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资讯服务平台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名单,这是该网站自2013年以来曝光的第5批,至今共有401个虚假大学网站上榜。
这些虚假大学的名称大都是与正规大学有一词或是一字之差。以广东为例,12个上榜的虚假大学为:广州理工学院、广东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广东科技管理大学、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建工大学、广东科技贸易学院、广东商贸管理学院、广州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电子商务学院、广东科技工业学院、广东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和广州信息科技学院。仔细看,五花八门的名字中其实就透着一股虚假的味道,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和学生上当受骗,令人深思。
在一个文凭社会里,无论经济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对于一个人的前途与声望来说,文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于普通学生和家庭来说,这是他们向中上层社会流动的最简单也是最佳的途径;而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即使不依赖文凭,孩子的文凭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日后进入社会的一种“门面”;而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文凭是一种标配,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校主动授予官员文凭以此为本校争取资源。诸如此类,文凭无所不在。
假文凭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因为大家都非常重视文凭,自然会有作假。更何况,这其中还糅杂着“骗子文化”。现在的虚假大学已经“更新升级”,不再是以前捐钱就跑的那种单次博弈,而是形成了一种缜密而细思极恐的产业链条。根据相关专家介绍,不法分子会将被骗者个人信息及毕业信息在一些仿冒教育部“学信网”的非正规查询验证平台进行建档联网,方便用户查阅,消除其疑虑,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龙的假大学、假文凭、假认证“产业链”,令普通人更难甄别真假。
坦白说,普通家庭应该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收集大学信息时,不应该以网络为主,而应该结合教育部的官方信息,并结合口碑来了解一所大学。此外,家长在大学选择与志愿填报方面的角色应该不断弱化,学生们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方面应该增强能动性。我国还缺乏职业教育规划,在一些国家,职业教育规划在小学教育中就有涉及。可以说,结合了这种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之后的专业选择是较为审慎的,既避免了日后参加高考时的抓耳挠腮难以决定,也避免了落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痛苦不堪。提早接受职业规划教育,也使学生们对于各个大学及其相关专业特长有更多了解,避免报志愿时上当受骗。当然,不排除一些人明知自己遇上虚假大学,也要花钱购买假学历。
虚假大学的网站往往还会通过注册、修改百度百科等方式,让学生以为它是正规的。普通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大学”甚至“医院”,令人感到悲哀。教育与医疗的“排名”与“词条”应该规范,职能部门应该出手整治。互联网这种新技术应该为人们带来福祉,而不是助长骗子文化。(编辑 欧阳觅剑)
作者:祝乃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