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养老金管理部浮出水面”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其中,根据消息显示,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16年招聘工作已经展开,而此消息得以确认,则意味着养老金入市或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了。
养老金加速入市,已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关于养老金入市的传闻,却被市场频繁传出,但始终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由此可见,养老金入市传闻对市场并未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影响,而往往仅局限于心理层面上的影响。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从办法通知中明确了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而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也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等。随着该办法的出炉,实际上意味着养老金入市的步伐已经开始逐渐提速。
养老金入市规模究竟有多少呢?这无疑成为市场各方高度热议的关键问题。
其中,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845亿元,而两者相加结余就接近3.5万亿。对此,如果按照30%的入市比例,则未来养老金入市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这也是市场比较乐观的一种解读。
但是,在实际状况下,养老金入市规模或不宜盲目乐观。或许,我们结合之前险资投资新规后的投资比例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实际使用的投资额度仍然不大乐观,且远远未能用尽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上限比例。因此,对于更具社会影响力的养老基金,其真实的入市规模或许更不能乐观。
除此以外,我们需要注意到,养老金入市的首要前提就是投资安全性。对此,站在保护养老金安全的角度上分析,国家并不会让养老金承受太大的入市风险。因此,作为关乎普遍老百姓生存命运的养老金,一方面会非常慎重地进行选择性入市,且整体规模并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则将会更注重投资的分散性、多元化等原则,尽可能降低投资的风险性。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相关规定显示,为提升养老金入市的安全性,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拟分别按照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由此可见,在养老金慎重入市投资的基础之上,还具有相关风险准备金作为护航,也为其日后的入市投资,增添多一份安全感。
养老金入市传闻频繁出现,却仍未有更实质的动作出现,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忧虑。然而,自去年市场频繁传出养老金入市消息以来,期间的股市波动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
其中,自去年8月以来,股市累计波动幅度就超过了千点,而与去年年底沪市最高的3600余点相比,目前市场指数却仍然缩水超过600点的空间。与此同时,在此期间,无论是沪深两融余额规模,还是沪深两市的日均成交量能,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迹象,给市场传递出消极性的影响。
实际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就有近1.2万亿的规模,而目前沪深市场的两融余额规模却仅有8000余亿的水平,较之前缩水近30%的空间。至于沪深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能水平,同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迹象,市场熊市特征依旧显著。
显然,在时下股市投资信心接连疲软的背景下,养老金的入市也需要有一些实质性的动作了。否则,仅有养老金入市的传闻,却缺乏实质性的入市进展,这将会进一步减弱市场持续做多的动力,并不利于股市融资与投资功能的持续修复。
笔者认为,仅有养老金加速入市的预期,还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仍需要有更实质的举措出炉,以重新提振市场的投资信心与投资预期。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以养老金为主的长期性资金的加速入市,未来将会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带来本质上的改变。受此影响,对于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A股市场,将会有逐渐走向成熟的预期,且将会为投机者敲响了警钟。
但是,对于时下的中国A股市场,仍然存在散户占比偏高、机构投资者自律性不强以及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等问题。此外,在实际情况下,还存在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即股市缺乏了相对平等的交易环境,由此也加剧了股市的高度投机风险,并导致了股市财富再次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由此可见,在养老金真正入市之际,更需要加快建立起相对平等的市场交易环境,强化机构投资者的自律行为,从本质上压缩投机者的生存土壤,为股市创造出理性投资的良好氛围。这,才是未来养老金,乃至其余长期资金加快入市的关键前提。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