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顾铭德:目前底部特征明显
李志林:寻找振兴A股突破口的五项建议
谢百三:上海房地产何以迭迭不休涨不停
黄湘源:注册制改革决不能停下来
皮海洲:实施注册制的条件远未成熟
郭施亮:养老金入市给A股带来多大希望
水皮:两会A股冰火两重天 涨跌全看董事长气质
顾铭德:目前底部特征明显
沪深股市1994年7月份的300点,2005年6月份的998点,2008年10月份的1664点,几次市场底部都有一些共同特征。目前,上证指数从市场波动状况看,底部的市场特征非常明显。
第一,大熊市的后期阶段,政策利好会连续出台,但市场对利好政策反应迟缓,甚至把利好政策当作出货机会。当这种现象一而再,重复出现时,表明市场信心完全崩溃,市场失去理智。这种失去理智表明市场做空的筹码分批,不断抛售,已经到了不讲理由的极限阶段。实际上就是物极必反的阶段。而多方买盘力量在连续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慢慢累积直到最后一个利多题材,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本周一,当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准率的当晚,几乎90%以上的微信评论,股评专家都认为这个利好无用,第二天大盘指数要么高开低走,要么低开低走。当市场如此高度一致,对连续利好措施视而不见时,物极必反的底部转换就会悄悄来临。
第二,大熊市后期阶段,对利空题材的反应,不仅过度敏感,而且草木皆兵。管理层所有关于股市的讲话,关于股市发展的任何措施都会被当作利空,甚至大利空来反应。本周四上午大盘指数开盘翻红时,10点40分钟左右,当各大网站和微信出现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关于战投板和注册制不会推迟讲话时,大盘指数立马跳水翻绿。直到半小时后辟谣讲话及时公布,大盘指数才企稳转红。各位投资者是否冷静地想过,即使桂敏杰讲话不及时辟谣,注册制在中国两年内实施,真的是大利空吗?证监会已经反复几次重申,即使中国实施注册制,它需要中国特色,照样排队,照样控制发行节奏,而且对上市公司要求更严。这种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与现有的审核制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市场到了闻风就是雨的惊恐状态,是股灾创伤留下的群体心理脆弱的表现。实际上也到了管理层不可能、也难以再出利空的维稳新阶段。底部区域就在这个阶段不知不觉,悄悄地路过,直等到事后,人们才会追忆这段不堪回首的失去的抄底机会。
第三,大熊市或股灾后期阶段,往往抄底的是外部资金,如境外资金、QFLL、沪港通资金和从来没有进入股市的新股民,正所谓旁观者清。这些局外人抄底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目前股价跌掉一半或者大半,为什么现在不买,要等到涨上去,站稳什么K线才能买?这种局外资金的特点是越跌越买。底部往往被外面资金抄到。而天天研究K线,寻找抄底点位的老股民,往往难以精准抄底。(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
李志林:寻找振兴A股突破口的五项建议
——向刘士余主席进一言
为什么中国股市26年来总是熊长牛短?为什么在2009年以后全球股市都屡创金融危机前的新高,唯独中国股市熊冠全球至今?为什么中国股市好不容易发动11个月的牛市却又很快又回到起点?为什么26年股市中,有10次因股市低迷而不得不暂停IPO?为什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共计13次,仍然没能改变股市的生态,不断地走回头路?为什么半年来发生3次股灾,国家队动用巨资救灾,股市仍救不起来?这是市场各方长期探索却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若撇开最近注册制的困扰因素之外,我以为,A股最大症结在一二级市场利益失衡。
从源头上看,从新股发行上市之日起,股权结构就存在天然的重大缺陷:大股东的持股比例75%,而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25%,几乎是一刀切。
这就为以后股市的种种问题埋下了祸根:大股东一股独大,前十大股东具有天然的股权优势和成本优势。只要上市,就可在一夜间造就一批亿万富翁。由于新股发行量小,中签难,奇货可居,且新股的利润高,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厚,高送转潜力大,加上市场热衷于炒新,这样,新股上市后的定位奇高,动辄七八十元、一二百元。这就为大股东进一步圈钱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次高送转,拉高隐性股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高价大比例再融资而大肆圈钱;再一方面,解禁期一到,就可以高价变现,谋取暴利。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由2005年股改前的1050家,变为现在的2800家。流通市值越来越大,由2005年6月股改前8900亿,变为现在的40万亿。
