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债转股是本周市场的重头新闻,也成为股指重返3000点的导火索,但此后似乎雷声大雨点小,于是股市又熄火回落到3000点以下。
恰如17年前1.4万亿的债转股是朱镕基总理直接推动的一样,本次债转股也是李克强总理“挂帅”。3月16日,李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企业债务率高是老问题了,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紧接着,3月24日,李总理又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在金融领域将推动全方位监管的改革,以更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同时,还将探索如何利用市场化的办法进行债转股,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
李总理两次讲话至少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债转股主要是为了降低杠杆率,即将一部分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二是债转股将采用市场化的办法,说白了就是让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即股民心甘情愿地买单,而不是如朱镕基时代那样由财政掏钱。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启动万亿债转股?背景有三:一是银行不良率急剧上升,2015年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已达1.27万亿,同比增长51%,不良增速如此之快是从未有过的。随着去产能政策不断推进,预计不良规模还将进一步上升,保守估计每年新增不良资产将超5000亿。二是经济转型任务艰巨,僵尸企业要退出,员工和债务是两大难题,今年中央财政已经决定拨出1000亿元用于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地方财政当然也要随之跟上),不可能再拿出一笔钱来解决巨额不良债务,于是只能把目光投向市场。三是目前资本市场相对比较低迷,银行的不良债务转成股后,这“股”要有上升的空间。
问题是,市场化就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而且买卖双方都有利可图,否则谁肯做冤大头?
这就涉及到哪一类不良债务有可能率先启动债转股。有一种说法称“应当选择暂时遇到困难,经过债务重组后尚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企业。而在行业选择上,首先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至少要排除落后产能。”那些“仍有发展潜力乃至朝阳行业中相对优质的企业,成为各家银行共同的选择方向。”这完全是想当然、理想化的书生之见,既然是“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企业”,甚至“朝阳行业中相对优质的企业”,贷款完全可以通过展期等办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烂到根了才有可能转股。在笔者看来,率先启动债转股之标的最好具备以下条件:1、国有控股,国有控股的公司股权,毕竟有政府信用直接或间接“背书”,相对较安全;2、小盘股,盘子越小,股价上升空间越大,弹性越好,乃是20多年以来A股市场的习惯性思维;3、垃圾股,越垃圾越有重组、凤凰涅槃的可能!这同朱镕基当年的债转股截然不同,那时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首先要在香港上市,要卖给境外投资者,所以先找大盘标的,而今是要卖给内地股民,就得顺着A股市场的思路和习惯。
有着10多年债转股历史的祥龙电业就是最好的例子。1996年上市的祥龙电业,上市没几年就成了烂公司,由大股东武汉葛化集团8000多万股股权作抵押,工行湖北分行约1.5亿贷款本息,也因无法偿还而不得已在2003年债转股,并成了持股20%多的第一大股东。债转股时,祥龙股价才3-4元,而银行实际拿到的转股成本2元都不到(1.5亿/8000多万股)。此后数年中,祥龙股价最高达17元多,湖北工行也不断减持,直到2014年8月,其持股才降至5%以下,其间获得的股权投资收益至少达几个亿吧。
结论是,随着商业银行法修改完成,债转股得以推开,A股市场很可能迎来新一轮国企改革名义下,垃圾股不断被发掘,股价不断扬升,而消息真真假假、冰火两重天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