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广东的高校水平令人期待。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征所说,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优秀的大学群落,那这个地区无疑会更加富有创造力,能拥有更加适宜科研、艺术发展的氛围。这也是大学存在的间接作用。
本报记者 胡晓玲 广州报道“广东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晖说,“但是如果以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博士点等指标作为参考依据,广东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确实不太匹配。”
这种“不匹配”的局面或将被打破。2015年,广东将“打造高水平大学”列入了重点任务清单,试图以此孵化出更多的一流大学和优秀人才,打通输送创新因子的血管,带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重金建设高水平大学
2015年,有两个数字让广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备受瞩目。
其一是4月份,广东发布了《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
为此,2015-2017年,广东将安排50亿元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建设高校和项目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
经过两个月的筛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其二是9月份,广东宣布将投入80亿,重点建设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等3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以打造更多的科技成果、科技服务和科技人才……
50亿和80亿,广东这两笔投入可谓大手笔。
刘晖认为,将打造高水平大学作为发展战略,势必会提升广东总体的高等教育水平。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良好的制度和配套措施来作为支撑,避免出现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事实上,为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广东制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绩效目标、职责分工、资金分配、资金支持方式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而为避免出现各个高校之间“同质竞争”,广东也在探索制定“一校一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高校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不同建设阶段选取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
2016年3月1日,教育部专门举办了一场“介绍广东省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推介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系列经验。
广东教育厅厅长王创在会上介绍,建设高校的过程中,广东将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对工作推进得力、成效突出的高校和项目,将继续给予支持,项目学校可整体滚动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对工作推进不力、建设效益不明显的,将予以调整,直至取消建设资格,特别是对于与既定建设目标差距巨大的高校和项目,将从学校其他财政投入中核减经费并予以问责。
截至2015年底,广东首批15亿元建设资金已下拨到各个入选的高校。2016年,广东将继续投入20亿元作为第二批建设资金。
大力引入高端人才
和教育资源
高水平大学是重要的人才孵化基地,但要打造高水平大学,也需要引入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建设。
为此,入选高水平大学的高校均制定了相关目标。例如,中山大学计划五年内引进和培育12-15位院士、引进25-30位千人计划入选者;广东工业大学计划到2020年,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等A类领军人才达到60-80人。
这两所高校同时提及的千人计划,指的是由中组部牵头实施的、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为国内最高级别的人才引进项目之一,可被视为一个地区引入优秀人才数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青塔网整理的《历年“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入选数据统计》显示,历年共有241个单位2336位青年人才入选。
就落地省份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形成第一阵营,吸引了最多的千人计划人才。广东、湖北、安徽、浙江则形成第二阵营。其中,广东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中科院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这是广东高等教育崛起的先兆。
就落地高校而言,“985”高校引进 “千人计划”人才的体量(1536人)遥遥领先于“211”和“双非” 高校(注:“双非”指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双非”的南方科技大学以引进38名千人计划人才的成绩位列15名,表现十分抢眼。
南方科技大学位于广东深圳。之所以能吸引一批顶尖人才,黄维认为,这跟南方科技大学定位于创新型大学有关。创新型大学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面向全球、不惜重金、采用国际标准礼聘一流师资。而且南方科技大学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深圳,区位优势明显。
除了鼓励高校引进高端人才外,广东也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大学来广东合作办学。
2015年12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以色列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佩雷斯、李嘉诚基金会主席李嘉诚等一行人来到广东省汕头市,见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启动仪式。这所由李嘉诚投资1.3亿美元、联合以色列理工学院举办的中外合办大学将于2016年正式招生。
除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外,广东还拥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湖南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与美国罗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一批已启动或准备启动的办学项目。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为了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广东正逐步改革高校体制机制。
其间,为了解决高校科研仪器采购周期长、程序繁杂的问题,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自行采购试点,对纳入高水平建设大学范围的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实行统一动态项目库管理,凡纳入项目库的科研仪器设备,高校可自行组织采购。
为了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广东推出《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以2016年为试点的第一年,首次向五个高校下放岗位设置权、公开招聘权、职称评审权、薪酬分配权和人员调配权,并将完善人员考核晋升及退出机制、服务保障机制;
为了激发高校科研活力,广东颁布《关于深化广东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包括“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高校教师在岗离岗创业”、“完善高校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等九条措施。赋予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并设定了科研人员的收益比例下限:高校科研团队在广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应不低于50%。
广东还推进高校学费收费制度以及学分制改革,并在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意见。
根据2016年1月统计数据,在ESI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中,广东的7所整体建设高校中,有5所进入全国百强;有4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与去年1月相比,增幅达16%,且基本都集中在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高校。
人才建设方面,2015年,高水平大学参建高校新增院士2名、“千人计划”18名、长江学者12名、“国家杰青”18名、“青年千人计划”4名。可见,目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人才会聚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在教育部首批1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各获批3个。
据统计,各参建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的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近500个,其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地市合作共建了近30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等方式,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广东的高校水平令人期待。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征所说的,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优秀的大学群落,那这个地区无疑会更加富有创造力,能拥有更加适宜科研、艺术发展的氛围。这也是大学存在的间接作用。(编辑 李二民)
作者:胡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