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算一算,会发现这两年靠金融吃饭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现在除了公募基金的8万亿,10万亿基金专户和子公司、11万亿券商资管、16万亿信托、5万亿的私募,14万亿保险,26万亿银行理财,还有2万亿社保,包括超过万亿的证金公司,扣除掉部分重合的资产,目前靠金融市场吃饭的资金总量80万亿左右。
而在14年底的时候,银行理财只有15万亿,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和子公司、券商资管、私募基金合计20万亿,信托14万亿,10万亿保险,1.5万亿社保,扣除重合部分的资产,资金总量在50万亿左右。
也就是说,得益于连续两年的股债大牛市,所有人都挤到了金融市场里面来,都想从里面分一杯羹。但是这个市场的规模其实也有限,按照最新的数据,我国债市总规模大约在54万亿,股市流通市值大约35万亿,可以交易的金融资产总量大约在90万亿左右。如果按照平均4%的票息,债市能提供的稳定回报大约在2万亿,按照2%左右股息,股市提供的分红回报大约在7000亿,所以金融市场的有效回报其实只有3万亿,这意味着平均到80万亿的市场参与资金,其实回报率很难超过4%。
问题是,过去两年,大家的回报率远远不止4%,股市的年均回报率超过20%,债券的年均回报率也在10%以上。因为除了股市的股息和债券的票息以外,大量资金涌进市场,会使得股价和债价上涨,也就是所谓的资本利得或者估值提升,而这是过去两年股债双牛的根源。
但如果研究一下历史,你会发现金融资产估值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并不存在永远上升或者永远下降的估值,一旦太过于偏离历史中枢,往往会趋于均值回归。
也就是说,我们金融行业其实是个农民行业,其收成主要靠的是估值提升,而估值提升不像实体企业的生产那么好去线性预测,往往是好几年又坏几年,因此基于过去两年行情好、就希望加大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其实未必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如果认识到我们是在靠天吃饭,其实抬头看天比低头看地更重要,如果方向做反了,可能越努力错得越大,而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现实情况。
如果抬头看天,结论是过去两年资金都涌向金融市场,资金脱实向虚,所以金融为王,股债双牛。但是反过来也意味着目前的金融市场资金过于拥挤,而实体经济经过持续通缩之后反而价格处于底部,因此今年以来资金脱虚向实,反而是实物类资产表现最好,不管黄金、铁矿石、猪肉、蔬菜、房地产等等涨价的都是实物资产。
所以我们在年初以来一直坚定地推荐“黄金加商品”的黄金搭档组合,而对股市和债市均偏谨慎,提出实物资产优于金融资产,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回避人多和踩踏,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冷静思考,心平气和,回避高风险,把握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