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脱“实”向“虚”术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经营困难有所增加。由于2015年汇率波动幅度大,在已公布2015财年全年业绩的内地和香港上市公司中,近900家公司披露了期内汇兑损益,汇总的净损失金额高达478.1亿人民币,较2014年大涨13倍,航空及房地产行业成为重灾区。而大宗商品的下跌,也让相关产业链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实现了公司的利润增长。
本报记者 宋佳燕 深圳报道
导读
344家出现汇兑损失,合计损失394.76亿元,平均一家上市公司汇兑损失1.15亿元。而在汇率波动中获益的700多家上市公司,去年汇兑收益合计仅86.6亿元。
去年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里留下深刻痕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已披露201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去年合计汇兑损失308亿元,约占据同期利润下滑的一半。
不少上市公司汇兑损失已接近甚至超出净利润规模,但也有部分公司在这场外汇风暴中“躺着赚钱”。
394亿汇兑损失,收益仅86亿
截至4月6日晚,A股共有1334家上市公司披露2015年年报。产生汇兑损益的上市公司共1081家,占比为81%。以此为观察样本,合计汇兑净损失308.2亿元,是上年的4.49倍。实际上,暴涨的汇兑损失加速侵蚀了企业利润。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前述上市公司2015年净利润合计5337.36亿元,比上年缩水604.6亿元。以此来看,“消失”的308.2亿元汇兑收益,约占一半。
受央行中间价汇改、美联储加息影响,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贬值6.1%。不同企业在涉外经营中,所面临的汇兑损益差异较大。
以目前可查询的上市公司年报看,出现汇兑损失的上市公司约有三成。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上述1081家上市公司中,344家出现汇兑损失,合计损失394.76亿元,平均一家上市公司汇兑损失1.15亿元。而在汇率波动中获益的700多家上市公司,去年汇兑收益合计仅86.6亿元。
从汇兑损益规模看,损失最多的前五家公司依次是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石化和中国联通,分别损失57.02亿元、51.56亿元、49.87亿元、38.62亿元和21.04亿元。
而在汇率波动中获利最大的五家公司则是中国中铁、福耀玻璃、中国中车、中工国际和海油工程,分别获益17.46亿元、4.67亿元、3.45亿元、2.78亿元和2.1亿元。所对应的行业依次是建筑装饰、汽车、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和采掘。
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汇兑损益出现逆转。和2014年相比,由汇兑净收益逆转为亏损,规模较大的是公司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神华、江西铜业、招商蛇口和徐工机械,依次减少约21亿元、9.77亿元、6.23亿元、5.98亿元和5亿元。
四大航汇兑损失接近净利润规模
从行业看,在汇率波动中受影响的企业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如航空业;二是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行业,例如钢铁;三是产品外销比例较大,以外币结算为主的行业,例如纺织服装业。
对于持有大量美元债务的航空公司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无疑是一场重大冲击。以南方航空为例,该集团大部分的融资性租赁负债、银行及其他贷款及经营租赁承担均以外币为单位,主要是美元、欧元及日元。一般而言,其外币负债都高于外币资产。
年报显示,去年南方航空汇兑损失57.02亿元,是其上年财务费用的2.5倍,已成为“业绩杀手”。根据南方航空测算,截至2015年末,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使人民币每变动1%,将导致该集团股东权益和净利润变动4.2亿元。
已披露年报的航空公司中,南方航空、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和海南航空,去年净利润合计181.6亿元,而汇兑损失合计173.72亿元,接近净利润规模。2014年,这四家航空公司汇兑损失合计仅9.11亿元,汇兑损失扩大了19倍。
对高度依赖进口的公司而言,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
以宝钢股份为例,该公司有较大规模进口铁矿石采购的需求,并需以美元结算,美元收支存在较大逆差。去年,宝钢股份汇兑损失16.9亿元,高于10.1亿元的净利润。
实际上,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22.5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亏损9.7亿元,出现该公司历史上少见的单季度亏损。宝钢股份高管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如果剔除汇兑损失因素,公司第三季度仍可实现盈利。
不过,有钢铁行业分析师指出,汇率波动对钢铁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完全一致。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收入增长将超过铁矿石成本增加,同时,外币借款较多的公司财务费用急剧上升。因此,外债较小、出口规模较大的钢企将受益。
中国中铁“躺着赚钱”
上市公司汇兑损益背后,除了行业属性和负债结构不同,更多是规避汇率风险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专业化工具来管理汇率风险,成为上市公司的一大考验。
据悉,面对去年8月份的人民币贬值,宝钢股份按照年初制定的汇率风险管理预案,通过人民币融资和即、远期购汇对外币债务实施切换,投资损失5亿元。截至 2015 年末,外币债务规模已大幅下降。
汇改考验下,上市公司采取了系列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如对冲外汇敞口、远期外汇交易和切换融资策略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的外汇风险依然处在“裸奔”状态。
例如,中国联通去年汇兑损失21亿元。“于2015年度及2014年度,本集团未签署任何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掉期合约。”该公司表示,“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负责监管集团外币资产及负债规模。本集团可能签署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掉期合约以规避外汇风险”。
而中国中铁成为“躺着赚钱”的大赢家。
去年该公司汇兑收益17.46亿元,占净利润的14.2%。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该集团“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规避外汇风险。但管理层负责监控外汇风险,并将于需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
亦有企业在汇率波动中,汇兑损益扭亏为盈。福耀玻璃去年汇兑收益4.67亿元,而上一年亏损4865.6万元,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超过200%。
福耀玻璃表示,本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负责监控集团外币交易和外币资产及负债的规模,以最大程度降低面临的外汇风险;为此,本集团可能会以签署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互换合约的方式来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编辑 林虹)
作者:宋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