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等三部委同时出手 金融行业去杠杆真的来了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监会等三部委同时出手 金融行业去杠杆真的来了

加入日期:2016-5-14 8:53:55

  三部委同时出手 金融去杠杆真的来了

  金融监管升级不断亮剑,一则银行新发分级理财产品被叫停的消息搅动市场。“只是部分商业银行叫停,处于清理当中。”5月13日,一消息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并非一刀切。

  这只是金融监管利剑出鞘其中之一,将近期其他的金融监管行动拼凑在一起,一场金融去杠杆的全面行动打响。银监会在行动,82号文剑指银行不良“假出表”遏制信贷扩张术,与10多个部委联手对互联网金融开展专项整治。此外证监会、保监会也都在行动,一招紧接一招亮出……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认为,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去杠杆将成为中期工作,“去杠杆主要在金融杠杆层面,整体债务周期到了尾声时候,金融杠杆就会上升非常快,这些整顿都是为了防范系统风险发生。”

  金融排雷行动

  这两天,银监会叫停部分商业银行新发分级理财产品,多位上市银行人士向本报证实了监管层的这一举动。

  “表明监管部门对理财市场的监管逐步加强,以前存在的监管真空地带,现在开始覆盖。”上述消息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按级来分,分级产品相对来说风险较高,其投向范围更广,其中隐含一些加杠杆以获更高收益举动,这正是被叫停的原因。

  上述权威人士在谈及供给侧改革怎么推进方面表示,去杠杆作为中央“五大任务”之一,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银监会的清理整顿、去杠杆的行动一个接着一个,日前还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即82号文),按此要求银行“不良”仍然停留在表内核算,必须按照原信贷资产计提资本和拨备,杜绝了监管套利。银行此前增加信贷的法宝,通过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最终让银行理财产品来承担,但是现在这条路堵死了。总之,资金进出表玩法以及加大金融杠杆的路子堵死了。

  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则是对民间金融杠杆四处涌动,超100亿的大雷P2P和民间理财公司相继倒下,其风险也越堆越高。

  银行、民间金融堵住各种暗道,同时货币政策今年偏中性,不可能像去年稳健偏松的状态。降杠杆已开始自上而下全面行动。

  证监会也在行动,中概股、红筹股回归、跨界定增、炒作壳公司等股市“捞金术”已引起监管层的关注,最近此类股票遭遇惨跌。5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目前证监会正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此后市场又有消息称证监会叫停四类行业的跨界定增,证监会尚未对此进行回应。至于壳公司的股价炒得满天飞, 5月12日*ST博元正式退市终止交易,证监会以此宣告了A股不死鸟的神话破灭。

  保监会也在行动,5月12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报了2015年保险公司关联交易有关问题;此外还针对险企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发文,规范网销业务等。

  最近各个金融系统集体行动,开展治理整顿,监管升级,隐藏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高杠杆交易受限。

  刘煜辉认为泡沫和风险不断发生,为防止系统性风险,金融去杠杆的大力清理整顿势在必行。

  “目前来看,主要是在金融杠杆的层面,整体债务周期到了尾声的时候,金融杠杆就会上升非常快。资金脱实向虚,货币空转,大量信贷资金投放下去,都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各类资产市场之间很快流窜,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泡沫,泡沫破裂,溢出风险,又转到另外一个资产层面,又形成另外一个泡沫,资金撤离时又留下风险,整个风险处于不断暴露之中。” 刘煜辉称。

  一年来资本市场风雨交加,去年股灾发生,深圳楼市价格翻倍;今年债市风险,期市暴炒,铁矿石和螺纹钢分别上涨80%、70%,转眼中概股、壳公司又开始接力暴炒……正如邓紫棋唱的《泡沫》那首歌,“全都是泡沫,只一刹那花火”。而各监管层呢,则忙于下达各种新规定,以防止风险继续上升。

  高杠杆原罪

  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谈中国经济时称,树不能长到天上,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以货币手段促使经济增长,作用的边际效应日益衰减。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分析,如果统计广义货币(M2)和GDP的比值,2008年末时是150%,到2015年末上升到206%,而2016年一季末上升到210%,经济整体的杠杆率越来越高。

  不断增加杠杆对经济作用几何?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6.7%,但是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13.4%,货币增量远远高于经济增速,同时效应正在减弱。

  姜超认为,货币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一倍,意味着花出去的钱只有一半对经济增长有用,今年以来房价和物价上涨其实就是货币超增的副作用,也对政策调控形成挑战。“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均出现过类似现象,货币增速远超经济增速,债务杠杆率上升,房价和物价大涨,但结果都并不美妙。”

  近两年来,货币的增量和经济数据背道而行, 2014年、2015年GDP增速是7.3%、 6.9%,但这两年货币对应增长分别是12.2%、13.3%。货币不断增加,但经济却在不断寻底向下。

  刘煜辉对本报记者分析,从整个经济杠杆来看,2009年加杠杆加到一个非常高的状态,杠杆引起各种风险外溢,主要是债务从2012年逐步进入庞氏的状态,实体资本所创造的收入不能覆盖负债的利息,资金链要不断用新的资金来维持下去,债务要存活下去不出风险,必需借新还旧,进行债务滚动。每年债务支付的利息,在每年新增的融资中间所占比例现在已经高达50%甚至以上。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新增贷款额占GDP比重也越来越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弱。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从经济学上解释,政府的逆周期政策,肯定与市场行为相反,但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成分在不断提高,故政策的响应度递减。“其实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响应度更差,这才会出现QE1至QE3的不断延续现象,因为美国的商业银行不听美联储的话。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也遇到了类似的窘境。”

  然而,不断增加的货币堆起的杠杆越来越高,一些领域的风险频频出现。同时,一些本该倒闭的僵尸企业却以债务滚动方式得以存活,消耗的资本越来越多,占用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经济体,却无法充分满足融资要求,从而对经济转型造成阻力。


编辑: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