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沈阳市发布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发布,共22条意见。被称为“22条新政”,因其救市措施里面出现了“零首付”,瞬间刷爆了媒体圈。
该《意见》第十四条提出,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6个月降为3个月,首付比例实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贷款额度为单方60万元、双方80万元。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同时,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的,给予契税全额补贴政策。
这条规定的出炉,意味着“零首付”政策首次出现在地方救市措施中。而且,这条规定的最大要害不仅仅是“零首付”,在对毕业不超过5年的毕业生实行公积金贷款零首付的同时,对没有毕业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买房也采取鼓励举措,同时创下首推“零首付”和鼓励在校生买房的先例。
对于沈阳的“零首付”政策,笔者第一时间在微博呼吁有关部门叫停。
这个政策突破了中央去库存政策能够容忍的底线。中央去库存的前提是在合理杠杆的范围内,在确保金融安全,特别是银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消化库存,而不是没有任何底线。
零首付既不合法,也违背政策的初衷。而其针对的对象,毕业没有超过5年的大学生,就其收入而言,绝大多数也属于收入不高的阶层,对这些群体实现“零首付”政策,等于是沈阳版的美国次贷。至于鼓励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买房,则更是突破了底线,这些没有毕业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买房的唯一来源就是他们的父母,等于将他们的父母裹挟进提前买房的困境。
可能是受到了太高的关注, 3月1日晚间10时36分,沈阳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沈阳发布”发布消息称,沈阳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关于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6个月降为3个月,首付比例实行”零首付“政策”还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暂不具备出台条件。零首付一日游的闹剧正式结束。
在库存最近两年一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的情况下,沈阳市通过鼓励性的举措,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加快消化库存并无不妥。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沈阳房地产库存2874万平方米,在全国29个重点城市排第一,预期需要20个月左右才能消化完库存。但不能在库存的压力下失去了方寸和底线,多年来堆积起来的天量库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考虑到过去几年东北资源的流失、人口的下降,以及经济整体的下滑,房地产经济事实上先于全国接近尾声。不仅沈阳,全国很多城市对房地产已经进入到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房地产迎来转折点的情况下,中央的去库存政策不是强化地方对房地产的依赖,不是重新把房地产轰起来,而是希望通过减少库存,以时间换空间,实现房地产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消除房地产过度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一线城市房价的超预期回暖,最近的疯涨行情让一些库存压力仍然很大的城市又开始做梦,有些城市希望通过在政策上寻求“突破”和打擦边球,将一线的疯狂之火成功引到二三线城市,重现房价普涨的局面。这种想法不仅危险,更重要的是,在耗费了巨大资源的情况下,贻误房地产转型的真正良机。
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的房地产又进入到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信号极其混乱的阶段。当下无论是一线城市的疯涨,还是一些城市突破底线的救市举措,都歪曲了中央去库存的政策方向。房地产去库存是为了化解中国经济的风险,而不是通过疯狂的加杠杆增加风险。
市场上流传热点城市房地产加杠杆和配资的很多骇人听闻的手段,有人甚至担忧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去年股市一样的疯狂。是否确有其事,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一定要及时介入,调查真相,不能像去年的股市一样在杠杆疯狂到极致时才去限制,不能等到惨剧酿成再去善后。房地产一旦出现疯狂的加杠杆行为,对房地产行业乃至中国经济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基于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相关部门一定要跟踪调查最近一线城市房地产火爆的真相及原因。在货币宽松、政策回暖刺激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符合逻辑,但疯涨疯抢不符合逻辑,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有必要搞清楚。如真有令人恐惧的配资行为,要立即叫停,避免酿成大祸。第二,对于地方的救市举措,要进行合规性审查,去库存虽然很重要,但没有底线,不计后果的去库存的政策必须禁止。不能让沈阳“零首付”一日游的闹剧再次上演。
记住:救市政策越没底线,这个城市的房子越不值钱。一个城市如果“零首付”,如果把去库存的手伸向在校学生,则几乎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房子基本没有什么价值了。
(马光远,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
|