而市场的新增资金进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上市公司一遍又一遍抽血的速度,供严重大于求。造成每隔一段时期,股市就会发生持续暴跌,出现危机甚至股灾。广大投资者长期被深度套牢,而市场唯一的无风险暴利者、大赢家,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包括前十大原始股东。
因此,中国股市若要想真正救市成功,让股市能够长治久安,吸引广大投资者做中长线投资,营造各方共赢的局面,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就必须从一级市场的重大改革入手,动大手术。
特提出5项建议:
1、应坚决反对搞扩容大跃进,严控新股发行节奏。
对上市公司数量扩张,应该加以总量控制。
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三大交易所,至今只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本土上市公司不足4000家。而只有20多年历史的中国股市,已经有了2800多家上市公司。照理,不能再拔苗助长,一味追求数量,而应通过购并重组,加强质量。
对每年新股的扩容节奏,也应视国情、市道(牛市或熊市、强势或弱势、流动性充沛或匮乏)不同,而区别对待。
注册制或核准制,不能成为IPO可以加速或放慢的理由。只要加强有效监督,核准制未必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欧洲国家至今仍实行核准制。
规模比中国大得多的美国股市,2001-2012年,年均发行新股只有110家;2013和2014年,分别发行179家和261家,刷新了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并且这都是在美国连续6年的牛市的氛围中实现的。
中国的IPO峰值是2010年和2011年,即便在熊市中,也分别发行新股347家和277家,2014年发行新股96家,2015年发行新股180家左右。考虑到这半年来已发生三次股灾,因此,2016年发行新股,以100家左右为宜。
2、按公众公司要求,改革上市公司结构。
即在上市前,就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将第一大股东的比例限定在33%以内,将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大幅度扩大,使之成为公众上市公司。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一股独大、大股东没完没了地减持的不合理现象。
3、对大股东减持进一步作从严规定。
鉴于目前大股东减持,频频引发投资者严重担忧和股市动荡不止,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作进一步限制规定:
第一,大股东,董、监、高在减持股份之前,必须先在财务季报中预告减持计划,信息发布三个月后,才能减持。
第二,大股东,董、监、高每年通过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平台,以及其他场外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数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
第三,大股东,董、监、高每年减持股份的总交易额,若大于50万元人民币,或交易量大于5000股,需向证监会提交书面申请。
4、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需设置更严格的条件。
第一、新股上市需满两年后,方可申请再融资。
第二、每年向股东现金分红的比例,不得低于利润的30%,方可再融资。
第三、两次再融资的间隔,不得少于两年。
第四、再融资的价格,不是按上报申请方案所确定,而应以证监会批准文件下达后的股价为参照系,不得低于前20天股价的90%,以防止上市公司与机构获取暴利,平衡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
5、当控股股东的减持比例达到5%之后,需经股东大会批准,方能继续减持。因为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也属于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凡重大事项,都须经股东大会通过,才能实施。
在我看来,以上5点建议中,最重要的是第1条和第5条。
第1条是把全年的新股扩容节奏,提前向市场安民告示(如2014年证监会宣布年内发行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那样),机构和广大投资者就能预先掌握全年市场的供求关系,作出正确合理决策,就敢积极大胆进行投资。
反之,若管理层患得患失,担心市场好了,但既定的新股数量不能再增加,而感到太可惜,就搞模糊策略,搞黑箱操作,大资金就不进来,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市场持续低迷,连100家都发行不了。
第5条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最具震撼力,是检验你的新股上市,究竟有没有长期的成长性?大股东是真心搞实业、长期搞经营,还是上市圈了钱之后,打一枪就跑、抓紧变现,另谋出路。
第5条对市场也最具振奋力,可一劳永逸地解除广大投资者对大小非没完没了减持的恐惧,从而增强中长线投资的信念,远胜过其他利好的作用。
第1条和第5条,对管理层而言,无疑找到了解决26年中国股市积弊已久,积重难返的症结的钥匙,有可能成为振兴中国股市的突破口、重启慢牛的进军号。
