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1994年7月份的300点,2005年6月份的998点,2008年10月份的1664点,几次市场底部都有一些共同特征。目前,上证指数从市场波动状况看,底部的市场特征非常明显。
第一,大熊市的后期阶段,政策利好会连续出台,但市场对利好政策反应迟缓,甚至把利好政策当作出货机会。当这种现象一而再,重复出现时,表明市场信心完全崩溃,市场失去理智。这种失去理智表明市场做空的筹码分批,不断抛售,已经到了不讲理由的极限阶段。实际上就是物极必反的阶段。而多方买盘力量在连续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慢慢累积直到最后一个利多题材,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本周一,当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准率的当晚,几乎90%以上的微信评论,股评专家都认为这个利好无用,第二天大盘指数要么高开低走,要么低开低走。当市场如此高度一致,对连续利好措施视而不见时,物极必反的底部转换就会悄悄来临。
第二,大熊市后期阶段,对利空题材的反应,不仅过度敏感,而且草木皆兵。管理层所有关于股市的讲话,关于股市发展的任何措施都会被当作利空,甚至大利空来反应。本周四上午大盘指数开盘翻红时,10点40分钟左右,当各大网站和微信出现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关于战投板和注册制不会推迟讲话时,大盘指数立马跳水翻绿。直到半小时后辟谣讲话及时公布,大盘指数才企稳转红。各位投资者是否冷静地想过,即使桂敏杰讲话不及时辟谣,注册制在中国两年内实施,真的是大利空吗?证监会已经反复几次重申,即使中国实施注册制,它需要中国特色,照样排队,照样控制发行节奏,而且对上市公司要求更严。这种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与现有的审核制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市场到了闻风就是雨的惊恐状态,是股灾创伤留下的群体心理脆弱的表现。实际上也到了管理层不可能、也难以再出利空的维稳新阶段。底部区域就在这个阶段不知不觉,悄悄地路过,直等到事后,人们才会追忆这段不堪回首的失去的抄底机会。
第三,大熊市或股灾后期阶段,往往抄底的是外部资金,如境外资金、QFLL、沪港通资金和从来没有进入股市的新股民,正所谓旁观者清。这些局外人抄底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目前股价跌掉一半或者大半,为什么现在不买,要等到涨上去,站稳什么K线才能买?这种局外资金的特点是越跌越买。底部往往被外面资金抄到。而天天研究K线,寻找抄底点位的老股民,往往难以精准抄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