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因资金链断裂难以偿付,此前购买了金融产品的投资者涌入金鹿财行上海总部,甚至没有到期的投资者也前来要求提前兑付。同时,快鹿集团的“战略伙伴”,当天财富也难逃兑付危机,4月1日,当天财富官网发布公告承认部分投资产品出现兑付困难,部分投资类产品自3月26日起发生延期兑付和挤兑情况。
据了解,金鹿财行、当天财富涉及的兑付金额分别为3亿元和15亿元。
快鹿系陷兑付危机始末
这一事件的导火索还要追溯到3月4日《叶问3》的上映,快鹿集团是该片投资方,这部号称“单日票房最高华语功夫片”的电影,被曝出“幽灵票”现象。广电总局电影局查实后对电影发行方、相关院线进行了处罚。
兑付问题爆发使得快鹿系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暴跌。3月31日晚金鹿财行在其官网发布公告中表示,已与快鹿集团进行紧急沟通,快鹿集团已明确承诺,将提供总价值不少于30亿元的资产,作为客户兑付的抵押担保。
4月6日下午2点,快鹿集团在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召开小范围发布会,宣布并购金鹿财行和当天财富,这两家公司的债务也是快鹿的债务,将兜底到最后。快鹿还承诺两周内公布首期50亿元兑付资产的明细。截至目前,金鹿财行、当天财富的兑付危机以及快鹿集团的资金困局仍未得到解决。
由《叶问3》票房造假风波引起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将快鹿系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至4月7日,关于“快鹿系陷兑付危机”的相关网页新闻约6200篇。
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对“快鹿系陷兑付危机”关注度最高的网易、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媒体。从媒体关注趋势图来看,消息自3月30日发布后,4月1日达到关注度高峰,随后舆情持续发酵,4月5日迎来第二次关注度高峰,之后舆情逐渐回落。
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中国商报》报道认为自融、自担保具有高风险,从表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电影”,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但最终发现其模式不过是一家“沉迷”于影视资本运作的投资集团。快鹿投资P2P、众筹拍电影的模式,使大量的公众加入到拍电影的投资者行列中,这种模式降低了拍电影的门槛,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缺乏监管,成了一些投资集团“自融”的游戏,其中蕴含了巨大的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
新华网报道认为90%的网贷平台或面临淘汰。金鹿财行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接下来将会有更多违规平台自食“自融、自担保”所酿的恶果。从近期问题平台被曝光的频率来看,P2P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违规的问题会被逐渐清出市场,未来几年或将有90%的网贷平台倒闭,P2P平台的数量会在5年内收缩到200家以内。
新浪新闻报道认为快鹿事件是资本运作的失控,快鹿集团更像是资本运作者,而不是庞氏骗局的玩法。这个套路和已经倒掉的德隆集团很像:通过资本运作操控股价、拉升市值、套现,再用套现的钱买更多的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如此反复操作。在大手笔投资的电影《叶问3》上映之前,快鹿集团就饱受质疑,《叶问3》票房造假被处罚,快鹿系股价暴跌,这场资本大戏被演砸了。
品途网刊文认为,快鹿集团自身涉及自担保和自融嫌疑,资金链出现较大断裂问题,加上e租宝、泛亚事件的恶传效应,因而造成挤兑风波和公共危机。而挤兑和公关危机已经成为敏感的P2P平台“生死符”,要破解该“生死符”,P2P平台应加强合规化建设,自觉远离监管红线,同时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和解决问题。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认为快鹿系难以实现兑付,34%。
网友@王莹:随着《叶问3》这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兑付危机,快鹿系的股价暴跌,市值蒸发,面对18亿的巨大资金缺口,快鹿集团恐怕命悬一线。快鹿系的未来全部赌在这次兑付危机上了,解决得好则符合诚信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标签,解决不好,估计快鹿系也就散了。
认为民间金融需要规范化发展,23%。
网友@喻亚:这两年,民间融资的问题频出,金鹿财行挤兑引爆快鹿系危机,这次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如果能以这次事件,推动国内民间金融朝规范化的方向大步前进,也是一大价值。
认为政府应严厉打击非法金融,19%。
网友@林儒微言:挤兑是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也是金融战惯用的手段。上海快鹿投资集团出现的问题,上海政府难辞其咎!目前当务之急须下大气力打击非法金融,保护合法金融。
认为电影的互联网融合需要寻求新出路,11%。
网友@侯琳:电影市场的火热吸引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参与,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如何运作一个规范健康的循环资金链,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快鹿集团在此作出了错误的示范,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规范的电影众筹仍需要探索出新的道路。
其他,13%。
网友@长春cc豪:在快鹿系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再大的企业也不能违法。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什么是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
舆情点评
《叶问3》的假票房事件发生后,快鹿集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并引发了部分投资者挤兑。面对来势汹汹的危机,快鹿集团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正面应对,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并制定了详细的兑付计划和保障措施。
此次兑付危机的出现,究其根源,是快鹿集团经营模式创新带来的试错成本,也是媒体推波助澜所引发的投资者过于恐慌造成的。快鹿集团所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一家公司的问题,或许是目前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行业的无序竞争、业务范围的边界不明确、法律监管的空缺、创新的保护力度不足,都已成为阻碍整个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无论对于快鹿集团而言,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站在社会稳定的角度上,我们都希望看到快鹿集团能够站起来,能够为第三方理财行业站台,也希望媒体、投资者和公众能够客观、冷静,避免引发进一步盲目挤兑,给予快鹿集团这家企业再多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