以上5条建议是本人采集了多位股市资深专家的智慧而成,但愿刘主席能高屋建瓴,体察民意,修正完善,酌情采纳!(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上海房地产何以迭迭不休涨不停
——兼谈北、广、深房市及股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去年以来,上海房地产又涨个不停,不仅是新房涨,二手房也涨个不停。有的新房1000万一套,2个月即变成1200万,令人瞠目结舌。而且,1000万这种高档房也是一出来,300多套一天抢光,成上海月光族。有不少人晚上2-3点来排队,只能看房3-5分钟,就得马上定下来。又出现了假离婚潮,夫妻原有2套房,“离婚”时全给女方,男人净身出户,马上又去买一套1000万的新房(实付300万)。他们等到涨到1300-1400万,就会卖出去兑现的。
何以上海房价迭迭不休地涨?——上海实在太好了,请看分析:
1、上海有76所大学院校,每年毕业40多万大学生,他们几乎百分之95不肯离开上海,那就是20万对夫妻,需要20万套房。
2、上海白领、蓝领工资高。复旦大学同学毕业,一般很快可以拿到6000-8000元/月工资,而两年后往往可以达1.5-2万元。证券公司可达20万多万一年(底线),基金公司一年可收入40万元。
3、上海有18条地铁、轻轨,设计建设得十分科学、合理、人性化,该有的地方必有电梯及直上直下电梯,且从来不坏,十二分方便。
4、上海也堵车,但比“首都,首堵”程度轻多了。它在任何交通拥挤处挖一个隧道,上下均可开车,自然就不太堵了。
5、上海有500多所中学及大量小学,教育质量相当好。
6、上海有500多所医院,除市级大医院排队拥挤外,其他医院人流尚好,比北京好得多得多。
7、上海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绝不会歧视刁难外地来沪打拼的大学生、新上海人。
8、上海临近东海,空气总体上比京、津、汉等城市好得多得多。
9、上海社会治安全国名列前茅。
10、上海对各地来沪投资的企业家,抱着十二分欢迎的态度。
11、上海老师十分敬业,上课认真、踏实。70多所大学培育出无数优秀学子及世界一流人才。
12、上海土地财政也很严重,2010年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60以上。
13、上海正向超级大城市(3000万以上人口)发展,将远超东京,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14、上海很多80-90年代旧房,总价不高,50平米,150-200万,虽然单价似已很高,但这150-200万,不少结婚男女家长可以挣出个首付,后边小夫妻就可以拼命30年付按揭了。
15、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95%家庭炒股,炒基金与债券。
16、上海的高中级百货商场、商店有几百上千家,鳞次栉比,成为远东标准的物资中心、商业中心。
17、上海日涨夜大的房价与东京、台北、香港、法兰克福、纽约相比,依然便宜,依然有吸引力。
总之,上海房价不是跌的问题,而是怎么调控它,让它涨得慢一点的问题。
18、北京、广州雷同,都有大量的大学院校,每年都有最优秀的学生考入这两地上百所大学,以后又不肯背井离京(穗),成为北漂、广漂一族,形成巨大的刚性需求。深圳大学不多,但它有证交所,有成千上万家小企业小商店,形成了年轻人创业的巨大吸引力。
总之,北上广深的确是中国70多个大中城市中当之无愧的一线优秀大城市。因此,房价一直迭迭不休地在上涨,估计一直会涨到和纽约、芝加哥、柏林、法兰克福、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台北、首尔等等的房价收入比接近。完全可能的。
19、加之,中国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全世界36万各国大学生在中国一线城市求学、租房,也使房价只上不下。
20、中国股市的凶险表现(从2015年至今,有20天千股跌停),使人们痛定思痛,后悔不迭,想来想去还是买房安全,这又促使大批资金在劫后余生后进入房市。
21、中国货币与准货币(M2)增长快速,现在是140多万亿。
22、现在,古董、玉器、书画市场里的钱也进入了超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23、中国民众手中的美元形同一堆废纸,这些换美元的钱又转入超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因为确实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
24、北上广深的房价涨个不停很难平抑,而且也不是政府有力量强行压得下去的,同时土地财政也诱使他们不想真压。(我并不支持北上广深房价乱涨,只是在客观分析它们涨的原因。)
25、建议大家不要买学区房,不要抢新房,应买200万-250万以下的二手房,小小户型的更好。
26、注意,不要去抢不涨的房(如长沙就是不涨),更不要去买农村的小产权房、宅基地房。
[本周股市:股市正在悄然离开2638点,有时一天涨100多点。以北上广深房地产股、证券公司股一直领头上涨。很显然新主席刘士余谨言慎行。注意,这个股市只要精心呵护,是可以走出灾难形成牛市的。大家要密切关注房市同时关注股市。人们期盼牛市、大牛市,期盼刘士余能给1.4亿股民交出一份亮丽答卷!](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注册制改革决不能停下来
注册制改革是一
