幅度较大,增持、新进的股票数量占到持股总数的近六成。
从行业偏好上看,剔除中国人寿和平安银行,保险资金继续保持对金融行业较高的持仓比重,连续40个季度维持行业市值第一名的位置。2016年第一季度持有的此类行业股票数量为19只,比2015第四季度少1只。2016年第一季度持仓市值为3061.19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增加120.81亿元,增加幅度为4.11%。但若剔除所持中信证券的影响,则调整为2016年第一季度2973.58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41.99亿元,增加幅度为5.01%,对比大盘跌幅,仍为增仓迹象。其中,兴业银行、长江证券、太平洋、中国平安、浦发银行、中国太保共6家被增持,国海证券、锦龙股份共2家被新进,工商银行、申万宏源、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东吴证券共7家被持平,国泰君安、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中信证券共4家被减持。
房地产的持仓市值连续两个季度维持第二名的位置。2016年第一季度被持股的上市公司有38家,比2015年第四季度多9家;2016年第一季度持仓市值为655.57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减少86.39亿元,减少幅度为11.64%,对比大盘累计跌幅呈现小幅增持状态。其中,格力地产、万业企业、浙江广厦、广宇集团、北京城建等17家被新进,万科A、广宇发展、阳光股份、嘉凯城、西藏城投、保利地产共6家被持平,上海临港、新湖中宝、新黄浦、珠江实业、宝安地产、上实发展、金地集团共7家被减持。
机械设备的持仓市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第三名的位置。保险机构2016年第一季度持股113家上市公司,比2015年第四季度增加15家;持仓市值为297.93亿元,比2015年第四季度减少了37.90亿元,减少幅度为11.29%。对比大盘跌幅,有小幅增持迹象。这些公司中,电器机械有34家,交通运输设备类的有26家,普通机械类的有14家,专用设备有35家,仪器仪表有4家。保险机构对机械行业整体小幅增持,对所持子行业的个股多数看好。
2016年第一季度保险机构持股市值较大的前十家上市公司和2015年第二季度相比,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平安、万科A、金融街被增持,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被持平,民生银行、金地集团、中信证券被减持。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金地集团,比例为53.42%,所持流通A股的保险机构为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赢1号、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险、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险、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稳健型投资组合。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平安、金地集团、工商银行、万科A、中信证券共9只股票维持“前十”的位置。新入围的为金融街。
2016年第一季度保险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只股票持股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南玻A、金融街、中炬高新、浦发银行被增持,农产品(比例下降因为限售股解禁)、天海投资、希努尔、真视通被持平,民生银行、金地集团被减持。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金地集团。持股比例增加最多的是南玻A。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金地集团、南玻A、农产品、金融街、中炬高新、天海投资、民生银行、希努尔共8只股票维持“前十”的位置。新入围的有浦发银行、真视通。(证.券.时.报.网.)
叶檀:中概股回归对市场到底有什么影响?
近日A股市场又现地量阴跌,沪市成交最低缩至2000亿元量级。而上周五(5月6日)市场的表现更是印证了3000点的脆弱。
此前一天,再次传出中概股回归路途遥远的老消息,美股中概股杀跌,大洋彼岸壳资源概念股“中枪”倒下。而在上周五当天,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部分证实了对中概股回归的谨慎态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先生表示:“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证监会谨慎的态度是明智的——既不能让浑水摸鱼者大规模圈钱,又要防止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压力。基于此,对于中概股回归有几个问题要厘清:
第一,中概股回归会不会像有些市场人士所形容的就是“捞取不义之财”?
当然不是。如果说这叫捞取不义之财,那每个参与其中想分羹的投资者也就都算是浑水摸鱼了。中石油高价回归A股,算不算发不义之财?只要是法律允许的即可为。当然,如果市场土壤不良被人钻了空子,这也不能完全埋怨别人,这是在敦促你尽快堵上制度漏洞。
彭博数据显示,在美上市中资股预期市盈率中值16倍。而根据央行的数据,深市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从上年末的53.3倍降至41.7倍。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回归之后市盈率空间无限——看看分众传媒和世纪游轮(002558)就知道了,不是8倍就是10倍。而美国上市的传媒娱乐类公司,包括迪斯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狮门影业等,基本都是14~19倍的前一年市盈率、13~17倍的当年市盈率。相比之下,A股上市的影视类公司当年的市盈率可以达到30~60倍,万达院线(002739)高达51.47倍。就是买壳,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中概股回归后,A股市场会涨还是跌?
这是伪命题。中概股回归,只是让A股多了个炒作的话题,只会让一部分机构、一部分人的财富借助资本市场上升,但不会让股市因此而出现整体下跌或者上涨。从去年到今年,沪指整体涨跌跟中概股关系不大。
资金就算不炒中概股,也不会去炒作两桶油,因为想象空间不存在。除非有特殊政策让企业效率有明显提升,或者有并购重组的热点。
只要有僵尸企业,就意味着会出现僵尸股。银行股目前为什么上不去,因为风险不确定,并且金融股一有机会就扩大资本。这些股票占用了资源,但不会成为压仓底的秤砣股,它们存在的价值是提醒公司制度改革任务繁重。从这个角度上讲,资金就算不去中概股,也不会流到僵尸股中,比如很可能会去太平洋(601099)上的某个国家买房子。
第三,中概股的回归是否有助于A股市场制度的改善?
这恐怕不能。彭博社数据显示,从4月初开始,已有16家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为有史以来中概股回归数量最多的一个季度。Dealogic数据显示,仅仅其中的14家公司私有化报价总额就高达224.4亿美元,几乎是此前6年总和的两倍。如果大部分中概股回归,按照现在的市值,有人估计得圈走2万亿元以上。
中概股回归价格那么高,在市场信心不足之时,如果要让市场稳定,国家队恐怕又不得不再次举杠铃。
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队别举杠铃,把套现与企业长期业绩挂钩,看高管能不能经得住长达十年的业绩考验。(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