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大量民间资金为何不愿意进股市?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大量民间资金为何不愿意进股市?

加入日期:2016-5-7 8:54:58

  对于A股而言,往往并不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投资信心。在缺乏持续保值增值渠道的大环境下,资金更愿意寻求更具持续赚钱效应的领域;而股市作为多数中产阶层的伤心地,或许其信心的修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两多两少”现象,即: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然而,民间资金庞大、投资渠道却相对狭窄的问题,对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去向构成了深刻性影响。

  进入2016年,这一突出问题,却得到了进一步地展现。其中,先有一线楼市价格的疯狂飙升,而后受到“沪九条”、“深六条”政策出台影响,却将这一种价格持续飙升的疯狂效应传导至部分二线楼市,并促使部分地区价格的狂飙。与此同时,在今年3月份以后,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赚钱效应,却逐渐引发市场的关注。其中,自3月份以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黑色系价格出现了猛涨走势。

  实际上,对于今年上半年部分领域的价格爆炒现象,一方面与货币政策及信贷投机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出一个现象,即当前民间资金太多,但因缺乏持续有效的投资渠道,而被局部赚钱效应倒逼进入并加速了这一领域价格的飙升。

  然而,作为市场规模庞大,且属于大量财富聚集之地的股票市场,却未有过于突出的表现。那么,在民间资金四处寻求保值增值渠道的大环境下,这些资金却并未大举涌向股票市场,又是什么原因?

  实际上,A股曾经在2014、2015年出现了一波震惊中外的疯牛行情。股市狂飙,带来的是巨大的赚钱效应。但行情是建立于高杠杆资金全面激活的大背景之下,这也加速了日后股市的泡沫破裂速度。

  然而,经历了“去杠杆”“去泡沫化”过程后,前期胆大追高者,尤其是猛加资金杠杆的投资者,却基本遭遇到市值大幅缩水的命运。

  对于当前股票市场,虽然指数已自高位下跌超过40%的空间,但前期“去杠杆化”“去泡沫化”风波,却给投资者心理层面上构成沉重的冲击,而这一心理修复过程,注定是漫长而又艰辛的。

  对于A股而言,往往并不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投资信心。换言之,面对当前市场行情的持续疲软,且无法吸引民间资金大举入市欲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时下的股市仍未形成真正具有持续性的赚钱效应。由此一来,在缺乏持续保值增值渠道的大环境下,资金更愿意寻求更具持续赚钱效应的领域;而股市作为多数中产阶层的伤心地,或许其信心的修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编辑: 来源:□.郭.施.亮.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