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如果因此说注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则未免过于武断。真正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并不是注册制,恰恰是中国股市一开始所实行的行政审批制以及换汤不换药的审核制。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对“战略新兴板会不会推迟”的回答闹了一场乌龙。因为曾被误报为“注册制准备得很顺利,不会推迟”,桂敏杰还特地作了相应的澄清。不过,桂敏杰的澄清即使不无避嫌之意,如果和这一阶段有关推迟注册制改革某些呼声联系起来,岂不反而成了不是乌龙却胜似乌龙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很多原本也许并无联系的事情,如果恰巧在某个特殊的敏感时期无巧不巧地凑在了一起,没有事情也会多生出几分事情来。证监会新主席刚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国务院的形式启动注册制改革的决定生效前夕上任,却不知为何迄今为止也还只字未提过注册制。而知名教授谢百三所发表的一封给新主席的信,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呼吁立即停止新股发行,并无限期推迟注册制。另一引人注目的专家刘姝威,也公开认为注册制改革的时间两年是不够的,起码要三年。而证监会发言人在这个时候的表态,细品起来,竟然也不无几分暧昧的意味。在谈到注册制改革时,该发言人一边说,“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制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市场的环境和条件”,一边又说,“全国人大做出的授权决定,为启动注册制改革的技术准备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证监会将按程序研究制定专门的部门规章、信息披露准则和规范性文件,系统构建注册制的规则体系。这一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此过程中,证监会将与市场各方充分沟通,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太多的说法,不约而同,似乎分明就在说,注册制改革的推出,不妨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注册制改革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无疑是一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是,如果因此而说注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则未免过于武断,并不是对中国国情恰如其分的反映。真正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笔者看来并不是注册制,恰恰是中国股市一开始所实行的行政审批制以及换汤不换药的审核制。新股发行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人为地控制发行节奏,限制新股供给,不仅解决不了股票供求失衡所造成的股价泡沫,而且也无法遏制追涨杀跌炒新炒小炒垃圾的投机炒作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权力从行政调控逐步退出,把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权还给市场,才是对市场规则真正的尊重,也是最有效的标本兼治之道。
所谓新股发行一放开就会严重失控并给市场带来难以承受之压力的说法,其实不过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罢了。相反,随着新股发行数量的逐渐增加,即使行政调控不对发行市盈率范围作出硬性规定,市场也有可能会根据更为合适的价值判断,对一级市场的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进行自主的选择。而随着投机炒作泡沫空间的逐步被压缩,中国股市的运作也才有可能越来越更理性地回归价值,这对于稳定股市预期,维护股市的长期持久健康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特别是随着价值回归的逐步到位,对于习惯了追涨杀跌炒新投机的散户包括具有严重散户化倾向的机构来说,难免会越来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不过,长远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有可能会是无论对市场对机构还是对散户都有较大正面作用的好事。一方面,如果市场和机构能从此较好地改变自己的散户化倾向,确立理性而健康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就有可能越来越像磁铁一样吸引包括散户在内的更多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散户如果也有可能由此而改变自己单打独斗的习惯,在较好的投资机构那里找到更为适合委托理财的合适归宿,这样的结果岂不比现在有些人所提出的消灭散户的妄言更人性化也更理想化得多?
我们没有必要对注册制抱有太多花好月圆的幻想。对于积重难返的中国股市来说,从习以为常的行政审批和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决定刚刚生效,就言而无信,轻言放弃,或一步三回头,动不动就想重回审核制的老路,势必后患无穷。注册制的马儿啊,你不妨慢些走,但是,决不要停下来。(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实施注册制的条件远未成熟
A股试图强推注
册制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加速新股发行,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但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暴露出股市监管者的不成熟,同时也再次表明A股市场推出注册制的条件并不成熟。
注册制成为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甚至围绕着注册制的各种谣言也是接二连三。而每一次有关注册制的谣言出台,股市都会产生震荡。注册制谣言成了当前股市的重要杀手,市场对注册制可谓谈虎色变。
应该说,市场对注册制谈虎色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虽然从证监会乃至高层来说,推出注册制的决心很大,甚至为此还取得了全国人大的授权,原则上从今年3月1日起就可以推行注册制改革,为此,代表发行人利益的利益集团及代言人们积极为注册制的推出鼓与呼。但实际上,目前A股市场推出注册制的条件远未成熟。强推注册制的结果是对A股市场的一种强暴行为,它只能是将A股市场推倒重来,让A股市场成为一个违法违规行为猖獗的垃圾市场。
注册制的实行应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不仅投资者成熟,而且融资者也很成熟。投资者理性投资,融资者理性融资。但仅仅只有二十几年历史的A股市场目前还只是一个高度投机的市场,还远远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与注册制对土壤的要求是完全不符的。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是不可能生长出健康的注册制果实的。
而作为A股市场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严刑峻法的缺乏。注册制本质上是市场化的产物,而市场化是需要有法制化来护航的。市场化与法制化就是股市的两条腿。但目前A股市场所面对的问题是法制化严重缺失,包括注册制授权可以从3月1日推出,这都是超越了新《证券法》的出台,也即注册制没有新《证券法》的保驾护航。而现行的《证券法》只是一部“豆腐法”,甚至对企业欺诈上市行为也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弄虚作假在A股市场成为一种流行。
而在注册制的背景下,企业上市门槛降低,企业上市审批权下放到交易所,这就使企业造假以及垃圾公司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如此一来,现行的“豆腐法”又如何为注册制保驾护航?虽然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但因为没有严刑峻法作为保障,即便发行人发布虚假信息也得不到重处,这样又如何能保证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质量?如果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所谓“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又有什么意义?岂不是自欺欺人么?
不仅如此,作为A股市场不成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股市制度的不成熟。比如在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一股独大”不仅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走向完善,而且直接把股市当成了大小非们的提款机。每一家企业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至少占公司股本75%的大小非。而推出注册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速企业的上市进程,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到股市直接融资。这样在企业批量上市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大小非,大小非因此越来越成为股市难以承受之重。
正是基于中国股市从立法到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重大弊端,这就使中国股市距离成熟的市场相距甚远,这也直接导致了注册制推出的条件并不成熟。实际上,A股市场试图强推注册制改革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加速新股发行,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但这种出发点本身也就暴露出股市监管者的不成熟,同时也再次表明A股市场推出注册制的条件并不成熟。(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养老金入市给A股带来多大希望?
未来养老金入市
的实际资金规模或许并不多,但随着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逐步壮大,未来A股市场有望逐渐进入真正的机构时代,降低股市的高度投机色彩,这才是未来中国股市真正的希望所在。
近日,关于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其中,针对养老金入市安全等相关核心问题,人社部表示,养老金只能用结余资金进行投资。
事实上,按照权威的数据统计,2015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为2.7万亿元,总支出为2.3万亿元,而当期结余为3000多亿元。至于累计结余,则达到了3.4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按照目前全国的状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并不存在缺口,其支付能力大概可以达到17个月。
回顾过去多年,我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状况却并不乐观。有数据统计,新农保、城居保以及城乡保三项保险的累计结余约有55%的资金属于活期类存款。同时,纵观2000年至2014年底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情况,其录得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有约2.32%。由此可见,按照这一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已远远低于过去的真实通胀率水平了。
按照前期国务院印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显示,办法中明确了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与此同时,对于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也只能以套期保值作为目的。
对此,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则未来养老金有望入市的规模或将达到数千亿之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慎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养老基金预期投资规模不能过于乐观。实际上,与之相比,前期险资投资新规出炉后的市场状况,可以值得参考。其中,从具体的新规来看,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上限上移了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险资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却长期未能够用尽这一投资上限额度。相反,纵观以往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险资在权益类投资上的占比基本维持在15%左右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其实其可投资的范围是相当宽广的。显然,对于权益类资产投资而言,更适合满足长期资金的投资分散性以及投资多元性。对此,作为关乎老百姓养命钱的养老基金,其在投资范围内,或更倾向于国债、银行存款等品种,而股票投资或许占比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或许心理层面的影响远甚于实际影响。
其二,养老金入市的投资安全性,更需要得到实时监督与完善风控。关乎老百姓养命钱的养老基金,其入市操作更需要慎重。对此,按照相关规定,在养老金入市之后,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将分别按照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养老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风险。与此同时,正如上文所述,在养老基金入市之际,实际投资股票的占比是相当低的,而其投资或将趋向于多元化与分散性,并由此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此外,在未来养老金入市过程中,如何保障养老基金的投资安全性以及如何让其投资运营能够走向阳光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其三,在养老金入市的背后,我们更需要明白其背后的真实意义。实际上,对于养老金入市,其主要在于提升养老基金长期投资运营低效的现状,并借助入市来提升整体的投资运营水平,以让养老基金的缺口压力持续降低。但是,作为养老基金来说,其基本属于长期性投资基金。虽然其未来实际入市的资金规模或许并不会太多,但其入市的目的并非在于救市、托市。然而,在其入市之际,实际上传递出国家机构认可当前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利于提升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完善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其长期性意义非常深远。
笔者认为,面对当前A股市场庞大的市值水平,未来养老金入市的实际资金规模或许并不多,但对A股市场的心理层面影响,却远远大于其实际影响。或许,随着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逐步壮大,未来A股市场有望逐渐进入真正的机构时代,这将会从本质上利于股市的长远性健康发展,降低股市的高度投机色彩,这才是未来中国股市真正的希望所在。(金融投资报)
水皮:两会A股冰火两重天 涨跌全看董事长气质 .
摘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或许今天的后撤就是明天前进的空间,楼市是这样,股市也是这样,全国两会期间,维稳行情,一方面跌多了自然有反弹的需求,另一方面前期被套主力借机生产自救,蓝筹银行股“一石二鸟”,既拉住指数又维护了市值,何乐而不为?“三阳改三观”再正常不过,平常心待之足矣。
两会A股冰火两重天 涨跌全看董事长气质
水皮
是资产就有价格,而价格这个东西往往又围绕着价值波动,老实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间不是上蹿就是下跳,不腾挪出点空间,不闹腾出点动静就没完,市场由此产生波动,波动产生峰谷浪尖,一个泡沫产生,一个泡沫破灭,破灭之时就是新泡沫产生之时,周而复始。
泡沫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那么,可怕的又是什么呢?
可怕的是在泡沫面前不知死活、不知进退、不知取舍、不识时务。
话是这么讲,但是现实很困惑。
从A股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看,近4成的公司利润买不起北上广深的一套豪宅,当然是真豪宅,那种估值5000万以上的豪宅,仅此好像房价的泡沫更大;但是仔细分析,大股东哪怕只要减持1%的股份就又够买几套豪宅的,股价的水分好像比房价更大,当然关健是能够兑现,至少,现在的点位要变现难度还是相当大的,纸上财富会不会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呢?
不可否定,房价、股价和汇价是我们经济生活中谁也无法逃避的话题,这三个价格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钱袋子的含金量,现实中却又每每阴差阳错。
去库存针对的无疑是房地产,全国的库存有多少,谁也不清楚,有人说50亿,有人说39亿,还有人说80亿,无论多少估计都是一个大数据,为去库存配套而出的政策力度也足够大:首先是央行降低了首付的比例,尺度从30%直下20%,这是典型的加杠杆,由3倍放大到5倍;其次,财政部又出台文件减免税收,为购房者降低成本。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房地产的政策,但是因为货币宽松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就是地产,因此,地产股连续出现拉升的情景,这些政策因素落实到市场层面就出现了一线甚至一些二线城市成交井喷集中过户的情景,这种热闹的情景经过媒体报道又形成了抢房的心理恐慌,导致出现上千万元的准豪宅“日光盘”的结果,这种情景发生在深圳去年房价涨幅48%、上海房价24%、北京房价13%的基础上,的确令人匪夷所思,极像股市5178点时的状态,争先恐后的入市者往往就是一直在观望的持币待购者,会不会是最后的疯狂?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却波澜不惊,成交量有所放大,但是环比和一线城市的70%-90%增幅相比还是有限的,该刺激的没有刺激起来,不该刺激的却乘机“犯上作乱”,逼迫北上广深出现限制炒房的新举措。这期间,沈阳市政府的政策“大学生零首付”引起的波澜也不算小,幸亏沈阳连夜收回了类似的通告,否则真有可能酿成中国式次贷的概念。我们知道,金融危机始自美国,祸首就是次贷,而次贷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房地产,正是银行把钱贷给付不起首付的购房者又把这种次级贷打包证券化上市转让才酿成了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并形成债券掉期违约,教训就在眼前,沈阳能够出此下策只能说明地方政府的压力达到了什么程度!
零首付不可行,是因为这是一个朝三暮四的方案,首付没有,但是按揭加大,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工资才多少,每月付多少按揭合适,略算一下就知道是否可行,美国式的次贷有一个前提,假设房价一直在涨,而中国现在的情景这种假设都不成立,这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相当长的也是艰巨的过程,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周期性的,靠扛能解决的;而是结构的,“做了两桌人的饭,只来了一桌客人,那桌饭菜怎么办?”硬塞会撑破肚皮的,那怎么办?
风物长宜放眼量,或许今天的后撤就是明天前进的空间,楼市是这样,股市也是这样,全国两会期间,维稳行情,一方面跌多了自然有反弹的需求,另一方面前期被套主力借机生产自救,蓝筹银行股“一石二鸟”,既拉住指数又维护了市值,何乐而不为?“三阳改三观”再正常不过,平常心待之足矣。
两会期间,个股冰火两重天,谁有资格涨,谁又会跌?开个玩笑,全看董事长的气质,有机会参加两会的公司的股票涨,没资格参加两会的公司的股票,一个字,跌。(.华.夏.时.报 .水.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